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从引企驻校、引校进企、校企一体三个方面对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行探究。通过引企驻校,建立校内学徒中心,搭建双平台,可以大幅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引校进企,实施校企共同招生、共研人才培养方案、共置及共享资源,可以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通过校企一体,实施志智双扶行动,为家庭贫困学生提供上学机会,提供就业岗位,可以实现长期、持续、稳定和彻底的脱贫。  相似文献   

2.
吴广顺 《职教通讯》2012,(14):10-12
工学结合是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个有效途径,也是提高中等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探索和实践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社会转型期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从区域中等专业学校开展工学结合的实际情况分析入手,对加强校企合作,改革和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而引企入校、引校入企是工学结合的有机构成,其主要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就业质量,实现校企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途径,是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的应然之举。混合所有制经济形式在职业教育领域的迁移和创新,有助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朝着多方位、长期性、校企互动的良好态势转变。当前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面临观念滞后、政策缺位、理论研究薄弱等现实困境,需要加强顶层设计,给予政策保障;做好舆论导向,营造良好氛围;加强理论研究,指导改革实践;发挥典型作用,积极示范引领。  相似文献   

4.
杜远阳 《考试周刊》2012,(30):157-158
深度开展校企合作,是职教界的共识和追求。然而随着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校企合作却越来越成为制约高职发展的瓶颈问题,严重阻碍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本文以破解校企合作的难题为出发点,通过“政行企校”互动.进一步创新、深化校企合作的体制建设和制度建设,研究、探索“政行企校”四方联动合作运行机制的构建。  相似文献   

5.
在政策支持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已成为职业教育改革大潮中的前沿理念,是实现政行企校社共赢、助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推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推进过程中必须遵循利益逻辑、特色逻辑、协同逻辑三大逻辑规约。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形态创新对推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职业院校可以将认知必由之路的价值进路、实施协同育人的赋能进路和创新合作共同体的联动进路作为取径之道。  相似文献   

6.
职业教育集团是高职院校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的突破口,高职院校进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离不开政、校、行、企一体“资源集成和利益共享”职业教育集团的有力支撑。本文详细阐述了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依托职教集团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7.
混合所有制办学作为职业教育领域体制机制变革的突破口,在多元主体、法律法规建设及产权交易等方面都存在着严重困顿。鉴于此,从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的现实需求、改革路径及治理结构搭建等角度深入剖析当前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的机理和特征,提出通过以深层资本关系为纽带,从办学理念、专业与课程建设、师资建设、校企合作及资源共享等方面构建职业教育混合所有制"校企发展命运共同体",确保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率,以期为国家推动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8.
结合目前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发展现状,为了激发企业参与的积极性,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探寻校企合作的结合点,进行了"引企入教"创新与实践,"一企四校"协同育人,实行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人才培养注重学生全面发展,有效激发了职业教育的办学活力,提升了轨道交通行业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9.
如何做好企校合作,突出职业教育特色,促进企业与学校共同发展,达到学校与企业双方共赢,是目前高职学院与企业共同探讨和关心的热点问题。实施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是今后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向之一。丈章结合学院多年的高职办学实践,对全方位多模式开展校企合作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0.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黄金律。研究发现,升格后高职院校办学目标、招生制度、课程体系等没有跳出普通教育的圈子。高职院校没有实现校企利益对接,企业校企合作内生动力不足,校企合作没有形成利益责任共同体。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构建校企功能互补耦合、教育责任拓展、业务相向渗透的深度合作模式,具体改革路径是:建立政行企校合作共同体,改革高职院校招生制度,制定校企人员互聘交流和实习管理责任分担制度,加强政策支持和立法保障。  相似文献   

11.
“校中厂”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工厂搬进校园,合作建立实训实习基地、人才培养基地,依托“校中厂”校企合作模式,培养职业技能人才,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尝试,也是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学生在“校中厂”校企合作中实现了“双身份”,企业在“校中厂”校企合作中实现了“双效益”,学校在“校中厂”校企合作中实现了“双丰收”。  相似文献   

12.
现代学徒制是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新型模式,也是深化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通过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展开探索与实践,校企合作开展交替式人才培养模式,制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技能,实施双导师制,开展现代学徒制过程化和动态化管理,实现校企一体化育人。  相似文献   

13.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工业文化对接的新动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现职业学校与企业工业文化的对接是深入推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途径和关键环节。校企合作中工业文化对接要坚持以促进职业院校文化建设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互惠互利的原则,并采取如下实践途径:以学生为本,通过校企合作对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通过设置工业文化基础课加强价值观教育,在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中渗透工业文化,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全面接受工业文化;以育人为本,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在校园中营造良好的工业文化氛围,组织开展各供活动。  相似文献   

14.
近年国家政策力推教育优先发展,要深化产教融合,高职院校应为提高其人才培养质量与行业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厂中校”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与企业深度合作的重要模式。探讨艺术设计类专业校企合作模式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玉器设计与工艺”专业为例分析“厂中校”模式,总结在“厂中校”实践中获得的启示,为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开展校企合作以及“厂中校”教学提供了可参考的策略和思路。  相似文献   

15.
“校校企”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打破了传统的单一校际合作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既满足在大陆台企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又体现了两岸教育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实现了两岸教育的合作共赢。由福建高校、台湾高校、台资企业三方联合开展的“校校企”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的实践,为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借鉴思路和依据。  相似文献   

16.
推进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是职业院校工学结合的重要内容。依托"校中厂"校企合作模式,将企业搬入校园,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培养职业技能人才,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尝试,也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从生产性实训的内涵与特点、建设实践中碰到的问题、改革思路等方面作了初步探究,并对实践中形成的建设成果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7.
张潇 《教育教学论坛》2020,(16):244-245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推行和深化,高职教育已经从只重视学生职业、专业能力的培养,到开始关注并重视学生职业身心素质的提升,心理健康课程在这个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文章以西安欧亚学院2016年重点课程改革建设项目心理健康与品格塑造课程为例,阐述高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对于心理健康课程改革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在学校、企业和政府方面均存在一定困境。在现有条件下,应当不断提升职业院校自身内涵,充分发挥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中的主导作用。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在稳定组织架构的基础上,通过调整产业布局、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构建校企技术、产品、培训中心,"三级贯通"体制机制平稳运行。但是",三级贯通"校企合作体制机制仍需在充分发挥企业办学主体作用、校企文化融合对接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9.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通过不断探索高职教育改革之路,逐步形成“多层双向融合”的高职教育模式,实现校企深度合作,促进工学结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企业、学校、学生共赢。  相似文献   

20.
黄蘋  陈时见 《教育科学》2020,36(2):76-81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职业教育的不断变革,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呈现出新的时代内涵,职业教育校企命运共同体应运而生并呈现出新的方向。职业教育校企命运共同体由“校企利益共同体”“校企情感共同体”“校企文化共同体”和“校企责任共同体”组成,是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最高形态,具有共生性、包容性、开放性和互补性等特征。新时代职业教育校企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和健康发展,需要构筑义利统一的发展共识,需要构建情理交融的共生合作机制,需要共建开放包容的合作文化,需要落实互融共生的责任主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