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高职实训教学中引入“知识管理”的概念,充分重视隐性知识管理在实训教学中的价值,可以深化实训教学改革,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多方面的发展。为此,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必须从不同维度建构隐性知识管理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素质冰山”理论视角下,隐性职业素养对学生的行为与表现起着关键作用。高职学生对隐性职业素养认知与培养的欠缺,影响其就业和职业发展。高职院校学生工作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对学生隐性职业素养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影响,必须立足职业岗位需求,将学生职业素养塑造与教育管理工作有效对接,构建学生隐性职业素养养成的多维空间和多元体系,挖掘学生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态度与职业人格的潜质,从根本上提升职业教育的核心竞争力和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后劲。  相似文献   

3.
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出现“重技能、轻人文”的现象,即较关注学生与初始岗位的对接,偏重学生就业初始岗位实务操作技能即显性职业素养的培养,忽视了学生敬业精神、职业态度、沟通技能等隐性职业素养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文章通过对职业素养的分析,对高职院校学生隐性职业素养的培养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正>对高职学生而言,衡量其综合素养的关键是职业素养水平。个体的职业素养包括显性和隐性两方面的内容。显性职业素养以职业知识、职业技能为主,隐性职业素养以职业道德、职业精神为主。隐性职业素养虽难以衡量和体现,却是影响个体发展空间的关键因素。高职院校作为应用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需要充分发挥思政教育的育人优势,从意识层面进行深层次引导,促进学生形成正确“三观”和良好的隐性职业素养。由白显良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研究》一书,对隐性思政教育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高职院校充分意识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性,并将此视作人才培养的核心与关键内容。综合素养包括隐性、显性两方面,要特别重视对学生隐性职业素养的培养。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过程中要做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鼓励高职学生进行自我培养。鼓励高职学生自身具备良好的职业意识,要求高职学生围绕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应有意识和有目的地培养自己的隐性素养,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6.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为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设计提供了新的维度和范式。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设计,就是着眼于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贴近职业人的成长需要,按照高职学生的职业成长特点和能力发展规律,同时按照行动知识体系的构建方法、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地构建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对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培养不应局限于显性教育,还应该发挥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本文探讨了高职院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与特征,结合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特点,分析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的原则,最后从知识、环境、活动、职业四个层面构建了高职院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8.
经济发展需要大量能工巧匠,高职院校应当在培育能工巧匠方面发展更大作用,学校通过培育“工匠精神”为学生在职业岗位上成长为能工巧匠奠定素质基础。高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应让学生学习完整的产业链知识、技术与技能,聘请名师传承精工技艺与“工匠精神”熏陶,引导学生养成淡泊名利与执着追求的信念,并在精益求精的技艺追求中感受快乐。  相似文献   

9.
职业素养不仅体现在"显性"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方面,还体现在"隐性"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知识方面。以隐性职业素养促进显性职业素养,是培养合格职业人的关键因素。但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往往忽视了隐性职业素养。为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高职院校应当构建"自信、尊重、责任、成熟"四位一体的隐性职业素养体系,并以之为培养职业人的先导。  相似文献   

10.
辅导员作为高职院校育人和管理活动的主体,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实现过程中担任着重要角色。因此,应分析新建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明确新建高职院校强化辅导员培训的重要意义,探讨构建新建高职院校辅导员培训机制的方法,据此提升新建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职业素质,促进辅导员职业的发展,提高辅导员服务于学生成长成才的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11.
素质教育一直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创新的重点和热点问题。"五化一体"范式的职业素质教育创新体系,以坚持人本性、凸显职业性为主要特点,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使命,融项目化的内容、多样化的载体、学分化的管理、标准化的检验和制度化的管理于一体,体现了"学中做,做中学、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促进了学生知识、技能和素质的协调发展,对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实施具有一定示范和辐射功能。  相似文献   

12.
高职"素养工程"培养目标对高职教师的能力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教师要注重提升以培养应用型人才基本目标的实践教学能力、以培养"职业通用能力"为核心目标的课程开发能力、以"学生工作课程化"为主导思想的学生工作能力、以完成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创新教育教学能力和以促进教师自身素质提高的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13.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高职生就业情况更是不容乐观,这与高职生就业能力比较薄弱密切相关。校企合作在实现就业、提高素质、确立职业生涯规划方面对提升高职生就业能力意义重大,高职院校可以从校企合作视角在专业建设、师资建设、教学管理三方面寻求提升高职生就业能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戴向芸 《高教论坛》2014,(12):126-129
开展高职生职业法律素质教育是提高高职生就业创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素质、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要。高职院校法制教育要以培养学生职业法律素质为核心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科学建构高职生职业法律素质教育课程体系,逐步形成基础性法律课程、专业性法律课程和专门性法律课程结合的多层次的职业法律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5.
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创新建设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一支相对稳定、专兼结合、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的师资队伍,是保证“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不稳定、非专兼结合、缺乏高职教育特色、脱离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实际等问题,提出高职院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必须采取创新建设的新对策。  相似文献   

16.
职业倾向测评是界定人的社会职业方向的科学手段。职业倾向测评对职业教育具有提升入学新生选拔质量、帮助职业教育院校学生自我认知、促进职业教育院校教学改革和学生就业指导等作用。鉴于此.建议职业教育院校要面向学生提供专业免费的职业测评服务、开展学生职业心理测评后续职业咨询、培养学生职业兴趣、充分发挥基层院系在学生职业规划中的重要作用,以此在职业教育院校中行之有效地落实职业测评工作。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开展常态化的长效职业素质教育是其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客观要求;应当采用多形式、多渠道的交叉滚动式的方式方法,重点开展职业道德、职业知识、职业能力、职业身心素质、自主创:此等教育,努力提高高职毕业生的职业素质。  相似文献   

18.
职业核心能力伴随人的终生,决定了一个人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高职院校的毕业生由于实践能力强、进入角色快而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但事实表明,他们在就业之后的跳槽率和失业率相对较高,职业发展和提升困难,其主要原因就是职业核心能力的欠缺。因此,高职教育应端正思想认识,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将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融入日常教学,关注毕业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高职教育对于学生日后职业的选择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引导在校学生做好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是高职教育的重要课题,高职院校必须加强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促进学生发展。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包括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及个人修养等。高职学生在校期间需认清自我,明确个人的职业方向、职业锚、职业兴趣,为最大限度地了解和融入社会做好准备,同时做好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  相似文献   

20.
“计算机应用基础”为高等职业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旨在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其在今后的职业领域中自觉地应用计算机进行学习和工作。“信息素养与专业发展”课程便是在此基础上演变升华而来。但是,传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繁、难、旧、杂”,不利于技能培养与素质提升,微课可以根据各知识特点及学生能接受的方式,较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