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职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以为社会和企业培养实用技能型人才为己任。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社会和企业对于中职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而这其中最核心的问题是中职人才的职业素养问题。可以说,职业素养关系到中职人才的未来发展,因此提升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为社会和企业提供高素质的优秀技能型人才是中职学校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中职语文读本》作为我校一项重要课题成果,其研发与应用在建构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基于此,分析中职学校建构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体系的意义,并结合我校实际,就《中职语文读本》在建构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体系中的作用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2.
梁立英 《成才之路》2023,(7):129-132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中职学校作为向社会输送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机构,应结合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最新要求,及时转变教育观念,不仅要注重培养中职学生的专业能力,还要注重提升中职学生的人文素质、道德品质及职业素养。文章从中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素质教育概述入手,明确中职学校对学生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分析人文素质教育融入中职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并对中职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3.
中职学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具有职业素养技能型人才的重任。由于生源、学生养成和沟通等方面原因,导致中职学校的教学工作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作者从中职学生的现状入手,结合自身工作中的典型事例,提出关于中职德育教育的一些见解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中职学校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学校,在中职语文核心素养背景下肩负着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工匠精神等使命。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研究中职学生具备创新思维的现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创新教学思路和方法,在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指导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5.
王婷婷 《考试周刊》2014,(75):22-22
中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和高技能的综合性技术人才,语文教学是最基础的课程之一,也是提高中职学生科学文化水平和文学素养的重要学科。现在中职教育教学面临一些问题,尤其像语文这一最基础的学科,很多学校并没有重视,在教学过程中更在意技能性的培养,完全忽略中职学生的精神培养。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做到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培养学生丰富的人文气质,提高人文素养,让中职学生不仅是技能型人才,还在技能中透出人文气质。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高新制造业与现代工业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进而对人才的需求也就越来越趋向技术型、专业化,因此拥有匠心精神的技能型人才也被社会所迫切需求。而中职学校也致力于培养出更多专业技能卓越的学生,更好地服务社会建设。因此在中职学校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是极其重要的。为了能够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中职学校教育工作还需要不断完善与发展。本文就新常态视野下中职学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做出进一步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7.
肖静 《职业技术》2015,(3):98-99
为了培养企业岗位需求的合格技能型人才,有效提高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我校从改革班级管理入手,引入企业元素,使学生进入到职业学校中就感知企业的人文环境,培养职业意识,塑造良好职业形象。  相似文献   

8.
中职教育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层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具有职业素养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同时,因为中职学校生源的特殊性,中职学校的班主任在工作中需要面临和解决更多来自学生学习、生活、人际交往以及职业规划等实际问题。本文从中职学生的现状入手,结合自身工作中的典型事例,提出学生工作的一些个人见解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中职学校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有一技之长,还要有较高的综合职业素养,其中语文素养的培养尤为重要。如何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成为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将高效课堂引进语文课堂中,并结合实际,对学生的课堂行为跟进和完善,通过知识的传授和实践为学生未来就业夯实基础,好而快地适应职场环境,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相似文献   

10.
新媒体时代到来使学校教育环境出现了巨大的变化,中职班主任教师在开展人才培养工作的过程中,要积极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推进德育工作,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精神文化素养加以培养,力求将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职业技能型人才。文章结合新媒体时代的影响,针对中职学校班主任德育工作的优化措施进行了探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电工、电子专业是中职学校的重要学科,主要向社会输送电子类技能型人才,目前我国中职教育培养的电子类学生越来越多,而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对电子类技能型人才的要求愈加苛刻。导致大量中职院校电子类学生毕业后就业很不理想,而如何对中职院校电工、电子专业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进而培养当前社会需要的电子类技能型人才是中职院校教育工作者共同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正>二十一世纪以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技术型、技能型综合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职业教育以培养技术型、技能型综合人才为目标,不可避免地成为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焦点,成为国民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我国学生升学采用考试逐级选拔,导致进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都被贴上"中考失败者"标签。沉重的思想包袱、薄弱的学习基础、不良的学习习惯使得中职学生在课堂上放任自我、自暴自弃,课堂问题行为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为了能够提高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教师教学能力,聚焦于中等职业学校课堂问题  相似文献   

13.
<正>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国家各项事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持续增加。近年来,国务院明确提出,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彰显职业教育在国民教育事业中的重要作用与地位,着重推进技能型和技术型人才培育,提升人才综合素养及业务能力,从而有效缓解我国当前对于技能型技术型人才不断增加的需求。与此同时,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需要职业教育为其培养大量技能型技术型人才与高素质劳动者。中职教育作为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近年来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生源也随之增加,中职学生现已成为我国新生代劳动力的中坚力量。中职学校要始终高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定正确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4.
中职学校是培养技能型劳动者的主阵地,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关系着中职教育的质量、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以及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以安徽省宣城市信息工程学校为例,通过对中职生职业素养和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提出从物质、精神和制度三个角度来建设中职校园文化,以此提升中职生的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15.
正一、明确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目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中等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以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可见,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并不仅仅只是使他们具备较高的会计专业水平,还要使他们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养,以使他们全面发展。笔者认为,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目标应包括基本职业道  相似文献   

16.
随着教育改革,国家越来越重视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这样为中职学生升入上一级学校提供了很多机会。作为中职学校的教师要抓住中职学生的特点,正确引导和对待他们才能为社会和高等院校输入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17.
中职学生的实践是中职专业数控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技术型人才的关键环节,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中职学校作为技术人才的培养基地,数控专业是技术含量比较高的一个专业,对于技能型人才的要求更高一些,实训教学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环节,实训教学效率和质量直接影响数控技术的应用成效。数控技术实训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达到中级技工水平,使部分学生达到更高级的技能水平。模块化教学是当前我国中职学校普遍认可的教育模式,是我国中职教育比较成功的尝试。  相似文献   

18.
中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中、初级技能型人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通过了解中职学校在技能型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找出原因,并进行大胆实践,从优化教学内容、完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筑牢“双师型”教师队伍基石、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构建与技能型人才培养相适应的多元化考评机制着手,探索出中职学校技能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发展需要更多高水平的技能型人才,而中职学校是培养高水平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场所。在中职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语文理论知识与学科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观,以此展现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让中职生拥有清晰的职业规划与工作愿景,提升其综合素质,让他们将来成为促进社会进步、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本文简要分析了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职业观的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中职学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面向生产、服务一线需要的技能型人才的使命,中职学生是产业链上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厂中校"这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提升职业素养、厚植校企文化土壤,质量提升离不开语文教学的辅助作用,文章着重分析语文教学的载体功能,探究校企合作背景下的中职语文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