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成性教学:含义与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成性教学是一种融教学价值观、认识论、知识观与方法论于一体的教学哲学。生成性教学理论作为教学哲学的确立,达成了理论本身的清晰与明辨;实现了对"预成论"教学哲学的彻底批判与超越;使教学思维从本质主义思维向现实关系思维转变,体现一种教学思维的变革。  相似文献   

2.
教学生成论纲要--兼论对教学认识论局限性的超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由于受教学认识论的局限,包括道德在内的学生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教学生成论是关于教学中学生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理论,它考察的是在知识技能授受过程中所同时进行的学生思想的发生和变异,目的是试图从宏观层面构建一种解释性理论框架。教学生成论的确立以当代哲学的生存论转向为理论基础,教学生成具有非对象性、非抽象性、非连续性和无意识性等特征,它在教学本质、教学艺术、师生关系等方面超越了教学认识论.  相似文献   

3.
论实践教学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实践是人和人类社会的存在方式,是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和显现.实践在认识过程中起决定作用.实践教学在本质上是一种不断超越人的自然性和给定性,创造人的新的规定性的实践形式.实践教学对传承知识、对主体地位的确立和主体性原则的实施、对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对推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高等教育学常常被人讥为缺乏学术根基的空中楼阁,究其原因就在于这门学科有知识而没理论.孙绵涛教授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科学论证了大学本质在于学术自由性与受控性的对立统一,为高等教育学的理论发展铺垫了坚实的基石,同时也为中国当前的高等教育改革确立了基本方向.这种大学本质观体现了高等教育的时代需求,有助于中国高等教育走出改革中的彷徨与困惑.  相似文献   

5.
对话教学的理论研究,缺乏对知识概念和人的认识问题的思考.教育中的建构主义确立了新的知识观和认识论,作为对话教学的理论基础,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很好的契合性.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对话教学具有意义与身份的双重建构的性质,即具有知识的意义建构和对话关系建构的双重属性.  相似文献   

6.
推行素质教育是时代的必然.柳斌指出:“素质教育的第三要义是让学生主动发展.只有让学生主动发展,人才规格才会有多样性.”这一观点昭示了教育对人的回归,从“人本位”意义上确立了教育的价值观、人才观、质量观.在深远的理论背景上,“主动发展”是马克思关于人对本质力量全面占有学说的实践与实现.对于课堂教学而言,“主动发展”是基本要求也是最高境界;具体表现为教学过程中学生自觉的参与性、自主的选择性、自由的进取性,从而通达终极目标——发展个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7.
文学理论教学有知识传授的显性目标和理论思维训练的隐性目标.文学理论教学通过对学生进行良好的理论思维训练,打破传统的本质主义、单向线性思维以及日常思维等束缚,改善人的思维品质,更新人的观念.隐性目标应该成为文学理论教学的重心所在.  相似文献   

8.
知识的本质观是关于知识本质的认识模式和思维方式的方法论观点.本质主义的知识本质观是近代以来,对中国知识教育及教育学研究影响最为深刻的一种观点.当前,由于其知识信仰的本质主义严重制约了中国教育学研究和教育改革的发展,因此,必须对其产生背景一现代性及其理性进行反思与批判.反本质主义的知识本质观超越于本质主义的知识本质观,以其后现代性对现代性的知识本质观进行了彻底地反思、批判与解构.然而,这种知识本质观仍然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缺点,必须对其产生的核心背景一后现代性进行反思与批判.反思的现代性超越于二者,在包容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合理要素的基础上,兼容知识的相对性、动态开放性、多样性与差异性、情境性、共识性以及不确定性六个维度重建了新型的知识本质观.据此,中国教育学研究和教育改革必须在此基础上,对教育学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践性变革中存在的问题与论争,进行深刻地教育学反思与批判,走向反思的现代性之路.  相似文献   

9.
大学学科文化的内涵探析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学科是大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大学学科文化是学者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以知识为本原、以学科为载体的各种语言符号、理论方法、价值标准、伦理规范以及思维与行为方式的总和.其本质特征表现为:大学学科文化是学者、学科、知识三者在动态过程中相互影响的产物;大学学科文化具有强烈的学术性;大学学科文化具有显然的身份性以及大学学科文化在本质上就是学科信念.  相似文献   

10.
主体性是人的本质中最根本的属性,发展人就是要发展人的本质属性,教育的基本功能就是发展人、完善人。因此,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发展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主体性的重要途径,探讨和研究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确立的相关问题是非常必要的,这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