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寻欢作乐"是人类创造节庆、建设多种娱乐场所单一而明确的动机,以笑为特征的喜剧性正是对这样一种动机的概括和观照。喜剧性的笑的基础在于审美主客体之间某种对应的不协调的激活,它与审美主体和客体都有联系。笑话的最大艺术魅力即是它的喜剧性。以大学校园笑话为摹本,根据喜剧形态将其分类,可以分析出笑话的喜剧性是如何产生的。  相似文献   

2.
阿凡提笑话的最大艺术魅力即是它的喜剧性。阿凡提笑话短小风趣 ,引人发笑。然而这种笑不是生理上的无内容的笑 ,无缘无故的笑 ,它是智慧的笑、深邃的笑、胜利者的笑、审美意义的笑。喜剧性是其笑的奥秘 ,由于本质与现象 ,内容与形式的矛盾而产生的倒错、自相矛盾、悖理等。即通过笑话来揭示事物的矛盾本质 ,从而成为战斗的武器、教育的课本  相似文献   

3.
读现代讽刺小说,无论是鲁迅张天翼式的,还是老舍钱钟书式的,人们都会发出会心的喜剧性的笑,但是却未必能了解这两种讽刺小说的喜剧性在构成因素、构成方式方面,在"质地"品格"方面的重要差别.其实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艺术美学问题.人们一般把引起笑的审美因素笼统地称为喜剧性,严格地讲,这种喜剧性还可以进一步区分为内在的喜剧性和外在的喜剧性.所谓内在的喜剧性,是指社会生活和人物性格内部的喜剧性,它来自描写对象本身;所谓外在的喜剧性,是指作家从喜剧方面看生活的主观心态,和由这种心态决定的作家在作品的语句、形式方面对人物和生活所做的喜剧性的"技术"处理,即运用形式、技巧"加工"出来的喜剧性.鲁迅张天翼的讽刺小说主要是一种内在的喜剧性,而老舍钱钟书的讽刺小说主要是一种外在的喜剧性.  相似文献   

4.
笑话是以"笑"为显著特征的文学体裁,相伴中国的正统文学发展至今,具有深刻的审美意义.本文试图从文学审美的角度从笑话的语言层面、形象层面、审美意蕴层面讨论其美学意义,并试图探索笑话背后隐藏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审美客体和审美主体的角度,对古今中外关于喜剧本义的有代表性的观点及其方法论进行叙述和评论,对马克思、恩格斯的喜剧论作了概括.在此基础上,提出关于喜剧本义的五个要点,并将喜剧本义的内涵概括为:作为美学范畴的喜剧,是通过事物的内容与形式、动机与效果、真与假等不谐调状态,产生笑或乐感,从而否定丑、肯定美的审美形式.  相似文献   

6.
喜剧艺术作为一种审美范畴,是以它的特有形式来否定丑恶的东西。喜剧艺术的基本内容是反映社会生活中的“丑恶”;喜剧创作的基本表现手法是“夸张”;喜剧的美感特征是“笑”。  相似文献   

7.
喜剧最重要的审美特征是笑,没有笑便没有喜剧。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喜剧美学就是笑的美学。那么,喜剧性笑是如何产生的呢?古今中外不少学者都曾满怀兴致地寻求这一问题的答案,出现了林林总总的学说。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两条基本路线:一条是主观论,即侧重于从审美主体的角度对笑与喜剧进行生理、心理学的研究,主要代表人物有柏拉图、康德、弗洛伊德、朱光潜、林语堂等;另一条是客观论,即主要从审美客体的角度对笑与喜剧作哲学、社会学的界定,主要代表人物有亚里斯多德、黑格尔、车尔尼雪夫斯基、鲁迅等。他们的学说都有其深刻与独到之处,能…  相似文献   

8.
从创作主体、审美客体及接受主体等几方面入手,才能比较全面、准确地把握喜剧性笑的发生系统。喜剧性笑的产生与喜剧的创造善于运用逻辑智慧、变易语言要素或巧用艺术与修辞技巧有关,同时,审美客体应呈现某种反常和不协调状态,接受主体也应在具备一定的化背景及个人素质的条件下对喜剧客体产生意外、惊奇或优越等心理反应。  相似文献   

9.
喜剧的精神本体是自由.而在西方美学史上,从康德开始,才真正有了对喜剧与自由之间审美联系的揭示和把握.康德把笑看作一种纯形式表象的自由游戏,归纳出"紧张的期待突然转化为虚无"的笑之心理模式、故作天真的"伪装术",以及评判幽默风格的"理性原则".在康德思想影响下,席勒从美育出发揭示出喜剧与人性自由的内在联系以及喜剧为精神提供自由的独特方式和途径;他明确肯定喜剧维护心灵自由、完善人性的作用优于悲剧,并提出了相应的创作主张,拨正了西方美学尊崇悲剧而轻视喜剧的传统偏见,从而启示我们,人性与自由的交融构成了喜剧美的内质.如果说康德美学主要在"形式表象"的层面上揭示出喜剧与自由的审美联系,那么席勒美学则将这种审美联系掘进到"人性自由"的层面;康德多关注笑促进肉体健康的生理和心理功能,席勒更看重喜剧修复心灵、完善人性,"把自由完全归还给人"的审美功能;而相比之下,席勒对喜剧与人性自由的理解和把握,较之康德更接近于喜剧的精神本体.  相似文献   

10.
"滑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喜剧范畴,它是一种以否定性为审美对象的喜剧性形态,属于艺术审美和社会审美的领域,而与自然审美无关。西方的滑稽理论经历了从理性主义到非理性主义的发展历程。巴赫金则认为,滑稽中的否定性和低级因素其实具有反抗官方意识形态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喜剧是引人发笑的艺术,没有笑便没有喜剧。郑廷玉《看钱奴》一剧通过运用巧妙的剧情设置、复杂的人物性格塑造、独具意味的人物宾白以及夸张、重复、对比等修辞方法,凸显了此剧"笑"的艺术。从笑声中受众体会到中国古典喜剧中笑的严肃性和警醒性,彰显了中国古典喜剧寓教于笑的本质。  相似文献   

12.
鲁迅的短篇小说《孔乙己》以精练和个性化的语言向我们描述了一个平常人的生活悲剧,同时又加入了不少喜剧性元素,悲剧和喜剧在孔乙己身上融为一体,泪和笑在作品中同时存在。因为描写的是平常生活中的普通人,所以它又能够引人深思。如果说喜剧元素强化了悲剧的深度,那么平常性和喜剧性则使《孔乙己》表现出了震撼人心的悲剧力量。  相似文献   

13.
在世界文学长廊中,有这样一群"吝啬鬼",他们生动饱满又个性十足。让读者又气又笑之余,又生感慨万千。本文将从美学的角度出发,以审美的方式去审视中外文学作品中的两位"吝啬鬼":葛朗台与严监生。看美学视角下的"吝啬鬼"形象有哪些独特的"丑"、"美"、荒诞性和喜剧性。  相似文献   

14.
我国喜剧艺术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笑话便是绽放在喜剧艺苑中的一朵奇葩。书面笑话远在先秦时期即已产生,民间以口头形式流传的笑话当为更早。最早以专章记述“笑话艺人”事迹的是汉代司马迁的《史记。滑稽列传》,最早的笑话专集为三国邯郸淳的《笑林》。尽管笑话历来被视为“末流”、“小道”,尤其是民间笑话更受到统治阶级的轻视和摧残,然  相似文献   

15.
幽默诙谐是一种语言技巧。幽默即有趣可笑却意味深长;诙谐则是说话有趣,引人发笑。这种语言技巧,可谓是"笑"的语言艺术,但这种"笑"并非插科打诨,逗眼取乐,而是要借助于"笑"这种喜剧性的手  相似文献   

16.
喜剧笑作为对于喜剧情境的一种审美心理反应即喜剧感,有其内部结构;喜剧笑主要包含几个方面的心理—情感成分:自我肯定的优越感、纯粹的生命感、清醒的理智感、强烈的道德感、包容万方的旷达心理.  相似文献   

17.
愉悦性作为旅游体验的本质近年受到不断质疑,有必要对其深入论述以便旅游学科基础理论发展。旅游愉悦性的必然性体现于旅游活动中存在审美活动(包括审美与审丑、喜剧与悲剧)、心理满足(需要-动机-行为-满足)和生理畅爽(感官刺激与肌体运动)能够促使旅游者愉悦的过程。旅游愉悦性并非仅仅是人们口语中的高兴(低级感官刺激),还包括旅游者的高级心理需求;不仅包括对喜剧的审美(通常意义所理解的审美),还包括对悲剧的审美(也可理解为审丑);不仅包括通俗愉悦,还包括高雅愉悦。旅游愉悦中的低级刺激与高级需求、喜剧美与悲剧美、通俗愉悦与高雅愉悦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不可孤立审视。  相似文献   

18.
论巴赫金狂欢化理论的喜剧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巴赫金植根于中世纪诙谐文化和拉伯雷创作实践的狂欢化理论,蕴含了丰富的喜剧美学思想,提出了许多新颖独到的见解,把握住了喜剧精神的本质和精髓,使"狂欢化"成了喜剧的一大特点,体现了一种喜剧精神,具有很强的喜剧意识。他对狂欢式"笑"的双重性的思考和阐释,具有哲理深度和积极的建设性,有助于我们全面、辩证地理解和把握喜剧的实质和审美功能;他的狂欢化理论所体现出的相对性思想,揭示了喜剧思维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9.
《黄帝内经》早就指出:“笑乃七情之首,能化雍滞,通气血,有益智健脾之效。常笑之,延年也。”在当代这个开放改革,充满笑声的年代里,“笑”的意义就不仅仅是益智延年了。不管是从社会学、生命学、教学学,还是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来说,“笑”都有不可忽视,甚至不可估量的功用和价值,可是,由于受极左思潮和其它原因的干扰影响,中华民族审美品格中的喜剧意识和喜剧审美力已严重地遭到削弱和摧残。对“笑”的认识,于人们的心目中往往是知其然而不太知其所以然。尽管近年我国喜剧美学的研究和喜剧艺术的  相似文献   

20.
笑是喜剧的特征,是一种具有理性认识的审美愉悦。本文旨在论述如何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对生活素材进行喜剧加工,使之成为有效的具有美学意义的引人发笑的喜剧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