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体育与健康》课程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当做核心要求。《体育与健康》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主动的、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笔者在从教的过程中,始终坚信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既要坚持他们的全面发展,又要关注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在实现这个理念的过程中,给体育生课堂评价权是非常重要的,把他们引导到评价中去,让学生在评价中交流、发展,真正落实体育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克服他们的自卑心理,培养体育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最终达到让学生全面发展,使他们文体双飞。  相似文献   

3.
随着《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与发展,体育教学模式由单一式向开放式的教学转变。体育教学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成功的体育教学,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创造可行的环境。  相似文献   

4.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十分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重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以促进学生学会学习,提高体育学习和增进健康的能力,从课程设计到课程实施的各个环节,在注意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情感与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主动构建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提高批判性思维以及分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体现“以人的发展为中心”,强调“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因此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至关重要,应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地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相似文献   

6.
李居超 《成才之路》2011,(34):41-41
《初中体育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培养。"本文从激发体育弱项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体育弱项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体育弱项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体育弱项学生改进教学的组织形式等方面,探究促进体育弱项学生个性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小学体育课在学生的个性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上好体育课,引导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笔者从事小学体育教学多年,在教学过程中一直注重引导学生的个性发展,本  相似文献   

8.
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和课程改革的方向表明,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必须确定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实践证明,传统的体育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主体性的弘扬。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则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新构建了学生在体育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部分体育教师却片面地理解为“以学生的兴趣为中心”,“以学生的快乐为中心”,导致了极端行为的出现。  相似文献   

9.
陈煌 《学周刊C版》2011,(1):167-167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这就要求教师要顾及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从而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小学体育课堂把学生当成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在传习式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按照教师的统一安排做着机械单调的动作练习,学习没有自主性,学习的快乐无法得到体验.沉闷的课堂气氛,使学生的个性和人格难以得到正常健康的发展。《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体育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实施开放式课堂教学,就是要打破传统的体育教学框架,将学生从被动学习的状态中解放出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开放的教学活动中得到主动发展。那么在新课标下,如何上好小学体育课呢?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小学体育课堂把学生当成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在传习式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按照教师的统一安排做着机械单调的动作练习,学习没有自主性,学习的快乐无法得到体验.沉闷的课堂气氛,使学生的个性和人格难以得到正常健康的发展。《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体育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实施开放式课堂教学,就是要打破传统的体育教学框架,将学生从被动学习的状态中解放出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开放的教学活动中得到主动发展。那么在新课标下,如何上好小学体育课呢?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的基础教育中倡导"以人为本教育"的教育理念,即立足于学生的本性,立足于学生的需求,以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为目的,促进学生的心智健康发展,尤其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回归.  相似文献   

13.
正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内容丰富多彩,组织形式多样,活动中的情节多变,学生的角色也常变换,因而需要提供多种发展个性的机会和场合。因此,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把学校体育作为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为最佳手段,进而明确地把发展学生个性作为学校体育的一项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创造适合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环境,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学校体育既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发展学生个性的重要手段,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营造具有创新特色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活泼地发展。  相似文献   

14.
杨培明 《小学生》2013,(3):61-61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指出:"体育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这就要求每一个体育工作者改变以往过分强调统一性、忽视灵活性和差异性的现象,积极创造条件,采取有效措施,努力使体育工作课堂教学成为促使学生个性和人格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一、营造民主氛围,发展学生个性长期以来,小学体育课堂把学生当成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在传授式的教  相似文献   

15.
薛红芳 《教师》2013,(31):111-111
传统的小学体育课堂普遍存在着主体性缺失的问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过程压抑了学生的能动性,学生的学习形同参加军事训练,沉闷的课堂气氛使学生的个性和人格难以得到正常健康的发展,更谈不上学习潜能的开发。《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体育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因此,打破传统的体育教学框架.建立一种开放型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自主参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金承男 《考试周刊》2011,(74):149-149
快乐体育是指教师正确运用适应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营造生动、活泼、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唤起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使他们快乐地参加体育教学,并从中享受体育的乐趣,得到全面、主动、充分、和谐发展的体育教学过程。简单地说,就是在欢乐、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体育,进行体育活动,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维持学生学习兴趣与动机是增强教学效果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刘汶渤 《考试周刊》2010,(29):133-133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强调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在体育课程教学中,教师如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呢? 一、全体参与是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的基本前提 活动是主体参加的目的、对象与内容,离开了活动就无所谓主体。  相似文献   

18.
“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学生是体育学习的主体。新的课程标准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出发,提出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课堂教学要打破传统的“手把手”教学模式,充分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倾向,突出以学生为本,真正确立!学生在课程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9.
体育与健康课程确立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形成了学生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发展、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五个维度体系,把学生的健康意识、终身意识、全民健身意识和交往合作意识作为重点,充分照顾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满足学生的需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个性培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创造学习的良好能力,确保人人享受体育的乐趣。体育教师必须重新认识教学规律,适时更新教学理念,大胆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环境,打造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20.
《基础教育课程》2011,(Z2):108-111
观点回放:课程基本理念:(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二)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四)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体育与健康课程改变了传统的按运动项目划分课程内容和安排教学时数的框架,根据三维健康观、体育自身的特点以及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