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波 《中学文科》2009,(12):45-45
高中课程改革的帷幕已从广东、山东、海南、宁夏等多个省区徐徐拉开,面对全新的教学理念、课程标准、崭新的教材体系,课改区的高中历史教师如何处理教材?本人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新课改背景下对历史教材的处理。 一、充分认识《历史课程标准》与历史教材的关系 课改前的教材与《教学大纲》从体例到内容基本一致,导致许多熟悉教材的老教师,基本不参考《教学大纲》.  相似文献   

2.
依纲备考 在一标多本的情况下.根据课改地区的实践及经验可知:高三历史复习要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和教材为依据。《课程标准》是纲领性文件;《考试说明》是复习的重要指南;历史教材是历史学习的主要素材。总而言之,2008年全国及各省、市高考试卷考查的知识点与《考试说明》规定的考点基本对应,但也有个别题目超越了教材版本,体现了高考依据《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命题,并超越版本的特点.如2008年海南卷的第1题、山东文综卷的第10题、宁夏文综卷的第24题等。因此,考生在复习时还需将不同版本的教材做好对比.相互借鉴.要特别关注共性知识。  相似文献   

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对“课程标准”“教材开发与管理”部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国家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完善基础教育教材管理制度,实现教材的高质量与多样化”。在这种要求下教材趋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在同一课程标准下出现了多种版本的教材。不同版本的教材编制出的教学情景、教学资源呈多样化;不同版本的教材各有特点、各有侧重。  相似文献   

4.
一、2004年中考命题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1.坚持能力立意、注重双基,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中考命题在以体现《课程标准》的评价理念为基础的原则指导下,加大了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的力度。注重对学生多  相似文献   

5.
河南教育报刊社为了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组织编写了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科学》和河南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读本《综合读本》《书法艺术》三套符合新课程理念、特色鲜明的教材供一至九年级使用,为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出了贡献2003年5月20日,教育部基础教育教材审定工作办公室发文,  相似文献   

6.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是历史与社会教材编写的依据,也是指导历史与社会教学活动的最根本依据。人教版《历史与社会》教材是依据《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编制的、系统反映历史与社会这门全新的综合学科的教学用书,[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截止到2004年8月,全国中小学尚有相当一批学校正在使用《大纲》下的教材,即使是使用《全日制义务教育教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为《标准》)下的新教材的课堂教学,如何实现真正意义的“用教材”教,业已成为当前中小学教学的难点问题。其中的难点主要在于:新旧教材编写的基本理念和编排的基本方式不同,对教学过程的本质的认识不同,对数学学习的认识不同,对数学教学目标的追求不同。在新的教育理念下,使用传统意义下的教材要想尽可能达到《标准》的要求,必须实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也就是,教师必须广泛利用各种课程资源,“跳出”原有的教材呈现方式和编排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再组合、再创造。  相似文献   

8.
陈建荣 《教书育人》2001,(13):22-23
2001年秋季起使用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本)《化学》(以下简称“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总体感觉,有很大的突破和创新,它要求化学教师必须进行一场教学观念的大革新,树立现代化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有更高、更新、更活的教学立意,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活动;通过对新教材的研学,我觉得教师应树立“六”种意识。  相似文献   

9.
依据教育部《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编写的教科书,目前有4种已获批准出版,供实验地区选择使用。在“一纲多本”的情况下,显然,《课程标准》应成为指导教学的根本性件。无论哪种版本的教学考参书也都应依据《课程标准》设计教学。但是,目前的《课程标准》是“实验”稿。标明“(实  相似文献   

10.
徐紫 《教育导刊》2005,(3):64-6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可见,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Success Wilh English》(下称新编)是《英语课程标准》性质、理念、价值、目标、内容的载体。我校使用该套教材已经有两年多的时间,笔者拟就自身使用该套教材受到的启迪:  相似文献   

11.
从2004年秋季开始,我区八年级全面开展了课程改革,物理学科使用了粤教沪科版教材。经过一年的教学实验,教师们普遍感受到教材全面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努力实现《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较好地完成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诸方面的教育任务。  相似文献   

12.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在小学3-6年级开设的一门综合课程。作为一门新课程决不是换一本教科书了事,重要的是课程理念的更新。品德与社会课程倡导的基本理念主要体现在:把握课程性质的融合性、综合性;强调学习背景的生活化;突出为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宗旨的公民性。上述三方面的基本理念可以说是《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三块基石,正确把握和理解这三方面基本理念对于我们全面领会《课程标准》精神、组织编写好《品德与社会》教材和今后教育教学改革实验都将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第1轮复习的内容为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和选修教材。高考的命题依据是《课程标准》《考试大纲》,所以考生在复习中应“抓标、研纲、务本”,要做到《课程标准》耳熟能详,《考试大纲》条条清楚,知识网络清晰。注重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的思维过程和基本的地理素养(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宇宙观、人口观等)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大象版小学《科学》教材创造性地落实了科学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宗旨,强调以探究为核心,强调综合性、应用性、时代性,努力实现“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到“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这一教学过程的转变,构筑了独特的风格和特色,形成了独有的魅力。  相似文献   

15.
闲暇时通读一下现行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我们就不难发现,《课程标准》试行过程中使用的高中语文教材正在不动声色地脱胎换骨。表现在整套教材的编写体例变了,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三分天下”,却又“齐抓共管”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表现于阅读教材单元的整合方式变了,变得更加灵活,更加切合社会交际的需要。长期以来因名家名篇而稳居教材“首席”的传统课文,被撤去了不少,而大量富有人文性的篇目则“闪亮登场”,且地位十分瞩目。这些变化无疑给进退维谷的语文教学带来了一股新鲜气息,也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概括地说,无非两个方面:一是学习贯彻《课程标准》,领悟教材编写者的意图;一是熟悉教材的内容,研究存《课程标准》的指引下具体实施教学。  相似文献   

16.
我省课改实验区的中考语试卷命题继续遵循教育部“关于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及评价改革的指导意见”的要求。稳步改革,稳中求变,比较好地体现中考指导教学、兼顾选拔的功能。从总体上看,各实验区语试卷能够体现《语课程标准》的精神,坚持“能力立意”、“紊质立意”的命题原则,在内容上突出对学生语素养的;号察,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试卷的结构、题型方面看,各地都能按照《福建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2006年初中学业考试大纲》要求,做到了结构简约、题型平易,注意兼顾不同层次学习水平的学生;从各地市语试卷的设题情况看,各有特点.但在内容和形式上共同趋于省《考试大纲》规定的合理要求和布局。  相似文献   

17.
此次课程改革给历史教育带来了不小的影响。言及具体的成果,莫过于二:一是《课程标准》较《教学大纲》在“理念”上有所进步,其“内容标准”更加明确;二是教科书在编撰体例、学习内容和指导等方面,主观上更注重学生的学习需要。尽管如此,依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历史教科书还是有较大的向前突破的可能。概括地说,有三个方面:其一,以教科书“多本化”转向“多样化”为中心的教科书编写与审查制度;其二,以完善《课程标准》为中心的教科书内容现代化;其三,以课程资源和现代化教学手段为中心的教材开发。  相似文献   

18.
刘良文 《教师》2010,(3):119-119
根据新《课程标准》关于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理念,语文学科的教材建设应该由国家统编教材、地区教材和校本教材共同构成,其中校本教材的开发建设是由各个学校的教师根据本校语文教学实际和学生的知识构成特点而编写。校本教材一方面与国家新一轮课改必修是有机统一的,它能够让学生学习更贴近实际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  相似文献   

19.
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的新教材《物理》有三大特点:①图文并茂。教学资源丰富;②注重学生感受。突现知识来源生活;③重视科学探究活动;是一部较好呈现《物理课程标准》要求的好教材。教学过程中,要更好发挥该教材的功能。必须突出这些特点,具体要做好:  相似文献   

20.
结合《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新课本的挑战,从《WXY》的实践,提出编写数学课程教材的基本形式和结构、探究教学的意义和实施方法供借鉴。呼吁加强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契合,适应新形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