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9 毫秒
1.
本研究主要是从大学生对爱情关系的认知发展来探讨以爱情教育的通识化为目标的课程建设。目前在台湾地区的各大学校园中,与爱情关系相关的成长出现"活动"较多与"课程"较少的情形,现有开设的课程多半是以性别教育为主。根据爱情关系发展历程的相关文献,本研究以143位台湾地区的大学生为研究样本对"爱情"的定义进行开放性描述,经内容分析后,将资料进行分类归为"理性论"、"感性论"、"单向论"、"互惠论"、"主动论"、"被动论"及"比喻论"七类论述;其中以互惠(reciprocity)论述爱情占最多(43%),其次是"比喻论"(15%)。至于男女对爱情的定义主述内涵方面,在理性或感性的认知上,男生以理性论述较多,女生则是以感性论述较多;以比喻的论述来形容爱情的部分则是以女生居多。最后,基于爱情定义之认知及大学阶段爱情的发展历程,本文从爱情教育的课程开设、教学方式及教材三方面提出爱情教育通识化的建议方向。  相似文献   

2.
许秀锋 《海外英语》2014,(19):256-257
In the study of metaphor, as a branch of the general cognitive science, cognitive linguistics has been walking forward at all times. In recent years, attention has gradually been paid on the metaphor study in the Chinese academic circles, and some domestic scholars have carried out research one after another, mainly through some daily expression, poetry, prose or novel to analyze and demonstrate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love metaphor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The new exploration of the role of metaphor in poetry and the cognitive mechanism was included, and it gained some achievements. The innovation of this paper is that it breaks the confinition to everyday expression, literature, combing with classic and modern song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to compare the love metaphor in English and Chinese songs.  相似文献   

3.
与传统修辞学不同,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爱情概念本身很抽象,因此人们往往借助于隐喻来表达。文章主要从认知语言学中概念隐喻的角度,对英汉语言中的爱情隐喻进行了对比分析,爱情概念隐喻不胜枚举,但却有同有异。  相似文献   

4.
《诗经》中存在着大量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爱情诗,广泛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男女青年爱情和婚姻的方方面面。该研究从认知角度,基于概念隐喻理论,对《诗经》爱情诗中的爱情隐喻进行了试探性分析,并阐释了《诗经》爱情诗中的爱情隐喻表达生成的认知理据和文化因素,丰富了《诗经》中爱情诗的相关研究,为《诗经》中的爱情隐喻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高尔斯华绥《殷红的花朵》中的主人公莱恩南在经历了春的懵懂之恋、夏的炽热之恋、秋的成熟之恋后,终于完美地完成了他的人格建构过程。本文主要从石竹花的隐喻、莱恩南三个阶段情感的变化以及主人公在面对"挚爱"与"欲爱"的抉择这三个方面来阐释主人公人格不断完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孟子》比喻运用在先秦时期,独树一帜。《孟子》的篇章类比喻有多种形式,主要有以经典诗句喻志、选取生活小事作喻体、讽喻、故事喻等;这类比喻的特色是:爱憎分明,词锋犀利,通俗亲切,循循善诱。  相似文献   

7.
朱洁  曹丽英 《怀化学院学报》2009,28(12):117-119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人类一种重要的认知工具。认知语言学的兴起为人类研究隐喻提供了新的视角,从而使人们对情感隐喻的研究进一步深入。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的爱情隐喻进行了对比研究,目的是为了从英汉两种文化的角度来支持隐喻的现代认知理论。  相似文献   

8.
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它其实还是人类思维的一种方式。爱情是一种及其普遍和丰富的情感。要使爱情这一种抽象概念得到充分的阐释,就必须借助隐喻。本文浅析了英汉“爱情”隐喻的相同点以及不同点,最后得出英汉“爱情”隐喻的并同是由人类的物质经验以及文化差异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9.
Metaphor is an important device of the poetic imagination.Poets usually use metaphor to express their thoughts.Cognitive linguistics Johnson's 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This paper takes Emily Dickinson's several poems as examples,including:I Could Not Stop for Death,I took one Draught of life,Twas warm at first like us,and analysis the metaphor about love and death in Emily's work,with 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  相似文献   

10.
在屠格涅夫的爱情故事中,女性人物设置呈现为"茨冈女人"与"纯洁天使"的对立,在爱情的"竞争"中,前者总是"打败"后者。这种人物对立原则,有时体现为两个人物共时的并置,有时又体现为主人公历时的心理转变,而在根本上,它隐喻着屠格涅夫的爱情观。  相似文献   

11.
在屠格涅夫的爱情故事中,女性人物设置呈现为“茨冈女人”与“纯洁天使”的对立,在爱情的“竞争”中,前者总是“打败”后者。这种人物对立原则,有时体现为两个人物共时的并置,有时又体现为主人公历时的心理转变,而在根本上,它隐喻着屠格涅夫的爱情观。  相似文献   

12.
《雅歌》是《圣经》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古希伯来爱情诗歌的典范。为表达男女主人公热烈、坚贞的爱情,文中用了比喻、顿呼和排偶等修辞格。这些修辞格交替、重复使用,使诗歌达到了完美的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13.
《J·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描写了上流社会中一个庸碌的青年在求爱途中的矛盾心理。该诗运用了大量的隐喻,表现了这个男子的意识流动和精神状态。诗人通过他的胆小懦弱,彷徨无助的悲哀心理展现了现代人的挫败感和异化感。诗人运用隐喻体现了该诗的诗歌功能,而读者可以通过隐喻的认知功能更好地解读主题。  相似文献   

14.
《长恨歌》有讽喻说和隐事说两类观点。从"以意逆志"的角度看,《长恨歌》主要是同情杨。李的爱情悲剧,同时也对李隆基的表现进行了揭露和谴责,是感伤诗而不是讽喻诗,更无关乎隐事。  相似文献   

15.
<阿霞>中的爱情描写是屠格涅夫关于社会理想的一个文化隐喻.小说主人公N先生的恓惶爱情,反映了具有西欧和本民族文化双重视野的俄罗斯贵族知识分子对民族前途何去何从的忧虑,同时也是其身份挣扎的文化表征.  相似文献   

16.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重要的、帮助人类更好、更清晰地了解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的认知工具.在英、汉语言中,采用隐喻、特别是概念隐喻表达“爱情”的语言形式比比皆是.英、汉“爱情”概念隐喻的异同是由人类相同的身体、相似的物质经验以及英、汉文化差异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7.
福克纳著名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玫瑰》标题具有隐含之意。爱米丽作为悲剧性人物在悲剧环境中作的悲剧性选择——为了追求爱情而敢于毁灭的勇气,震撼人心,值得敬佩。  相似文献   

18.
隐喻就是以源领域和目的领域的相似性作为意义转移的基础的。爱情与翻译存在着多视角的相似性,本文仅从爱情中恋人角色与翻译中译者角色、恋人之间的磨合与译者在翻译中的适应与选择两个方面探讨爱情和翻译的相似性,从而论证隐喻"翻译是爱情"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比喻的成功运用是晚唐女诗人鱼玄机诗歌语言艺术的集中表现。玄机诗歌的比喻不仅类型多样,而且用得贴切新颖、生动形象,给人以深刻的审美感受,显示出她较高的语言艺术素养,具有强大的审美功能。同时,鱼玄机也借比喻这一委婉含蓄的表达方式向世人倾诉了自己悲苦的身世和情感历程,这正是其诗歌主要的修辞动机。  相似文献   

20.
隐喻是一种结合了人的思维、行为、经验和表达等的思维方式,它深刻丰富地表达着人类对爱情的诉求.运用莱考夫和约翰逊的概念隐喻的理论,分析莎剧《暴风雨》爱情情景中的爱情隐喻及其特点,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方平译本和梁实秋译本进行比较,归纳出两译本在爱情隐喻上不同翻译策略并试图找出其不同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