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哈姆雷特是西方文学史上的典型形象之一,其性格的复杂性世所公认。本文认为,哈姆雷特性格的复杂性源于其矛盾性。哈姆雷特性格的矛盾可以从三个维度进行分析,即勇敢与怯懦、冷酷与温情、焦躁与谨慎。哈姆雷特的矛盾性格最终导致了他的命运悲剧的出现,这是哈姆雷特悲剧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
哈姆雷特是英国伟大的戏剧家、诗人莎士比亚笔下家喻户晓的悲剧人物。哈姆雷特的性格特征历来是众多学者研究的焦点。本文在分析莎翁的《哈姆雷特》的基础上,探索哈姆雷特的多重而又复杂的矛盾性格,进一步加深理解人物悲剧命运的的成因。  相似文献   

3.
哈姆雷特的性格是复杂的,他的性格中既有软弱性又有坚强性.软弱的一面,造成了他在复仇行动中的犹豫不决.坚强的一面也表现在他的行为之中,使他不甘默然忍受暴虐的毒箭,而是挺身反抗人世无涯的苦难.他性格中的这两个方面造成了他最终的命运悲剧.  相似文献   

4.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三大著名的悲剧之一。本文从三方面分析了姆雷特王子在被父亲的鬼魂困扰,并答应其要对杀父凶手复仇的同时却又迟迟不肯实施报复的原因:哈姆雷特当时所处的艰难环境;他细腻敏感的性格;他对复仇的态度。  相似文献   

5.
历史上的项羽是一个失败者,同时也是一个千古英雄。他毁灭的原因,除了外在的因素,更主要的是由于他自身性格的缺陷。《史记》通过对项羽成长经历、性格特征及命运走向的描述,在展现项羽是一个具有崇高悲剧美的英雄人物的同时,着重揭示了造成其悲剧命运的性格。项羽性格的缺陷,是其悲剧命运的根源。  相似文献   

6.
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雷特》一直都在讨论哈姆雷特的复仇之路为何坎坷,文中哈姆雷特性格极为复杂,很难用一种理论解释他的性格。哈姆雷特对身边人,对自己母亲的态度都是复杂的。哈姆雷特性格中消极的一面,并不影响读者对哈姆雷特的喜欢,还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的复杂性。本文从两方面解释《哈姆雷特》的复杂性。一是了解莎士比亚戏剧的复杂性,二是哈姆雷特性格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7.
"卟e sea of troubles"构成了莎士比亚悲剧《哈姆雷特》中"To be or not to be"独白段的主导性意象.人物在跨越这一"沟壑"过程中所表现的行动与迟疑的"哈姆雷特式"的悖论既是人物特定性格的表征,又折射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时代特征,伴随着忧郁的行动酿成了哈姆雷特的悲剧,深刻地反映了他那个时代人文主义思想的不成熟性及人文主义斗争的悲壮色彩.  相似文献   

8.
《哈姆雷特》作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首,将主人公哈姆雷特的性格特征刻画得淋漓尽致。哈姆雷特本身是个热情乐观的青年,对人类的明天满怀热爱和信心,但是父王的意外死亡,母亲的改嫁,王位的丢失使他忧郁,优柔寡断,多疑,性格上出现了矛盾,从而造成了他的悲剧人生。  相似文献   

9.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最杰出的一部。主人公哈姆雷特由于其性格的复杂性而成为评论界长期以来争论不休的一个人物形象。为了更深入地把握哈姆雷特人物的性格特质,独白,这一揭示人物内心活动最为直接的形式,成为莎士比亚塑造典型的一种重要的艺术手段。 独白,是人物内心所思所想的一种语言的自然流露,它既可以起到交待剧情的作用,同时也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人物的形象。在哈姆雷特的第一幕、第二幕、第三幕、第四幕中,都有哈姆雷特的大段独白,通过这些独白,我们可以进入这位丹麦王子的灵魂深处,理解什么使他忧郁、痛苦、矛盾。我们甚至可以通过主人公的几段独白,理出他的性格发展的线索,它们构成了全剧情节发展的一条潜流。 在《哈姆雷特》的第一幕·第二场,剧中标出“(除哈姆雷特外均下)”,这一说明道出了区分独白的一个重要特征,即看它是否是人物独处时内心活动的披露。之后,哈姆雷特便以忧郁的形象出现在了读者的面前。父亲突然病故,母亲匆忙改嫁,这一系列的家庭变故使哈姆雷特的内心承受了难以承受的压力,他的心里失去了平衡,性格也变的忧郁起来。他对一切都失去了信心,他说:“人事间的一切在我看来是多么可厌、陈腐、乏味而无聊。”对他深爱的母亲,他也发出:“脆弱啊,你的名字就  相似文献   

10.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创作的四大悲剧之一,也是世界经典的不朽之作。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精心塑造的人文主义者形象。莎翁悲剧的主人公都是出类拔萃的非凡人物,但他们与常人一样,具有性格上的弱点和行为上的过失,他们的性格就是命运。文章从哈姆雷特对母亲、对恋人、对朋友的态度作为切入点,分析了他善良与邪恶共存的双重性格。  相似文献   

11.
《哈姆雷特》是英国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创作于1599年至1602年的一部人间悲剧,是戏剧史上的一个奇迹,反映的是莎士比亚时代英国社会生活万象和人性深处冲突的现实。剧中的主人翁哈姆雷特的人物性格是人们常探讨和研究的对象,因为他对人类和生活都充满了信心,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人文主义者,同时他博学、聪明、勇敢,但在面对多变的世事时又优柔寡断,是个性格非常矛盾的人。本文分析探讨哈姆雷特的人物形象、优柔寡断、人文主义以及其矛盾的性格,并探究其性格对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以往多数研究者把子君、涓生的悲剧定义为社会悲剧。而笔者认为,这是一出主要因女主人公自身的性格缺陷演绎出的悲剧:爱情至上,内心迷惘,不明白自身价值,没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追求,又深受封建思想影响的子君,在取得“婚姻自主”的表面胜利之后,理所当然地重蹈古往今来普通女性依赖丈夫生活的覆辙。奴性性格再现,家庭角色定位错误,把自己自然地降为丈夫的“他者”,沦为一个平庸虚荣的主妇。于是,内心狂热的对爱的渴求与奴性性格使然的一切等待丈夫施予的习惯形成强烈反差,隐性的希望被显性的行动所遮蔽,自身的缺点在经济的压迫下更加具有了破坏力,终致爱情丧失,生命也随之消亡。  相似文献   

13.
马迅 《现代语文》2007,(7):75-77
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是世界文学史上争议最多的人物形象之一。在哈姆雷特身上存在着许多难解之谜。造成哈姆雷特悲剧结局的原因是什么?就是其中之一。对这个问题,历代许多评论家都作出过不同的解释,但种种解释都不能让人满意。本文笔者针对两种流行的解释,谈了自己的看法,最后提出了笔者本人认为的悲剧原因:哈姆雷特自身的局限和弱点,使他拖延了复仇,并一再贻误良机,给了克劳狄斯以警觉和反扑的机会。哈姆雷特对克劳狄斯的反扑又没能进行积极的防范,终于遭到暗算,落得个悲剧结局。  相似文献   

14.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巨匠。在其创作中,他最擅长的是戏剧创作。《哈姆雷特》、《奥瑟罗》、《李尔王》和《麦克白》是他戏剧作品中艺术成就最高的四部,有"四大悲剧"之美誉。笔者现选取其中的一部戏剧——《哈姆雷特》,对其主人公哈姆雷特、奥菲利娅、克劳狄斯、葛特露及波洛涅斯进行人物形象分析从而展现出这部作品的艺术特色。《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经典的悲剧作品之一,讲述的是一个王子复仇的故事,文中塑造了许多经典的人物,人物刻画真实、立体,性格各异。本文通过对哈姆雷特和剧中其他主要人物进行赏析,使读者对该作品有更深的了解,从而再次深入品读莎士比亚大师的伟大杰作。  相似文献   

15.
刘琨是一个时代英雄,也是一个悲剧人物,他生不逢时,又志大才疏,时代的客观原因和自身的性格因素共同造成了他的悲剧人生。  相似文献   

16.
这篇论文主要论述了使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久负盛名的两个主要因素:主人公哈姆雷特的性格塑造和语言的出色运用。造成哈姆雷特犹豫性格的主要原因是他的神学院学生身份和他的敏感天性而不是他的王子身份;莎士比亚的语言时而华美动人,时而粗野放肆,这种鲜明对比都贴切表现了主人公激烈丰富的情感。  相似文献   

17.
在世界戏剧发展史上出现的希腊悲剧,莎士比亚悲剧和现代悲剧,有其自身的特点:希腊悲剧起源于宗教是一个诸神的世界,莎士比亚悲剧以宫廷为背景则是一个历史和政治的世界。而现代悲剧的舞台则是平民的现实生活,因此是一个世俗的世界。但这三种悲剧又有一些共同点,首先,都有不可知命运的存在,它像一只无形的手把悲剧主人公推向毁灭。其次,悲剧主人公也不是被动的等待毁灭,因为他有一个自由意志,因而会对苦难进行反抗。最后,在他的反抗中,他的永不妥协的性格被彰显出来,给了他失败以尊严。这三点:命运的存在,人自由意志和人的尊严构成了悲剧的三要素,使得它成为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命运的存在是我们感到人的渺小,而自由意志和人的尊严的存在又使得悲剧成为对人类不屈不挠,永不妥协精神的礼赞。  相似文献   

18.
第一大部分,首先分析它的创作背景,即当时欧洲包括英国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第二大部分又分为若干小部分,集中介绍哈姆雷特的整体外貌形态特征;他的思想信仰;他的进步性一面即“人民性”;他的性格缺陷、弱点;他的核心心理冲突等.第三部分,总结陈词,归纳研究《哈姆雷特》所必须遵循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哈姆雷特》是当今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戏剧之一,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是性格复杂、充满矛盾、具有悲剧美的人物形象,当这位抑郁王子在生活的希望和理想被摧毁之后,他的复仇计划、心理和行为被刻画得淋漓尽致,使人们读起来感觉震撼人心,对人生感悟颇多。  相似文献   

20.
<正> 莎士比亚在创作《李尔王》的一六○六年,又写了另一部重要悲剧《麦克白》,这是他的“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和《麦克白斯》)中的最后一部,也是最阴暗、最独特的一部。因为它的主人公既不同于富有理想、善于思考的哈姆雷特,单纯正直的奥赛罗,也不同于几经转变的君王李尔,麦克白是一个性格矛盾、野心不断膨胀的血腥暴君。关于悲剧,亚里斯多德的《诗学》认为“能引起怜悯与恐惧之情的叫悲剧”,“悲剧应模仿比我们今天要好的人,悲剧不能写极恶的人由顺境转入逆境,因为这种布局不能引起怜悯与恐惧之情,这个人的厄运是活该的。”就是说,写英雄、好人的不幸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