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华罗庚教授曾说过:“善于‘退’,足够地‘退’,‘退’到最原始而不失去重要性的地方,是学好数学的一个决窍!”在小学数学中,当遇到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而无从下手时,不妨将问题“退”到最简单的情况,使问题的难度降低,从而找到解题的思路和方法。例1摇有5个大小不等的中心有孔的圆盘,按次序套在木桩上。小圆盘放在比它大的圆盘上,从而构成一个圆盘塔。现在要把这座圆盘塔移到另一个木桩上,每次只准搬动一个圆盘,并且不允许大圆盘放在小圆盘之上。假定还有第三个木桩作临时存放圆盘之用,问把这5个圆盘搬到第二个木桩上至少需要搬…  相似文献   

2.
相信大多数人都听说过“汉诺塔”.“汉诺塔”也叫“河内塔”,来自于印度神话里的一种玩具。传说上帝创造世界的时候做了三根金刚石柱子,在其中一根柱子上从下往上按大小顺序摆着64个黄金圆盘。上帝命令婆罗门把那些圆盘从下面开始按大小的顺序重新摆到另一根柱子上,并且还规定,在小圆盘上不能摞大圆盘,  相似文献   

3.
书讯     
“河内塔”问题是数学的名问题之一,本给出“河内塔”问题的一般结论。  相似文献   

4.
同学们,你们知道河内塔问题吗?下面这道题就是河内塔问题。你能借助图1中的②号杆把①号杆上的珠子移到③号杆上而不改变珠子的上下顺序吗?最少要移动多少次? 移动规则如下:  相似文献   

5.
“河内塔”     
该装置形似越南首都河内著名的古建筑独柱塔,因此称“河内塔”游戏。它是心理学家研究思维时设计的一种特殊的问题情境,主要目的是研究问题解决的过程和有效策略。 材料:小、中、大塑料药瓶盖各一只。宽8厘米、长20厘米、厚2厘米左右的木板一块。细竹棍三根。 [制作]在长条木板上钻三个小孔,并将三根竹棍竖直插牢在木板上(下文称左柱、中柱、右柱,如图1)在三个瓶盖的中心各钻一个小孔,并将它们依小的在上、大的在下的顺序插在中柱上,成宝塔状(图2)。  相似文献   

6.
数学解题的一个基本思想就是设法将所要求解的问题转化为我们熟悉的或容易解决的问题 ,这在解排列组合问题时尤显重要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经常强化这一思想 ,以便寻求更便捷的解法 .本文介绍构造模型在排列组合解题中的应用 .例 1  7名同学站成一排 ,求出甲、乙、丙三人必须相邻的排法总数 .分析 这个问题比较简单 ,但它是排列组合中的相邻问题 ,用“捆绑法” .先将必须相邻的甲、乙、丙 3个人捆在一起视为一个元素 ,于是由原来的 7人变为现在的“5个人”进行全排 ,然后再对甲乙丙 3个人全排 ,所以排法总数为A55A33.在解“必须相邻”的…  相似文献   

7.
1 “零”与“整”的转移有时在复杂的问题中 ,需把一个局部看成整体的集成块 ,使运算发生转移 ,这种聚零为整的思维方式 ,有利于整体功能的发挥。例 1:有甲、乙、丙三种货物 ,若购甲 3件 ,乙 7件 ,丙 1件 ,共需 3 .15元 ;若购甲 4件 ,乙 10件 ,丙 1件 ,共需 4.2 0元 ,现在购甲、乙、丙各一件 ,共需多少元 ?( 1985年初中教学联赛试题 )分析 : 购甲、乙、丙 1件各需x元、y元、z元得 :3x+ 7y +z=3.15  ①4x+ 10y +z=4.2 0  ②然后企图求三个未知数 ,感到条件不足 ,而题目中不可能再列出第三个方程 ,只好放弃。若能将x +y +z…  相似文献   

8.
崔金玲 《天中学刊》1999,14(5):62-64
Hanoi(汉诺)塔问题是一个必须用递归调用法才能解决的问题.在调用一个子程序的过程中又调用该子程序本身的编程方法,称为递归调用法.这样的子程序称为递归子程序.1Hanoi塔问题与题义分析Hanoi塔问题:有A,B,C3根针.A针上有n个盘子,盘子的大小不等,大的在下,小的在上.要把这n个盘子从A针移到C针上,在移动过程中,可以借助B针,每次只允许移动一个盘子,且在移动过程中,在3根针上都保持大盘在下,小盘在上.要求编程打印出移动步骤.将n个盘子从A针移到C针可以分解为以下3个步骤:①将A针上n-1个盘子借助C针先移到B针上…  相似文献   

9.
顺线追捉     
在场地上画一个边长为3米的正方形,再画出对角线。请甲、乙、丙三名幼儿,甲为裁判,乙为追者,丙为逃者。乙、丙两幼儿站在正方形的两个对角上,甲站在图形外。甲发出“开始”的信号后,  相似文献   

10.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知识能力的获得来自于数学活动。练习能够使学生灵活运用学习到的知识,将知识转化、扩充,并在知识的运用中培养创新意识。例如,在教学“工程问题”应用题之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1.加工一批零件,由一个人单独做,甲要12小时,乙要10小时,丙要15小时。2.小组讨论,看能补充多少个问题。通过讨论,学生补充的问题:(1)甲、乙、丙单独做,每小时各做几分之几?(2)甲、乙(或甲、丙,或乙、丙)两人合做,1小时能做几分之几?(3)如果甲、乙、丙合做,1小时能做几分之几?(4)如果甲、乙先干2小时,剩下由丙独做,还要几小时?这样的练习既有利于…  相似文献   

11.
谁做对了     
《初中生学习》2013,(11):42-42,47
甲、乙、丙3人在一起做作业,有一道数学题比较难,当他们3人都把自己的解法说出采以后,甲说:“我做错了。”乙说:。甲做对了。”丙说:“我做错了。”在一旁的丁看到他们的答案并听了他们的意见后说:。你们3个人中有一个人做对了,有一个人说对了。”请问,他们3人中到底谁做对了甲  相似文献   

12.
错在哪儿了     
[题目]一个蓄水池装有甲、乙、丙、丁四根水管,甲、乙两管为进水管,丙、丁两管为排水管。空池时,单开甲管3小时可注满,单开乙管5小时可注满;注满水后,单开丙管4小时可将水放完,单开丁管6小时可将水放完。现在池内有1/6池水,如果按甲、丙、乙、丁、甲、丙、乙、丁……的顺序循环开各水管,并且每根水管每次都开1小时,那么多少小时后水开始溢出水池?  相似文献   

13.
咪咪棋四则     
1.“小兔拔萝卜”(图一)甲乙两人各拿画有小兔的卡片一张,猜拳决定谁走,每次只能走一步,先走到10,拔起萝卜者为胜。2.计算棋(图二)甲、乙、丙每人3个杏核(或贝壳、木珠等),每次由自己决定拿出几个,然后同时出示手中的杏核,相加后得数在谁的棋盘  相似文献   

14.
自然界中弱肉强食、适者生存 ,在平均数的计算中也是如此 .各个数据的“地位”完全由它的“权”的大小来决定 ,“权”大“贡献”就大 ,就能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而如果“权”小 ,那它必然“势单力薄” .要处理好与“权”有关的平均数 (又称加权平均数 )的计算问题 ,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权”已明确的计算题 ,要能正确地选择与运用相关公式   例 1 甲、乙、丙 3种糖果 ,每千克的价格分别是 12元、2 5元、3 5元 .若将甲、乙、丙 3种糖果按 5∶3∶2的比例混合成什锦糖果 ,老板将价格定为 2 5元 ,你认为合适吗 ?分析 稍有生活常…  相似文献   

15.
解答本卷所需的一些物质密度数值: 一、填空(20分) 1.用铜做成直径分别为5厘米、7厘米、9厘米的甲、乙、丙三个实心球。它们的密度、质量、体积加以比较得:(填“>”“=”“<”) ρ甲____ρ乙____ρ丙; m甲____m乙____m丙; V甲____V乙____V丙。 2.体积1分米~3的铁块,它的重量是____  相似文献   

16.
“河内塔”     
成功  成元 《早期教育》2001,(22):24-25
该装置形似越南首都河内名的古建筑独柱塔.因此称“河内塔”游戏。它是心理学家研究思维时设计的一种特殊的问题情境.主要目的是研究问题解决的过程和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7.
在购物中几个人合买、垫付、还钱……是经常碰到的实际问题。这类题无论数量关系如何复杂,解答时都可以从问题入手,根据数量关系逐步分析、推理,直到所需的条件都成为已知条件为止。例甲、乙、丙三个人去商店,合买一根13米的跳绳。丙没有带钱,由甲付了8米绳子的钱,乙付了5米绳子的钱。第二天,丙带了应付的1.3元还给甲和乙。请计算丙应还给甲、乙各多少元?分析与解:要求“丙应还给甲、乙各多少元”,应要知道每人应付多少元和甲、乙各付了多少元。从“丙带了应付的1.3元”,可以知道每人应付1.3元,但不知道甲、乙分别付了8米和5米绳子的钱是多…  相似文献   

18.
应用题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问题,在平时的学习中,应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归纳出一般方法,下面就整体“1”在应用题解法中的应用方面举几个例子。一、工程问题一件工作,甲单独做需10天,乙单独做需12天,丙单独做需要15天,甲、丙先做2天后,甲离去,丙又单独做3天后,乙也参加进来,问还需几天才能完成?【解析】把整个工作量看作“1”,故甲、乙、丙的工作效率分别为110,112,115。设还需x天才能完成,根据相等关系易得方程:(110+115)×2+115×3+(112+115)x=1二、行程问题父子在同一工厂工作,父亲从家到工厂要走30分钟,儿子走这段路只用20分钟,父亲比…  相似文献   

19.
题目甲、乙、丙三个男孩共解出100道数学题.每人都解出了其中的60道题,将其中只有1人解出的题叫做“难题”,将其中3人解出的题叫“容易  相似文献   

20.
体育课的分层次教学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综合评价学生体质。这是合理进行分层施教的依据。一般情况下可以根据体质指标或用综合评定法将学生分为上、中、下或甲、乙、丙三类。二、确定分层次教学目标。应确定好甲、乙、而三类学生各自在每一学期中的总体目标、阶段目标和每次课的教学目标。应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指标,力争使每个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达标。三、采取分层次的教学组织形式。每次课都按类别布置不同的锻炼任务。着重加强对甲、丙两类学生的辅导。例七。初三铅球课,把3类学生分别安排到3个场地。甲类学生的投掷目标为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