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近期部分收入差距拉大的问题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有的人甚至认为邓小平同志的“先富”带共富的思想过时了甚至失误了。笔者认为,邓的这一思想并没过时,仍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导思想。目前的部分收入差距过大现象的产生有其客观现实的原因,与邓小平同志的“先富”带“共富”的思想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是“解放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就要富裕。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坚持“效率”与“公平”统一的原则。即让一部分人和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那么怎样实现这一目标呢?需要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3.
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整个社会的收入差距日益扩大。在少部分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同时,出现了几十位亿万富翁以及一批百万富翁和千万富翁。如何实现共同富裕,特别是采取什么样的机制实现共同富裕便成为人们非常关心的重大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探讨邓小平实现共同富裕的调控机制思想,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直接的现实意义。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但是,由于社会主义的生产是建立在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基础上的生产,社会主义的交换仍然…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初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论述从根本上破除了离开生产力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的历史唯心主义观念,是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中把握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了社会主义的目的与实现目的的手段的统一,体现了效率优先与兼顾公平的统一。江泽民的“三个代表”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本质论的一种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社会财富大量增加,也出现了贫富差距扩大及诸多社会问题。至于我国社会是否已经出现了两极分化问题,应当根据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和“先富后富论”来评估我国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并以此来做出全局和科学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所说的“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指的就是效率;“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指的是公平。也可以说,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效率加公平。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由于对社会主义的本质缺乏正确的认识,实行计划经济,再加上传统思想的影响,公平的涵义就被片面地理解为收入分配均等化,即平均主义。一方面,人们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追求经济效率,就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优化劳动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思想的述评王淑朵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①这一新概括,是在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正确指导下,认真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经验和教训.经...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由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和实现这个价值目标的手段两部分组成,“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实现这个价值目标的手段。全面正确地理解和贯彻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必须始终坚持价值目标和实现手段的统一,防止把两者割裂开来。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同志在九二年初的南巡谈话中对社会主义的本质作了科学的概括,即:“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①这个科学概括,说明社会主义本质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二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三是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三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相互统一的,它们互为条件,相互依存,构成一个辩证的整体。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前提,也是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条件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关于共同富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共同富裕金喜在,齐晓安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73页)本文拟就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谈一点看法。两极分化是指,在存在私有制和商品生...  相似文献   

11.
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推进,数学核心素养进一步体现.高考中主要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这些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我们的课堂的是否有效及高效问题.全国各地涌现出各种各样的教学改革模式,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学生通过的自主学习发现问题,经过老师的引领及共同探究进而解决问题,再加上对知识的进一步训练检测达到巩固,最后经过学生的总结和教师的拓展达到升华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I"and"We"     
[活动目标] 1.使学生认识到团队协作精神的重要性. 2.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点特长,增强班级体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讨了“锒铛”、“独鹿”的本义及其语义发展。“锒铛”本为拟声,由拟声而达意,从而引申出许多新的意义;“独鹿”为“朱愚”一词的声转,本义为驽钝。二词的来源不一,本义不同,但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二者词义演变,部分语义交叉融合。本文还在前人的基础上对“锒铛”、“独鹿”的同源词作了进一步探讨,同时也对前人的一些观点提出质疑并补正。  相似文献   

14.
对于徐讠于的成名作《鬼恋》,历来研究者都对女主人公的"革命者"身份深信不疑,并以之为出发点将小说解读为一个世俗男子和一个女性"革命幻灭者"的爱情悲剧。本文通过细读,却发现了包裹在文本表层"革命"外衣之下的虚妄,其背后隐藏着作者真正要说的主题:"都市漫游者"的心灵危机。这种对"都市"现代性的悖谬姿态恰恰是徐訏在很多作品中所流露出来的内在心理。  相似文献   

15.
"不会不"和"一定"的情态义与主语人称密切相关。主语是第一人称时,"不会不"和"一定"一般表示道义情态[保证],但"不会不"也可表示认识情态[盖然]。主语是第二、三人称时,"一定"一般表示认识情态[必然],"不会不"表示认识情态[盖然],但主语是第三人称时,"一定"有时也可表示道义情态[要求]。句法方面,"一定"能跟述补短语搭配,而"不会不"不能,原因在于"不会不"的双重否定结构特点。句子类型方面,"不会不"出现在假设句中,经常表示委婉的请求或者问询,在疑问句中,"不会不"表示委婉的揣度或问询,而"一定"则没有这些语用特点。  相似文献   

16.
对于“以人为本”的含义 ,在历史上有人文主义、人本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不同理解。马克思主义所说的“以人为本” ,是既相对于“神”又相对于“物”而言的。马克思主义认为 ,人是社会历史的根本、社会价值的根本和衡量一切问题的根本。对于“以民为本”的含义 ,在历史上有中国古代思想家和今天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不同理解。中国共产党人所说的“以民为本” ,指的是广大的人民群众。中国共产党人主张“以民为本” ,是既把人民群众视为手段 ,更把人民群众视为目的 ,一切依靠群众 ,一切为了群众。  相似文献   

17.
1从"碳化"与"炭化"的混沌说起高中化学历来有蔗糖与浓H2SO4反应的教学演示试验。教学中很难讲清楚两个问题:①反应是生成黑色的炭,还是生成黑色的碳?②反应过程是称"炭化",还是"碳化"?读者不要以为这是一个不值一议的钻牛角尖的问题。事实上这是广大化学教师彼此都心照不宣而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英语语法中,语法学家从逻辑意义的角度将“分句”分为“限定分句”和“非限定分句”,这样“分句”的下住概念“非限定分句”的所指外延包括传统语法的“词和词组”等结构;从句法功能上讲。“短语”可由一个“词素”或几个单词构成的“词组”或“分句”来充当。因此,“短语”的所指外廷涵盖了从句法角度定义的“分句”的外延,“短语”是小于“句子”但大于或等于“分句”的语法单位,即“句子”〉“短语”≥“分句”。  相似文献   

19.
稍微和略微     
程度副词“稍微”和“略微”的意义基本相同,《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都用二者互释.《现代汉语虚词例释》里也解释说二者的意义和用法基本相同.实际上,二者在语义上和动词的选择上都存在差别.通过对这两个词作深度的比较对照,从三个平面的角度来探讨这两个词的异同。  相似文献   

20.
"策学"与科举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策学"之名最早出现于隋代,是一个比"科举学"出现得更早的古老的词语.经过唐宋元明清的发展,"策学"与中国科举史相始终,曾经盛行过一千三百年.古代的"策学"就是准备应对经学、史学和百科知识考试的一门专学,是指备考科举中的策问而出现的专门之学.清代"策学"进入一个全盛时期,不仅"策学"文献种类繁多、发行量大,而且推陈出新,到晚清时期,还出现许多以西学或自然科学为内容的"策学"著作."策学"文献对研究当时的科举制度尤其是其考试内容有直接的价值,从策问题目和对策内容往往可以看出当时社会关注的重点、政治方向和文风的变迁,并为研究当时学术和文化提供一种特别的史料."策学"研究成果日益丰硕,将从一个方面促使科举学走向繁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