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经济增长与人口发展的关系一直被经济学家、人口学家所重视.文章在对经济增长与人口发展关系相关理论综述基础上,对影响经济增长的人口因素以及适度人口理念下制约人口发展的经济因素进行了分析,并以陕西省为例对经济增长与人口发展的耦合关系进行探讨,发现人口规模不断增长、人口素质水平较低、人口结构不尽合理、产业结构层次偏低、产业间劳动生产率存在差距,使得陕西省经济适度人口规模低于陕西省实际人口规模.表明人口因素及经济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影响着经济适度人口规模的大小,通过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加快经济增长模式转变、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可以提高经济适度人口,促进经济与人口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人口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统计数据基础上,选取经济发展和资源利用水平指标,对1990—2007年巢湖流域人口承载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适度人口规模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18年间巢湖流域实际人口规模均超出流域经济资源的实际承载能力和流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适度人口容量。认为,人口压力是巢湖水质恶化、治理举步维艰的重要原因,为综合治理巢湖污染、制定流域人口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人口政策提供一个量化基础。  相似文献   

3.
社会人口对资源利用、经济发展、环境保护有重要影响,本文在PER模型的基础上增加环境因素,首先建立区域人口容量的PEER模型测算四川省2001年到2010年资源、经济、环境的人口容量,并运用回归分析建立实际人口与各要素人口容量的方程式测算四川省生态适度人口.结果表明:2001年至2010年资源人口容量比经济和环境的人口容量大,资源适度人口比经济和环境的适度人口大.四川省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建设水平是限制人口容量和生态适度人口的主要因素;生态适度人口远小于实际人口,平均人口赤字2186.3万人且呈现上升趋势;因人口带来的资源、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压力仍然较大,尤其体现在经济与环境方面.  相似文献   

4.
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要实现自然、社会和经济的和谐发展,都需要有一个适度的人口规模。适度良好的人口状况是实现和谐发展的必要条件。不同地区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不同,环境、资源状况各异,实现和谐发展所需要的人口条件也不一样。我国的西北地区虽然地广人稀,但自然条件差,生态环境对人口和经济发展的承受能力较弱。因此,只能通过较低的人口增长率来适应最佳人口规模。但从人口与经济的协调发展看,我国西北地区的人口增长已超出适度规模。因此,必须借助各种有效措施控制人口增长率,提高人口的整体素质,为西北地区的和谐发展创造良好的人口条件。  相似文献   

5.
适度人口理论的发展及当代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适度人口理论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可以看出,适度人口是社会人口生产和再生产的一种理想模式。我国人口多,自然资源的稀缺性日益明显,人口过剩与资源稀缺的矛盾日益突出。现实促使我们必须依据经济最优人口理论,实施适度人口战略,合理地解决和约束过高的人口数量、较低的人口质量及不合理消费状况对我国产业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从而实现人口与产业、人口与资源、人口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口的增长,人口变化成为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问题.人口变化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人口结构均衡是经济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之一.福建省自改革开放以来人均GDP增长伴随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当前老龄化问题显现、人口红利时期出现.适度调整生育政策,调高退休年龄,积极扩大就业促进创业,加快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促进人口与经济和谐.  相似文献   

7.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规模的现状和潜力分析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无论从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还是从成年人口的预期平均受教育程度来看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规模的实际值与模拟值相比较 ,均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根据 1 993至 1 998年的高校招生数据 ,分析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潜在规模 ,发现普通高等教育的实际规模水平与潜在规模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8.
我国人口政策的历史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观建国以来我国的人口政策,大致经过了鼓励生育、放任生育、计划生育等政策的演变与调整。如何历史、辩证地看待我国人口政策,不但可以认清我国当前的人口现状,也有利于寻找一条人口规模适度与经济可持续增长、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及人和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由于人口暴增及消费模式所造成的环境破坏事件越来越多。一个国家的人口规模决定着该国人力资本的情况,对经济活动和资源环境形成需求,从而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产生广泛影响。定性和定量地研究人口规模对经济、环境的影响,对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山东省为例,基于社会经济统计数据,计算了山东省人口规模、自然增长率与相关经济发展指标、环境指标的相关系数,并对其中几个重要的经济发展指标、环境指标与人口规模进行回归方程拟合,探究其数量关系,并利用拟合方程对"人口环境关系公式"做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经济可持续发展与人口规模、就业状况具有非常重要的关系,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处理好人口与资源、人口与环境、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同时,要实行积极的劳动政策,提高经济增长对就业的贡献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非农产业,最大限度地实现就业和再就业。  相似文献   

11.
在陕西省2002年投入产出表基础上,通过计算各部门间的关联程度构建了旅游业与相关行业的共16个部门的新投入产出表,运用投入产出表的产品价格模型,对陕西省2007年的旅游产品价格进行了研究。研究结论得出:其他部门价格的变化对陕西旅游产品价格与社会纯收入具有较大的影响,利润、税收、折旧和工资等因素的变化对陕西旅游产品的价格也有显著影响,但是陕西旅游业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并没有主动地去适应这种影响,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发展。  相似文献   

12.
人口素质的高低,特别是人口教育文化素质的高低,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及产业结构升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重视和提高人口的教育文化素质,对加快贵州社会经济的繁荣将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贵州省人口教育文化素质与经济发展之间既有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又有特殊的地域性关联,同时也存在诸多的问题有待于深入分析。提高人口教育文化素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必须走出一条符合贵州省情又具有可持续性的现实道路。  相似文献   

13.
人口的数量和结构与教育发展的规模和结构息息相关。通过考察陕西人口发展,并对2010—2020年陕西各级各类教育可能达到的指标进行预测,可以看到,未来10年,由于人口规模、结构与流动将导致城市教育资源相对紧缺,解决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任务艰巨,义务教育的规模、质量、结构、学校布局和教师配置将成为区域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由于人口的锐减与协调发展的矛盾更加突出,高等教育阶段学龄人口大幅度下降与保持规模注重高等教育的质量的矛盾日益突出。政府如何适时调整政策,有效、合理地配置教育资源成为教育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山西人口与教育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省人口数量较多,其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人口素质比较低,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山西社会、经济的发展,从而影响了山西教育的发展;教育水平的低下又反作用于人口素质,影响人口素质的提高。贯彻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思想,促使人口与教育协调发展,是我省人口与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民国时期,中国北部地区多次发生灾荒。其中1928-1930年的三年旱灾,对重灾区陕西关中地区打击最大。该地区人口大量死亡、逃亡,使数量急剧下降,直接导致家庭结构由大到小的变化,严重影响社会再生产;更严重的是,大量妇女被贩卖,造成男女性别比例的失调与大量适婚男子失婚,造成早婚、买卖婚姻等恶习上升;灾后非正常低死亡率的出现,以及对传统的伦理道德的淡化等,都严重制约着关中地区人口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人口问题始终是制约一个国家、区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也是实现现代化宏伟目标、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的关键性因素.在当前经济高速增长、社会全面转型和中部崛起、中原城市群建设宏观背景下,河南省作为中国第一人口大省,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形势.本文在综合分析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人口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人口质量,优化人口结构的一些建议,促使河南省由人口大省转化为人口强省,使河南在中部崛起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优势.  相似文献   

17.
运用产业经济学理论,分析了陕西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结果发现,陕西省改革开放27年来,随着人均GDP的增长,第一产业比重呈现为对数递减趋势;第二产业比重呈现为一种不规范的演变;第三产业比重呈现为对数增长趋势.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三次产业结构与人均GDP的数值关系,提出了以第二产业为核心.促进陕西省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与升级;发展关中核心区域,辐射带动陕南与陕北边缘区域的省域经济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8.
居民收入与经济总量能否协调增长一直是社会各界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通过数据分析,可以看出近十年来陕西省的城镇居民收入和经济总量未能协调发展,居民工资性收入占比大水平低、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占比和水平都偏低、收入分配制度不够完善都影响了陕西省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改革现有的分配制度,提高居民各类收入水平,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实现全省城镇居民收入和经济同步增长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从安徽省农村金融自身发展的现状出发,以农村金融发展涵义为基础,设计相应的指标,从农村规模、效率、农村经济增长以及城市化水平四个方面来衡量农村金融发展。采用VEC模型实证分析农村金融发展和城乡收入差距之间所存在的潜在关系,结果表明:农村金融发展效率、农村经济增长以及城市化水平对于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是较大的,而与其他地区不同的是安徽省农村金融发展规模对于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却并不突出。为此,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相关建议,减少城乡收入差距,促进安徽省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