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史记》问世以后,《史记》研究便成为一门显学,然而,考察《史记》研究的现状,真正具有高水平的、有独特见解的著作并不多见。近读张强教授的《司马迁学术思想探源》(40万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耳目为之一新,这部专著的重点是探求司马迁学术思想的来源及构成,本着这样的原则,著者在研究问题时,始终注意从先秦到西汉的大学术文化背景切人,  相似文献   

2.
发生学研究,向来为学界所重视。因为本源之处,往往蕴藏着形成“成果”的奥秘和创造的深层机制。但这又是一项艰难的事业。源头,往往意味着邈远的距离和稀缺的材料。但正因如此,才显示出学术研究的功力和魅力。为司马迁的学术思想“探源”,尤其具有特殊的困难和特殊的价值。太史公司马迁以不世之才,撰著《史记》130篇,流芳千古。其书泽溉后人既久,其人亦成为中国古代史学史乃至文化史上的箭垛式人物。自《史记》流布人口以来,最早是汉代学者对其书进行续补,至于唐代则出现专门的注解著作,宋元以后尤其是清代学人前赴后继,对其书详加考订,创获…  相似文献   

3.
按照传统的分类方法,中国典籍可分为经、史、子、集四类。从表面上看,《史记》属于史部,但历代学者在谈论《史记》的文化品质时,又常常把《史记》归入子部。这是为什么呢?笔者以为,这与司马迁为《史记》树立起“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司马迁《报任少卿书》)的标尺相关,与他借《史记》承担“原始察终,见盛观衰”(《史记·太史公自序》)的思想相关。从这一意义上讲,深入研究司马迁的学术思想应该是《史记》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文化史上,《史记》堪称是雄视千古的杰作。它的出现不但打破了已有的史学秩序,而且为中国史学…  相似文献   

4.
“愤”是司马迁心中一团压抑不住的情感烈焰,也是《史记》中一般挥之不去的浓烈情感。因为有了它,司马迁倍感生命的苦涩。也因为有了它,司马迁对世态人情的认识更加透彻,对社会的批判更露锋芒。这就是“愤”所体现的真实含义与价值,也是我们研究司马迁愤世心态的目的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史记》是应时代需要而产生的巨著,而司马迁能成为巨著的执笔者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父亲司马谈。司马谈要求司马迁“绍时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使司马迁在述史时具有了哲理性和时代性的特点;而司马谈述史欲论载的是“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这使司马迁在人物塑造选择方面有所取舍,又能做到以人折射历史发展的态势;司马谈身为太史有着中国史学家高尚的品德和执着精神这深深地影响着司马迁,以致他身处逆境时仍能隐忍苛活,以史学家的正直实录精神记载历史,并能站在更高的层次上思考历史,重视人事在历史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郭莎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3):138-139
司马迁《史记》的最后一篇是《太史公自序》,介绍了《史记》写作的缘起和主要内容。《报任安书》是司马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二者历来是研究《史记》、司马迁生平、思想重要的第一手资料。拟从司马迁创作《史记》的主客观原因来探寻司马迁的创作心态。  相似文献   

7.
由于深受时代背景、家庭环境等诸因素的影响,司马迁的学术思想与儒学有着极密切的关系,而其所著《史记》,无论从体例的编撰、篇章的设立,还是对人物、事件的评价,以及取材的依据和史料的鉴别,都是以儒家思想为标准。但这并不意味着司马迁对儒学的盲从,而是有所突破,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立的思想体系,最终“成一家之言”。  相似文献   

8.
司马迁能够流芳百世,不仅因为他的旷世巨著《史记》,还因为他光芒四射的人格魅力。司马迁有着积极的理想,他敢于同各种困难、挫折作斗争,敢于揭露社会黑暗,同时,又充满爱心和同情心,这些永远值得世人学习。  相似文献   

9.
司马迁基于探究战争的历史作用、重视将帅的个人品格等原因,最早为孙武立传。《史记·孙子列传》叙述了孙武的生平事迹,记载了《孙子兵法》的成书和篇幅,银雀山汉简的发现,充分证明了《史记》记述的正确性。司马迁借用孙子思想评价白起、张良、韩信等军事人物,比较分析一些重大战例。司马迁的这些记述与对孙子思想的运用,使之成为孙子学研究第一人,奠定了孙子学的基础,也为中国兵学研究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0.
司马迁不仅对客观历史及其发展变化提出了自己的系统看法,而且对历史学本身的认识也是卓尔不群的。司马迁肯定论载历史是史家义不容辞的职责;提出“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和“稽其成败兴坯之理”这学目的论的一家之言;在历史编撰学上创立了纪伟体通史体裁,堤出了历史撰述三重宗旨说和历史研究三层境界说。司马迁还努力将自己对于这些历史学问题的理解系统地贯彻到《史记》的创作之中。  相似文献   

11.
司马谈的思想是以道家为主兼取诸家,而司马迁的思想是以儒家为主兼取诸家,二者有着显著的不同,但都带有“集大成”和“与时俱进”的性质,因而都处于当时思想界的前列。  相似文献   

12.
13.
欧阳修与司马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历史上,欧阳修是继承司马迁最有成就的文史大家。在人格精神方面,欧阳修继承了司马迁硬骨头精神,不屈不挠从事史书写作;在史书修撰上,继承了司马迁的史学思想;在文学思想方面,既继承发展了司马迁“发愤著书”说,提出“穷而后工”理论,又深得司马迁文学创作的神韵。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从文学思想和文学创作两个方面 ,探讨司马迁及《史记》对蒲松龄的影响。在文学思想方面 ,蒲松龄继承了司马迁“发愤著书”说的精神 ,提出“寄托孤愤”理论 ,并把它应用到小说创作中 ;在文学创作方面 ,《史记》传记体结构影响了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相似文献   

15.
“义利观”是司马迁思想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文章探讨了司马迁义利观的渊源,评述了其义利思想的几个要旨。  相似文献   

16.
在司马迁看来,历史学研究的对象是"天人之际"和"古今之变",其任务是"成一家之言"。历史学是属于政治性的学问,其功用就是政治教化与鉴戒。历史是人类自身的活动,尤其是那些杰出人物的活动。但是人并不能完全主宰历史,人在活动中必须遵守其规律,必须考虑时势、经济、仁智与传统等因素,否则终将受到历史的处罚,被历史的滚滚洪流所淘汰。历史是可以认识的,其形式有文献、考察与口述等,其范畴为"天人""古今"与"始终";衡量历史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为历史事实和历史文献。司马迁以仁义为核心价值,其研究方法主要展现在历史类比、文明史观和理论分析三个方面。在史料编纂方面,遵循宗法政治、仁义与智慧的编纂原则,采用"述而不作""雅驯"和"论其轶事"的编纂方法。凡是有专著传世的学者,都可以看作是历史学家;史家的伟大是基于论著中历史规律的揭示,从而指导人们的历史活动,尤其是政治行为。整体上看,《史记》具有官方史学藩篱中的社会史学性质。  相似文献   

17.
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第八》是现存最权威的关于汉高祖刘邦的记传,其大事年代以刘氏攻沛“自立沛公”为界。自此以后所述不厌其详,而自沛公以往,太史公称作高祖“微时”或“布衣时”,其内容简略色彩神秘,竟成研究刘邦的空白。笔者细考《史记》各篇对刘邦及其相关人物的记述.并参照班固《汉书》和历代《史记》、《汉书》注解,将自己切实贴近司马迁所属的时代,初步发现微时刘邦真实的一面。同时深刻体会到处于皇权淫威下的太史公在记述当朝皇帝私情一类棘手问题时的良苦用心。  相似文献   

18.
司马迁写《史记》不是适应西汉统治者"一统天下"的需要而为其做哲学和历史的解释。中国古代帝王"一统天下"后,没有必要也没有用著通史的形式做哲学和历史的解释;汉武帝也没有就"一统天下"提出解释的要求;司马迁父子写《史记》并不为"一统天下"做解释,其动因一是为天地良心所迫,为后世留传史料,二是为展示个人才华,立身扬名,为先祖争光。  相似文献   

19.
司马迁继承传统的民族思想,站在歌颂和维护汉代大一统的立场,以史家独有的眼光和方式,条理化民族一元的思想,首创少数民族列传,丰富了民族区分的标准,在民族发展及民族相处等方面都有新的见解,对后世民族思想及民族政策具有深远影响。但是,司马迁因时代的原因,其民族思想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