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矿工子女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关系。方法:采用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与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271名矿工子女进行测试。结果:①男生在父亲情感温暖(F1)、父亲过度保护(F6)、母亲惩罚严厉(M4)三维度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0=2.217,p〈0.05;t=2.100,p〈0.05;t=2.172,p〈0.05),男生在父亲惩罚严厉(F2)、过分干涉(F3)、拒绝否认(F5)三维度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女生,达到非常显著性水平(f=4.082,p〈0.001:t=3.831,p〈0.001;t=3.560,p〈0.001);②矿工子女学业自我效能感在年级方面有主效应(F=3.014,p〈0.05),初中组学生得分显著高于高中组学生得分(c=1.684,p〈0.05);③父母亲的情感温暖(F1,M1)与矿工子女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呈正相关(P〈0.001),而父母亲惩罚严厉(F2,M4)(p〈0.01)、母亲的拒绝否认(M3)(p〈0.001)维度与子女学业自我效能感呈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学生特质应对方式、心理控制源、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的关系。方法: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IPC)对120名大学生施测。结果:消极应对与机遇(r=0.318,p〈0.01)及有势力的他人(r=0.288,p〈0.01)显著正相关,与自我效能(r=-0.281,p〈0.01)及内控性(r=-0.236,p〈0.05)存在显著地负相关;积极应对与主观支持(r=0.236,p〈0.01)、内控性(r=0.334,p〈0.01)、自我效能(r=0.54,p〈0.01)存在显著正相关,与机遇(r=0.189,p〈0.05)存在显著负相关;自我效能能有效地预测积极应对方式(p〈0.01)。结论:心理控制源、社会支持与一般自我效能会对个体的应对方式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
文章运用团体心理辅导方法对12名经筛选的高校贫困生进行6次心理和行为训练,同时设置对照组。采用SCL-90、SAS、SDS、SES量表,于辅导前和辅导后分别对两组进行心理测评。结果显示,团体心理辅导后,实验组在SCL-90的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得分上显著下降(p〈0.05或p〈0.01);SAS焦虑得分显著降低(p〈0.05);SDS抑郁得分显著降低(p〈0.01);SES自尊得分显著提高(p〈0.05)。因此,团体心理辅导是提高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理控制源与缺陷感对大学生孤独感的影响,并分析缺陷感在心理控制源与孤独感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UCLA孤独量表、缺陷感量表和IPC量表对427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一是孤独感总分显著高于常模(t=9.86,P〈0.01);缺陷感总分显著高于前人研究结果(t=10.33,P〈0.01);内控性显著低于常模(t=-18.40,P〈0.01),机遇显著高于常模(t=4.09,P〈0.01)。二是对于男大学生,自尊、社交自信和体能能反方向显著预测孤独感(β=-0.29、-0.29和-0.23,P〈0.05);对于女大学生,自尊、社交自信能反方向显著预测孤独感(β=-0.29和-0.38.P〈0.01)。三是缺陷感在内控性预测孤独感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率为47%;而缺陷感在两种外控源(机遇、势力他人)预测孤独感中起完全中介效应。结论:心理控制源和缺陷感对孤独感都有显著预测作用,缺陷感在心理控制源预测孤独感之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从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中抽出抑郁和焦虑两个因子作为心理健康的指标,另外采用自编的择业效能感问卷,以389名高校应届毕业生为调查对象,目的是考察高校应届毕业生择业效能感与抑郁及焦虑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高校应届毕业生的抑郁和焦虑水平得分在1.0029--2.8211之间.说明高校应届毕业生拥有较好的心理健康状况。被试在择业效感问卷上的得分总体情况是:5维度效能感均值在3.2632—3.6949之间,说明其拥有中等偏上的择业效能感。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抑郁和焦虑与择业效能呈现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采用SAQ和GSES问卷调查472名农村初级中学学生自我接纳与一般自我效能的关系。结果显示自我接纳在性别和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t=-3.957,p〈0.001;F=4.443,p〈0.05)。一般自我效能在性别和独生子女上存在显著差异(t=-52,08,p〈0.001;t=-3.083,p〈0.01),自我接纳与一般自我效能存在显著正相关(r=0.343-0.593,p〈0.01),自我评价能较好预测农村初中生的一般自我效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内隐、外显自尊与安全感的关系。方法:随机招募12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内隐联想测验、Rosenberg自尊量表、安全感的测试。结果:①大学生安全感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t=O.44,p=O.66)。②高低外显自尊组安全感存在显著差异(t=6.08,p=O.00),高低内隐自尊组安全感上差异不显著。③外显自尊与安全感呈显著正相关(r=O.595,p〈0.01),内隐自尊与安全感相关不显著。④外显自尊能够显著预测安全感(t=8.015,p=0.00),内隐自尊不能预测安全感。结论:安全感与外显自尊关系密切,与内隐自尊无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引进及修订大学生被看重感量表,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使用UniversityMatteringScale(uMS)的中文译本,对612名大学生进行测试,通过验证性因素分析检验该量表的构念效度,使用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社交适当担忧量表、中文版学校归属感量表检验其效标效度。结果:中文版大学生被看重感量表是一个3因素结构,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分别为觉察0.73、重要0.83、依赖0.70;大学生被看重感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学校归属感呈正相关,与社交适当担忧呈负相关(p〈0.01)。结论:中文版大学生被看重感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  相似文献   

9.
使用大学生择业焦虑问卷、专业认同问卷和择业效能感量表对广西6所高校844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量,以探讨大学生专业认同、择业焦虑与择业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结果显示:①大学生专业认同、择业效能感和择业焦虑在性别、年级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在生源地上差异不显著;②大学生专业认同与自我效能感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43,P<0.01),自我效能感与择业焦虑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35,P<0.01),专业认同与择业焦虑呈负相关(r=-0.26,P<0.01);③大学生专业认同正向预测择业效能感(β=0.31,P<0.01),择业效能感负向预测择业焦虑(β=-0.27,P<0.01),专业认同负向预测择业焦虑(β=-0.13,P<0.05),从中介效应来看,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在专业认同对择业焦虑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由此可知,大学生专业认同与择业焦虑关系密切,择业效能感在专业认同与择业焦虑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人格特征、社会支持、应对方式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不同年级大学生人格特征、不同性别大学生幻想应对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神经质)人格特征与解决问题应对方式呈负相关(P〈0.01);与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呈正相关(P〈0.01);与主观支持呈负相关(P〈0.05)。应对方式中解决问题与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总分呈正相关(P〈0.01);自责与主观支持呈负相关(P〈0.05)。求助与支持利用度和支持总分呈正相关(P〈0.01)。幻想与客观支持呈负相关(P〈0.01)。年级是大学生人格特征的影响因素、女性大学生更多运用幻想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究大学应届毕业生的自尊在择业效能感与状态焦虑之间的中介作用,通过问卷法选取在校大学生作为测试对象,结果显示:大学应届毕业生择业效能感与状态焦虑在性别与生源地上无显著差异,而状态焦虑在学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择业效能感在学历上不存在显著差异。择业效能感与状态焦虑、自尊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3,0.66;状态焦虑与自尊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65,均达到统计显著水平。自尊对状态焦虑水平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其中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65。择业效能感对自尊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其中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83。主要发现:自尊在择业效能感与状态焦虑之间存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人格特征、社会支持、应对方式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不同年级大学生人格特征、不同性别大学生幻想应对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神经质)人格特征与解决问题应对方式呈负相关(P〈0.01);与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呈正相关(P〈0.01);与主观支持呈负相关(P〈0.05)。应对方式中解决问题与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总分呈正相关(P〈0.01);自责与主观支持呈负相关(P〈0.05)。求助与支持利用度和支持总分呈正相关(P〈0.01)。幻想与客观支持呈负相关(P〈0.01)。年级是大学生人格特征的影响因素、女性大学生更多运用幻想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3.
杜君  吴琼  朱小茼 《文教资料》2010,(9):186-188
为了调查分析职业压力下高校教师应对方式的现状.文章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259名高校教师进行调查,结果①高校教师大多采取积极应对方式;(参不同学历、不同工作类别、是否有心理学背景的高校教师在积极应对方式上有显著差异(F=4.918,P〈0.01;F=3.074.p〈0.05;t=2.508,p〈0.05);(④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婚姻状况及不同健康状况的高校教师在应对方式上无显著差异(p〉0.05)。这表明当前高校教师面临压力时大多采取积极应对方式,本科以上学历、从事行政管理和有心理学知识背景的高校教师更多采取积极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道教学员的人格特征,及其生活满意度状况,通过对比为现代人生活提供借鉴.方法:采用16PF人格问卷和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对湖北武当山道教学院33名学员进行调查.结果:道教学员在16PF的9个维度均与大学生样本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B(t=3.92 p〈0.00)、C(t=2.76 p〈0.01)、F(t=-3.19 p〈0.00)、G(t=2.67 p〈0.05)、H(t=2.80 p〈0.00)、L(t=-3.86 p〈0.00)、Q1(t=-4.58 p〈0.00)、Q2(t=-2.91 p〈0.00)、Q3(t=4.07 p〈0.00);同时道教学员的生活满意度得分显著高于大学生样本(t=2.95,P〈0.01);道教学员的积极情感显著高于大学生群体(t=3.55,P〈0.01),其消极情感与大学生群体无显著差异.结论:道教学员人格特征在多个维度与一般大学生存在显著差异,他们生活满意度水平和积极情绪均显著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本科生和研究生在择业期间焦虑水平及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进行调查.方法:采用自编"高校毕业生择业焦虑问卷"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对310名毕业生择业期问焦虑水平进行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探讨大学毕业生择业焦虑水平与应对方式的关系及其在性别、学历、专业、生源地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择业焦虑和应对方武在学历上都存在显著差异.择业焦虑与积极应对方武成负相关,与消极应对方式成正相关 .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内隐、外显自尊与完美主义的关系。方法:随机招募12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内隐联想测验、Rosenberg自尊量表、完美主义量表(FMPS)的测试。结果:①大学生完美主义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t=1.25,p=0.21)。②外显自尊与消极完美主义呈负相关(r=-0.49,p0.05),与积极完美主义呈显著正相关(r=0.20,p0.05),内隐自尊与消极、积极完美主义相关不显著。③外显自尊能够显著预测消极完美主义(t=6.00,p=0.00)和积极完美主义(t=2.235,p=0.027),内隐自尊不能预测完美主义。结论:完美自尊与外显自尊关系密切,与内隐自尊无关。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大学生社会支持、心理控制源、自我效能和抑郁的关系,笔者用贝克抑郁测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IPC)对120名大学生施测。结果发现,大学生抑郁与内控性成显著负相关(r=-0.406,P〈0.01),与机遇及有势力他人成显著正相关(n=0.358,r2=0.359,P〈0.01),与客观支持成显著负相关(r=0.169,P〈0.05),内控性及有势力的他人能预测抑郁22.4%的方差变异量。可见心理控制源与抑郁具有显著的相关,但是社会支持、控制源、自我效能都不能很好地预测抑郁。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大学生自尊与孤独感、人际关系困扰间的关系,采用大学生自尊评定问卷、UCLA孤独量表和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819名本科大学生进行随机调查。结果显示:(1)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人际关系困扰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t=2.40,p<0.05);(2)大学生自尊与人际关系困扰呈负相关(r=-0.228,p﹤0.01),自尊与孤独感呈负相关(r=-0.363,p﹤0.01),孤独感与人际关系困扰呈正相关(r=0.530,p﹤0.01);(3)自尊水平可以负向预测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β=-0.228,p﹤0.01),孤独感在大学生自尊与人际关系困扰间存在完全中介效应(β=0.515,p﹤0.01),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82%。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专科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与择业效能感的状况及其关系.方法:采用《毕业生就业压力问卷》和《择业效能感问卷》对沧州师范学院465名2011届专科毕业生进行测试.结果:(1)专科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较大;不同性别、来源的专科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存在显著差异.(2)专科毕业生的择业效能感较高;不同性别、来源、师范生与非师范生的择业效能感存在显著差异.(3)专科毕业生的择业效能感与就业压力呈显著负相关,择业效能感对就业压力具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结论:可以通过调整专科毕业生的择业效能感来缓解其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20.
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对内地西藏班(校)初三学生进行调查,探讨其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结果表明:一般自我效能感无显著性别差异;在应对方式的问题解决、寻求社会支持、合理化解释、忍耐、逃避、发泄和幻想等各因子上无显著性别差异;一般自我效能感与问题解决、合理化解释呈极显著正相关。即内地西藏班(校)初三学生在面临困境时趋向于采用问题解决和合理化解释两种积极应对方式,较少采用忍耐、逃避、发泄和幻想等消极应对方式;一般自我效能感对内地西藏班(校)初三学生采用何种应对方式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