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文教育是基础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语文教学是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人们对于“人文”的理解向来模糊。在语文课程标准颁布之后,我们应当重新审视“人文”及“人文教育”,并充分运用语文教学在人文教育中的特有优势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2.
人文教育是基础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语文教学是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人们对于“人文”的理解向来模糊。在语文课程标准颁布之后,我们应当重新审视“人文”及“人文教育”,并充分运用语文教学在人文教育中的特有优势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3.
“人文性”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特征,因此,语文教学必须体现深切的“人文关怀”,让学生在课堂上汲取充盈的人文精气。那么,突出语文教学的“人文性”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4.
徐茹 《文教资料》2011,(30):63-64
语文教学必须充满情感才是有生命力的。但语文教学仅做到“情浓”还不够,还要有浓浓的“语文味”。“语文味”是指由“语文”和“人文”共同调制出来的、语文课堂教学应有的“味”。语文教学应重视语文和人文的内涵,让语文教学情浓“味”更浓。  相似文献   

5.
“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两大属性,是在教育教学中经常被提及的,也是学术争论的热点。“两性”之争关系一线语文教师教学的设计和实施倾向。作为一线的高中语文教师,笔者试图通过自己的所见所思,论证现有的语文课堂在兼顾“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前提之下更应该注重“工具性”。  相似文献   

6.
面对“大学语文”在高校基础课教学中的尴尬地位,认为大学语文教学的学科定位应诺:实在“精神塑人,人文关照”;重要任务在于“面向职业,提升能力”;手段方法的运用是“情感教育,多元教学”。  相似文献   

7.
高校实施文化素质教育的途径之一,是增开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但学生通过选学这些课程,仅是增加了人文知识,真正要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就必须使其所学的人文知识“内化”为其稳定的素质和自觉的行为,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解和传授人文知识时,在课程的“实效”和知识的“内化”上下功夫。一是要合理安排与设计课程的架构;二是要以因材施教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三是要正确处理好教学中的知识性与趣味性的关系;四是在考核中应体现素质教育的理念。  相似文献   

8.
真善美的统一:课堂教学设计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的教学设计理论强调教学设计的科学性,突出教学设计的“真”的一面,表现为教学设计的整体性、有序性和建构性。教学实践表明,教学设计还具有人文性和艺术性。人文性体现教学设计的“善”的一面,表现为教学设计的主体性、情感性和活动性;艺术性则体现教学设计的“美”的一面,表现为教学设计的审美性、和谐性。现代教学设计必须是“真”、“善”、“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随着素质教育不断向纵深发展 ,人文精神作为教育的灵魂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高中语文教学大纲 (实验修改版 )》的“教学目的”中就明确规定 :“在教学过程中 ,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 ,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 ,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 ,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 ,发展健康个性 ,形成健全人格。”语文教学名师于漪也以“人文”释语文 :语文是一门实用而多彩的人文学科 ,语文学科是一门多功能的育人学科。那么 ,该怎样正确认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内涵呢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与人文有关的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10.
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是语文教学所承载的重要使命,不仅制约着语文教师教学水平,而且制约着教育效果。因为这是关乎学生健康人格的建立乃至人类前途命运的大问题。要实现这一目标,学法上应把“接受学习法”、“研究学习法”并重,教法上应把“知识讲授法”、“行为引导法”、“审美体验法”并举。  相似文献   

11.
“两课”教学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拥护党的改革开放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然而,要达成这一目的,首先必须提起学生对“两课”学习的兴趣。为此。“两课”教师必须学会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使之能够化被动为主动。笔者认为,注重“两课”教学中的人文因素,是达成此一目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注重利用“传统文化”培育学生人文素质是当今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之一,强调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必将极大地完善语文教学。所以说,传统文化的回归对语文学科人文素养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3.
“语文”是汉语母语教学中的概念,其本体是以文化素材体现人文精神的口语和书面语。人文是语文教学涉及到的文化素材,人文性是人文蕴含的精神内涵。明确语文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语文与人文及人文性的关系,对于语文教育理论、语文教学实践、语文教材编纂和语文教育政策的研制具有导向意义。  相似文献   

14.
钱学森认为:科学与人文精神是一枚硬币的两个面,缺一不可。如果说数学教学的科学性是刚性的话,那么它的人文性就是柔性的,它需要“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好的数学故事,它糅合了多种人文因素。如能有效地将它们应用于数学教学,必然能使数学教学脱去僵硬的外衣,显露生机,洋溢着情趣,充满着智慧,使学生徜徉在浓郁的人文氛围中,潜生暗长,形成一定的人文修养。以下,就如何借助数学故事在数学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结合几个教例谈一些个人的看法及做法。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人文基础》是面向大学理工科一年级学生开设的基础课,目的是让学生在实现“专业成才”的同时不忘“精神成人”.本人在多年的教学实战中总结出一些经验,力求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学生在活泼的课堂教学中接受人文知识,从而达到净化和优化精神素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保立昆 《云南教育》2000,(21):15-16
一、语文教学应该是语言工具训练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以前,我们曾把语文学科看作工具学科,工具性是语文的基本属性,因而语文教学就是教会学生如何操作语言这一工具的“技术训练”。也曾提出过“工具性”和“思想性”结合,这也只是使语文教学成了“语言技术训练+思想教育”,还是没有真正解决问题。这些做法都背离了语文的基本属性。近来,语文界提出的“语文学科作为一门人文应用学科,应该是语言工具训练与人文教育的结合”,应当说这是认识上的一个很大进步。语文学科既是工具学科,也是人文学科。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基本属性。语…  相似文献   

17.
周波 《语文天地》2014,(5):35-36
语文作为重要的人文学科,肩负着传承人文传统的责任,从“文以载道”的角度看,作者都力图通过文本向读者传递自己的情感、态度、体验和价值观,这就是“道非文不著,文非道不生”的道理。人文性是语文教学中固有的因素,是语文教学内在的不可或缺的部分,这是语文教学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应给学生以“语言”和“文章”的知识和能力的训练,而且应给予“道”的熏陶,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获得显著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8.
杨岗 《学周刊C版》2011,(7):37-37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培育人文素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同时强调培育人文素质的基本途径是“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基本方法是“熏陶感染,潜移默化”。这就是说,语文学科中学生人文素质的培育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之中、是在指导学生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之中,不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之外“附加”一个培育人文素质的环节。因此,人文教育的“主战场”就是课堂。  相似文献   

19.
追问人文性     
语文是人文学科,语文教学担有人文教育的职责,这是毫无疑义的。即使力主语文的本质是“工具”论者其实也并不否认语文教学的人文性。“盖儒者之争皆在名实”,分歧在于对人文性的理解以及人文性如何在具体的课堂情境中呈现。  相似文献   

20.
如果说数学教学的科学性是刚性的话,那么人文性就是柔性的,它需要“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好的数学故事,它糅合了多种人文因素。如能有效地将它们应用于数学教学之中,则必然能使数学教学脱去僵硬的外衣,显露出生机,洋溢着情趣,充满着智慧,使学生徜徉在浓郁的人文氛围中。以下就如何借助数学故事在数学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结合几个案例谈一些个人的看法及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