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裕水谣     
刘尚杰 《辅导员》2014,(5):47-47
洛水清,洛水长,洛水弯弯绕洛域。河出图,洛出书,中华文明显鸿儒。周定鼎,汉中兴,千年古都扬美名。  相似文献   

2.
問題解答     
問:通濟渠、永濟渠、■都是怎样的? (温州永嘉中学史地组) 答:通濟渠是公元六○五年开■的,該渠可分三段。一、自西宛至洛口而達於河,依旧有‘陽渠’修成,路线是從洛陽城西南的一所窮极奢华的宫殿‘西宛’開始,引穀水、洛水经洛陽城南,過偃師县境,至鞏县的洛口而入黄河。这里的洛水是指源出陝西(?)南县西北冢领山,东流入盧氏、永宁,东北經宜陽、洛陽、偃師、鞏县、纳澗、(?)、伊诸水,  相似文献   

3.
李峰 《甘肃教育》2011,(20):10-11
广袤的紫荆山之麓,灵秀的洛水河之滨,孕育了一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学苑——庄浪一中。漫步在这所有着近70年办学历史、蜚声陇原的甘肃省示范性普通高中校园,绿树环抱,曲径通幽,花园式的建筑.美观时尚的楼群,既有古代书院的幽静。又有现代学校的生机。在这里,时时可闻琅琅的书声,处处可见苦读的身影;在这里,人文与自然相融,高雅与时尚媲美.真可谓是培菁育英的沃土,满园桃李,芬芳争艳;蕴涵思想的殿堂,人文大旗,猎猎飘扬。  相似文献   

4.
上海辞书出版社 2 0 0 0年 1月第 1版《辞海》“樊”条目有一注释为 :“古邑名。一名阳樊。春秋周畿内地。在今河南省济源市西南。”“邑”有很多解释 ,这里当是指封地、采邑。“畿”这里是指春秋东周王朝的“王都所在的千里地面” ,即言“樊”在东周都城洛邑 (今河南洛阳 )附近。同一《辞海》“仲山父”条目注释为 :“周宣王时大臣。封于樊 (今陕西西安南 ) ,亦称樊仲、樊穆仲。曾劝谏宣王‘料民’。”周宣王属于西周时期 ,史载西周的都城在“镐”(今陕西长安丰河以东 )。单独看《辞海》的这两个条目的注释似都合乎逻辑 ,周代大臣封地 (采…  相似文献   

5.
黄河以南,洛水之北,群山环抱之中,有一块内陆断陷盆地,九朝古都——洛阳就座落在这里,它位于河南省西部,是我国一座新兴的重要工业城市。  相似文献   

6.
【知识梳理】一、中国古代都城的发展1.古代都城移动的空间呈现出明显的轨迹。由西向东迁移的轨迹:镐京、长安——洛阳。后期由于经济重心的南移,都城迁移呈现由北向南迁移的趋势。从商朝盘庚迁殷、都城稳定开始到北宋为止,都城一般都建立在中原地区,这里地形开阔,水上交通便利,可以与诸侯国进行便利的经济文化往来。中唐以后,因为气候的变迁及关  相似文献   

7.
“皇图”即“河图”和“洛书”,是《易》的数理表达式,是古人制作历法的两种工具。古河衅洛书刻录在璧玉、龟甲之上,原称“录图”,只有天子才能拥有,故又通称“皇图”,古之天子禅位时要举行一个“河出图,洛出书”的交接仪式,尧舜禹禅位的河、洛非指今黄河、洛水,而是指古刘河和渌水,是古都长沙南北的两条湘江支流,湖南南岳一带为上古政治及天历法中心,今攸县有皇图岭、禹门洞、浏阳有首禅山等即其遗迹。  相似文献   

8.
洛水是中原文化的摇篮之地,《世说新语》记载着汉末至东晋的士族阶层的逸闻轶事,西汉、魏和西晋又建都于洛水之畔,于是,洛水的文化蕴涵极为厚重:"洛水之戏","戏"的是文化;洛水之魂,"魂"在士人的心情;洛阳之所以"纸贵",贵在扶持文学新人的大家之人品上。  相似文献   

9.
秦汉关中主要水利填图内容1.填出泾水、渭水、洛水。2.填出郑国渠、六辅渠、白渠。  相似文献   

10.
《邢台学院学报》2014,(2):87-90
一个国家或政权都城的选址是在主要矛盾作用下权衡各方面综合因素的结果,而不是符合都城选址的所有原则。战国时期,赵国定都邯郸是因为这里具备作为都城的历史和经济基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军事优势,并适应了赵国向中原地区发展战略的需要。邯郸处于"四战之地"的地理位置又使其容易遭受外部威胁,带来都城沦陷的危险,赵国通过在信都建立陪都,在邯郸南部修筑长城等措施以弥补这一缺陷。  相似文献   

11.
“河洛文化”辩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洛文化,素称中国传统文化之源头,在中国大陆、港澳台及海外华侨中广有影响①。精确界定和系统研究河洛文化,探求华夏文明之根,增进文化认同,强化民族团结,意义深远。然而,长期以来,学术界于此见述寥寥,且定义含混,殊称憾事。学术界公认:“河洛文化”是一个地域文化概念。“河”,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洛”,即今黄河中段南面之支流──洛水;“河洛”,泛指黄河与洛水交汇之流域。“河洛文化”正是在这一土地上孕育、产生、繁衍的一种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区域性文化。但是,事物的存在,不仅以空间为前提,且以时间为…  相似文献   

12.
甲骨文     
甲骨文是一种很重要的古汉字资料。绝大部分甲骨文发现于殷墟。殷墟是著名的殷商时代遗址,在河南省安阳市西北洹河沿岸一带。这里曾经是殷商时代后期(约公元前14至前11世纪),中央王朝都城的所在地,所以称为殷墟。 殷墟发现的甲骨文是商代后期遗留下来的主要文字资料。它们基本上是商王朝统治者的占卜记录,大部分是为商王朝或商王个人占卜的记录,小部分是为一些跟商王有密切关系的贵族占卜的记录。商代统治者非常迷信,对很多事情都要进行占卜,以了  相似文献   

13.
《世说新语·言语》第二十三条记载了西晋诸名士的一次“洛水之戏”。辩析《世说新语》与《晋书》关于此事的不同记载,考证洛水之戏发生的时间与参与者,从而阐述洛水之戏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①②③④赫图阿拉老城努尔哈赤所建后金政权的第一个都城遗址,位于今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东,苏子河与二道河汇合处左岸。该城始建于明万历31年(1603),后金天聪8年(1634)改称兴京,与辽阳、沈阳并列为清初关外三个都城之一,为辽宁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赫  相似文献   

15.
侯灿 《家教指南》2002,(1):66-72
本文根据斯文赫定及斯坦因等人的考古发掘,指出楼兰古城就是西汉元凤四年前楼兰王国的都城,这里是两汉王朝的屯戍重地.至曹魏西晋时期,这里是西域长史的治所与驻地.  相似文献   

16.
学者们对高句丽都城进行研究的较多,但是从都城环境角度考察的很少。通过对高句丽早中晚期都城环境进行分析,总结出高句丽都城环境的规律性特点:一是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相似性;二是都城环境选择的日趋优越趋向。  相似文献   

17.
指点迷津坞:四面高而中间低的山地,引申为四面挡风的建筑物或四面如屏的花木深处。庵:小草屋。鞠躬:这里是谄媚意。风颠:即疯癫。五陵:这里指都城。  相似文献   

18.
北魏初年,拓跋珪整饬阴山以北的草原秩序是从征伐东部的库莫奚开始的。登国初年库莫奚所居弱洛水,即今天的西辽河上游西拉木伦河。西拉木伦河西北方向的达里湖就是登国年间的鹿浑海。鹿浑海西北百里之余的意辛山,应为今天锡林郭勒盟的平顶山。意辛山是进入锡林郭勒草原的标志性象征,这片草原也是当时漠南地区最富庶的草原,是若干草原部族共生共聚之地。登国六年(391年)拓跋击败柔然的“南床山”,可能是意辛山的汉语称呼。  相似文献   

19.
相传,战国时期的苏秦主张合纵抗秦,遍游六国。到了齐国都城临淄,他对齐宣王进行游说,齐宣王慨叹齐国的兵力不足,苏秦说:"都城临淄有七万户,我计算了一下,每户按三个男子服役,这就是三七二十一万雄兵,抗秦的兵源仅临淄一城就足够了,若再加上别处兵源,力量就更加强大。"苏秦的这种算法显然是如意算盘,因为临淄城不可能做到每户出三个男子当兵,这里有各种情况,有的是鳏寡孤独,有的有女无男,有的只是老弱病残,所谓临淄21万雄兵仅仅是纸上谈兵  相似文献   

20.
游侠是都城多元文化的产物,唐代诗歌中的游侠形象,最典型地体现出人与都城空间的互动关系。游侠通过“游”的行为,不仅从物理上意义上打破了空间阻隔,也勾连起私密空间与公共空间,从社会意义上打破不同阶层的壁垒。游侠不仅是都城景观的观察者,也是景观的构成者,丰富了都城景观的美学层次。文学作品中的游侠形象,更是世俗欲望与理想光辉的集合体,他们有重利轻义、扶危济困的一面;亦有铺张浪费、肆意陈欲的一面。“以武犯禁”时,他们是秩序的破坏者;为王前驱时,他们又是特权的维护者和享有者。这种矛盾背后,正折射出游侠形象与都城间复杂而独特的关系。唐诗中的游侠形象,从地域及心理两个层面拓展了都城空间,并完成了对都城的人格化塑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