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对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研究,是统筹城乡发展、覆盖城乡居民保障制度体系的需要,是维持社会公平与稳定及尽快解决"三农问题"的需要。通过对我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从农村低保的标准、低保的对象、资金的筹措、管理的规范、监督机制及低保立法等方面提出完善我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该研究以"底线公平"理论为基础,沿着理念——制度——政策的研究路径,参考和借鉴国外实行的最低养老金收入保障制度,结合我国国情,提出建立最低养老金标准的初步构想,旨在建立起一种能够规避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下降风险,保障退休人员基本生活水平,缩小养老金待遇差距,减少贫困,促进社会公平,逐步实现共建共享,促进社会安定与和谐的养老金收入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3.
合肥应以底线公平为基本理念,以社会保障建设与经济发展相促进、确保经济增长的活力和效率为原则,建立城乡统筹、统一而非人为割裂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包括建立完善的以最低生活保障为核心的合肥市社会救助体系,建立覆盖全市城易人口的基本养老和大病统筹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从而基本建成“底线公平的社会保障制度模式”,努力使全市城乡居民享有“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困有所扶、少有所学、住有所居”的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4.
合肥应以底线公平为基本理念,以社会保障建设与经济发展相促进、确保经济增长的活力和效率为原则.建立城乡统筹、统一而非人为割裂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包括建立完善的以最低生活保障为核心的合肥市社会救助体系、建立覆盖全市城乡人口的基本养老和大病统筹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从而基本建成“底线公平的社会保障制度模式”。努力使全市城乡居民享有“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困有所扶、少有所学、住有所居”的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5.
最低生活保障是公民在不能维持最低生活水平时,由国家和社会按照法定的标准向其提供满足最低生活需要的物质援助,它维护的是全体公民的基本生存权利。社会保障是社会公平的产物,公平与效率都是社会保障追求的目标,过分的公平会引起效率的损失。通过对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效率分析得出,由于制度特征决定了最低生活保障具有较强的效率性,从而也有利于公平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收入分配对社会用人观念和学校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取得积极进展,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初步形成,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但是,由于相关改革滞后、体制机制不健全、法制环境不完备和政府监管不到位,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存在收入差距过大、分配秩序较为混乱等问题。2004年,城乡居民收入之比达到3.2:1。从各省份看,2004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最高与最低省份之比分别为2.31:1和4.1:1。垄断性行业与传统行业间的收入差距继续扩大。2004年平均工资最高和最低的行业之比为4.6:1,航空、出版等几大垄断性行业收入分别是最低行业…  相似文献   

7.
教材分析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是高一政治必修1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的内容。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收入分配公平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和谐。对个人收入分配的分析是认识、参与经济生活的重要方面,并与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密切相关。当前我国存在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下降、行业收入差距、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区域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等问题,收入分配差距与社会公平是我国目前面临的一个严峻而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因而无论从理论还是从现实角度看,本框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均非常重要。如何将教材理论与经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指导学生通过对本框内容的学习,认识到“收入分配公平--社会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理解国家为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的政策、措施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浙江省内山区26县2005-2021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山区26县经济增长显著缩小了城乡居民收入的相对差距,其中生态发展类县域更为突出。山区26县农村居民收入提升与经济增长实现完全同步,其中生态发展类县域农村居民增收最快,城镇居民收入提升速度略低于经济增长速度。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视角看,山区26县经济增长大致兼顾了公平和效率。发展是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根本,着重关注农村居民增收的同时,也应适当关注城镇居民收入提升,实现城乡居民收入提升与经济增长完全同步,最终形成共同富裕示范区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合理区间。  相似文献   

9.
关于完善我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已经进入全面推进和逐步完善时期。但是,目前仍然存在着法律规范缺失、保障对象难以识别、保障标准偏低、资金来源不畅等问题,直接影响制度效应的发挥。本文根据农村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就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保障对象、保障标准、资金筹措、运行机制等方面提出我们的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邢台学院学报》2016,(2):29-32
自2009年"新农保"政策实施以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越来越受到关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否可以有效保障广大农村居民基本生活是政策施行的基本前提。从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保障水平、缴费水平和基金管理水平三个层面分别进行阐述,研究发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有效性较差,对改善农民生活并无明显作用。建议:应提高养老金替代率水平、提高最低缴费档次、以及提高基金统筹层次,以提高农村养老保险的保障水平,增进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将成为经济新常态下的新引擎,但信贷可得性低却是许多创业者或有创业意愿的个体面临的重要约束。城镇家庭的信贷约束对创业意愿和创业绩效实证分析表明,民间借贷能够有效缓解城镇家庭的流动性约束,促进家庭创业的积极性,但是在经营业绩方面,民间借贷却由于利率等因素,不利于创业后的发展,对营业收入具有负向的作用。因此,我国应该在发展正规金融市场的同时规范民间金融市场,促进我国城乡居民的创业积极性。  相似文献   

12.
创业文化是创业的深层动因,它影响着创业者的创业心态、创业行为、创业能力,弘扬创业文化、培育创业精神是推动创业、实现中国梦的突破口。要着力培育勇闯市场的重商意识、吃苦耐劳的拼博精神、诚信至上的经商理念、和谐公平的竞争环境;创业文化可从开展创业主题教育活动、培养宣传创业典型、加大对创业者的培训力度、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引导农民外出务工经商等五个方面具体培育。  相似文献   

13.
经济新常态下,做好退役军人创业就业工作是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调研以研究营商环境各因素对退役军人创业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下的政策环境对退役军人的创业行为呈正向影响;经济环境对退役军人的创业行为呈负影响;文化环境和技术环境对退役军人的创业行为影响不明显。政府应创设更适宜的营商环境,切实为退役军人的创业活动提供便利,以吸引更多潜在的创业者投入创业队伍,从而促进就业与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数据入手,分析当前我国大学生创业失败率较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以大学生创业者为主体、以高校创业教育为基础、以政府政策为保障、为以社会多方支持为依托的多元化大学生创业综合体系。  相似文献   

15.
《神州学人》2015,(4):47
如果说席卷全球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正为中国创业者带来一场技术狂欢,那么中国即将迎来的新一轮创业浪潮,将为创业者彻底打开新的制度空间,两股力量将把中国带进第二次创业的黄金时代。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13次提到创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中国经济摆脱胶着、化解风险最直接有效的抓手,意味着中国将在政策、资本、制度等方方面面打开桎梏创  相似文献   

16.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国家和社会为保障收入难以维持最基本生活的农村贫困人口建立的一种社会救济制度。阿勒泰地区从2006年在富蕴、福海两县开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试点,2007年在整个地区全面启动,两年来.无论是低保的制度、操作的规程、人数、户数还是各级财政对农村低保的投入力度等都取得了明显的增长,当然也存在保障对象的界定不规范、保障标准确定偏低、保障资金落实不到位等不足问题,影响了农村低保制度的功能发挥。本文通过对新疆阿勒泰地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实证研究,结合阿勒泰地区的实际,就如何完善该地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创业环境和心理环境对大学生创业绩效具有重要影响,自我效能感和创业韧性是创业者心理环境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研究通过构建以创业环境为自变量,以自我效能感为中介变量,以创业韧性为调节变量,以创业绩效为因变量的理论分析模型,把杭州、宁波、金华等地大学生创业者作为调查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创业环境能显著预测创业绩效;自我效能感在创业环境与创业绩效之间起到显著的中介作用;创业韧性在“创业环境—自我效能感—创业绩效”关系链的后半段路径发挥调节作用,且高水平创业韧性调节效果更为显著。研究还从改善创业环境、提升创业者自我效能感和增强创业韧性等方面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都有很大提高,但收入差距日益扩大。为了缓解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指出: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中  相似文献   

19.
统计数据表明,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东、中、西部居民以及行业之间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化,贫富差距已经形成并有越拉越大趋势.要解决贫富差距问题以履行社会公平原则,关键是要调整收入分配政策,注重初次分配的公平.为此.提出应重点解决因政策因素造成的初次分配领域中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分配不公问题;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经验,健全和完善收入分配中的干预政策.但是,在目前阶段,要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必须确保公有制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现状的分析,验证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受经济、二元体制、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通过协整检验和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化水平是影响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