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者认为无论在以《蒙古秘史》为代表的中世纪蒙古语中还是在现代蒙古语中,形动词附加成分—ga/—ge主要表示完成—持续体,而不是一般过去时。由于在现代蒙古语中形动词附加成分—ga/—ge的肯定形式较少出现,从而其语法意义在某些方面受限制,但在否定结构中可以附加各类动词,因此,其古老的语法意义和特征也保留得比较完整。根据有关资料可以断定蒙古语形动词附加成分—ga/—ge是由陈述式动词逐渐演变成形动词的。  相似文献   

2.
新书架     
内蒙古大学蒙古语文研究所编著的“蒙古语族语言方言研究丛书”(共二十一本),自1983年起,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陆续出版发行。该丛书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六·五”重点项目之一——“阿尔泰语系语言比较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是1980年内蒙古大学蒙古语文研究所八名研究人员和十一名研究生分成七个小组,按照统一的调查大  相似文献   

3.
有关英语人称代词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中的人称代词看似简单,用起来却比较复杂,本文拟就其几个较为重要的问题作一下探讨。一、用主格还是宾格人称代词作主语或土语补语时用主格,作动词或介词宾语时用宾格,这是一般的规则。但在某些上下文或语境中,人称代词格的选择往往与传统的“规定”格格不久。按“规定”该用主格的地方却用了宾格,该用宾格的地方却用了兰格。常见的情况有:(一)在日常口语中,当人称代词孤立地用于不带谓语的句子中作主语时,习惯上用宾格,如:“Wb。wantstotryfirst?”“Me’sir.”“皿。Isstandingthere?”“Me.”在这类答语中,如果…  相似文献   

4.
本讨论了述语分别为“有、是“的存在句的不同语义关系,提出在存在句式“方位词语或处所词语 有/是 事物名词或名词短语 附加成分”中,当述语为“有”时,方位处所词语表示的空间和事物名词表示的事物之间的语义关系为部分充满关系;当述语为“是”时,方位处所词语表示的空间和事物名词表示的事物之间的语义关系为完全充满关系,并由此探讨了为这种语义关系所决定的“有”和“是”在具体句子中使用时的互换情况。同时本也考察了“事物名词或名词短语 在/是 方位词语或处所词语 附加成分”作为存在句式的真实性情况,指出用“是”作述语的“事物名词或名词短语 是 方位词语或处所词语 附加成分”句式并非存在句,其实质是判断句;用“在”作述语的“事物名词或名词短语 在 方位词语或处所词语 附加成分”句式才是真正的存在句。  相似文献   

5.
双语教学计划及其成效自从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以来,根据蒙古族聚居程度和学生掌握本族语的水平不同,内蒙古自治区民族中小学主要采用两种双语教学计划:一种是保持型,当地称作“蒙语授课,加授汉语”,即在蒙古族聚居地区,按照民族成分的不同,中小学校分为蒙古族学校和汉族学校。在蒙古族中小学,懂得蒙古语的学生的各门课程都用蒙古语讲授,汉语只是作为一门课程,从小学一二年级开始教授,一直教到中学毕业。如果牧区的蒙古族小学,不具备开设蒙汉两种语言的条件,那么,就只开设蒙古语,不开设汉语课。另外,能够开设外语的蒙古族中学约占全部中…  相似文献   

6.
东乡语是东乡民族的主要交际工具,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是典型的粘着语,其语法范畴主要是通过在词根或词干上接加各种附加成分来体现,如名词具有格附加成分、动词有副动词附加成分。东乡语副动词附加成分和蒙古语大部分同源,基本意义和用法也相同,即带副动词标志的动词必须跟后面的另一个动词发生关系。由于东乡语长期处于汉藏语系语言的包围之中,东乡语的副动词出现了不同于蒙古语的特殊用法。本文主要分析语言接触视域下东乡语并列副动词的特殊用法。  相似文献   

7.
东乡族汉语中,有汉语西北方言(主要是临夏话)的成分,也有从东乡语或蒙古语中借用或变用的成分。本文探讨了东乡族汉语中的"些"、有"、啦哒/哒啦"、阿哈"四个词语的用法及来源,认为它们是语言接触的结果,源语言的深层语法特点会在习得的另一语言中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8.
方龄贵先生在《元明戏曲中的蒙古语》一书中 ,考释了出现在元明戏曲中的 114个蒙古语词的汉义。这一成果在学界功不可没。然而某些结论还有商榷余地。本文拟就该书考释的两个蒙古语词阐述个人意见。关于“哈剌赤”,方先生认为 ,它的汉义为“执掌黑雕旗的人”,而我认为 ,“哈剌赤”,当指勇敢强悍的兵士。方先生在解释曲文中的“莎可只”这一蒙古语词时指出 ,“莎可只”中的“只”是汉语 ,而我的看法是 ,“只”应看作是蒙古语动词词干“莎可”之后的语法附加成分  相似文献   

9.
“社会科学的研究应该精密化、数学化”,这是我国社会科学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也是蒙古语言学所面临的重大问题。由于种种原因,我国蒙古语研究至今没有采取定量、统计分析的方法,基本上还处在“提出一些可能性,举出若干个例子”的阶段。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对现代蒙古语的定量、统计分析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我们研究所从1982年开始在蒙语研究工作中利用了电子计算机。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英语中人称代词分为主格代词和宾格代词,而且从拼写上的区别就能知道它们的各自用法。但是,它们的区别可不是这么简单,本文试结合典型例句来讲解它们的"非典型"用法。1.在英语句式中,人称代词作主语时,一般情况下,要用主格,但当人称代词用在下列两种句子中作主语时,习惯上用宾格,而不用主格:①不带谓语动词的句子中;②不带限定谓语动词的不完全结构的  相似文献   

11.
“昆明”一词是个南亚语词,其本义是“人(人们、人民)。”昆明族当初应是一个南亚语民族,后来在汉藏语人南下的浪潮中,有的部分南迁,有的部分被同化,昆明族中的南亚语民族的成分渐渐淡化,汉藏语民族的成分越来越浓,最终成了汉藏语民族,但其族称却仍然是南亚语的。“巂”是个汉藏语词,本义也是“人”。“巂”人当初就是个汉藏语民族,这点与昆明族不同。孟高棉语民族中孟族的族称“孟”、芒族的族称“芒”、莽人的族称“莽”等词,与“昆明”、“吉蔑”、“高棉”等词同源,而本义也是“人(人们、人民)”。  相似文献   

12.
双语教学计划及其成效 自从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以来,根据蒙古族聚居程度和学生掌握本族语的水平不同,内蒙古自治区民族中小学主要采用两种双语教学计划:一种是保持型,当地称作"蒙语授课,加授汉语",即在蒙古族聚居地区,按照民族成分的不同,中小学校分为蒙古族学校和汉族学校.在蒙古族中小学,懂得蒙古语的学生的各门课程都用蒙古语讲授,汉语只是作为一门课程,从小学一二年级开始教授,一直教到中学毕业.  相似文献   

13.
中国蒙古语族语言的构词附加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属于蒙古语族的语言除了蒙古语外还有达斡尔语、东乡语、东部裕固语、保安语和蒙古尔语(土族语)。这些语言以适应各该民族社会经济文化需要的丰富词汇为本民族人民相互之间的交际服务,有效地实现着各自的职能。从来源上讲,蒙古语族诸语言的词汇里都包含有固有词和从不同语言吸收的借词;从结构上讲,它们都可以分为非派生词、派生词和合成词。词的派生和合成是蒙古语族语言丰富发展自己的词汇的主要手段。尤其是派生法,也就是形态构词法,在作为黏着语类型的蒙古语族诸语言中占有  相似文献   

14.
新疆的双语教育是“少数民族语”和“汉语”的教育,新疆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因此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新疆少数民族的“双语”教育。新疆蒙古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一样实施“双语”教育已经几十年,取得并积累了一定的成绩和经验,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也客·斡特克”与“也客薛·合扎鲁”(即亦赫·嘎扎尔)同是古代蒙古人对祖先葬地的尊称。萨满教祭词中称大地为“额秃根”(即斡特克)。可见“斡特克”和“嘎扎尔”是同义词,“斡特克”本义为女性生殖器称谓,远古时代蒙古人称大地为“斡特克”,这同汉语中称“天地”为“乾坤”的来历一样,是以“斡特克”作为原型来理解大地而产生的称谓。称大地为“斡特克”流传至今,这是蒙古族文化原型的遗迹。  相似文献   

16.
长句之长主要由修饰语造成,因此厘清句子主从信息,拆分修饰成分,将修饰语变为分句或独立句,按原意进行合理排序是长句变短句的一般策略,具体可分三个步骤操作。1.抽主干,组部件。变换的前提是“拆”,先提取主干,再按表意的相对独立性把附加成分拆为几个语意单位。附加成分多处在定语位置上,语意单位最好写成“主谓式”或陈述关系。如:例一由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组织的、紧密结合当前市场经济热点和市场消费环境,围绕打击假冒、信用建设、质量兴国、名牌战略等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以“诚信·科技·质量·名牌”为主题,聚集各个领域专家学者进…  相似文献   

17.
辨别蒙古语中借词的一些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3?”姹鹈晒庞镏薪璐实囊恍┓椒ˊ高·照日格图$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1蒙古语;;借词;;方法...  相似文献   

18.
关于现代维语中宾格的用法,新疆人民出版社陆续出版的《维文文法》、《现代维语》、《基础维吾尔语》以及各兄弟院校自编的一些维语教材中均提到过。如有的书上说“宾格是表示行为、动作直接涉及的对象的”;有的书上说,“宾格是表示行为、动作直接涉及的对象或动作产生的结果的”。这些提法是不够全面的,既没有概括出宾格基本用法的全貌,更没有涉及到宾格特殊用法的具体内容。事实上,宾格的使用范围很广,其内容也是丰富多采的。下面就宾格的用法谈一点粗浅认识,恳切希望有关同志批评指导。  相似文献   

19.
一、“明代蒙古”“明代蒙古”是中外史学界常用的概念,与“十四至十七世纪蒙古”同义,且经常在同一篇文章中出现。由于“明代蒙古”一语简洁明了,其使用频率远远高于“十四至十七世纪蒙古”。我们认为,北元——蒙古与明朝是并峙的两个政权,是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又一次南北朝。也许有人会问:既然北元——蒙古从总体上讲并没有隶属于明朝,那么“明代蒙古”之说能够站得住么? 我们的回答是:二者并不矛盾,“明代蒙古”这一术语并没有不合适的地方。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索了蒙古语“女婿”、“媳妇”、“嫂”称谓的词源。认为“女揖”来源于蒙古语“送”意义的动词“媳妇”来源于“拿、取”意义的动词barin;“嫂”是在“媳妇”的beri上附加-gen派生而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