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 毫秒
1.
笔者通过对人类中心主义理论基础的思考,从以下几点阐述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合理性:(1)价值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内在价值和工具价值之分是近代的产物;(2)人类中心主义是建立在二元论世界观基础上的,这种世界观具有内在缺陷;(3)不能用逻辑来反驳非人类中心主义。这种“逻辑基础”是人类中心主义同样不具备的。  相似文献   

2.
人类中心主义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中心主义是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一个哲学例题,随着现代西方环境伦理研究的开展,有了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之争,焦点在于人以外自然存在物是否具有内在价值,是否应该接受道德关性。本文认为应该在认识和生物学层面上肯定人类中心主义的合理性,在价值层面上扩大传统人类中心主义的视野,通过扬弃,树立新的人类中心主义观。  相似文献   

3.
俞龙 《生物学教学》2001,26(3):23-25
人类中心主义作为人类的自体原则,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价值选择。生物学教师可在教学中从自我生存状态、人的类本质及生态伦理等角度出发,结合相应的生物学问题,适当突出一些相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4.
"现代人类中心主义"是从历史"人类中心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是对历史"人类中心主义"的丰富和完善的基础上的又一次历史超越。本文通过对"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的概念内涵的诠释和解构,从而阐明"现代人类中心主义"体现和践行了马克思的实践的世界观。就人(主体)与自然(客体)而言,应坚持主体与客体、主体的主观需要(合目的性)与客体的外部现实(合规律性)的统一,而在人与人的关系的基础上,更多的体现了马克思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内在统一。  相似文献   

5.
论人类中心主义教育观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中心主义的实质是一切以人为中心、以人为尺度,一切从人的利益出发,为人的利益服务。教育是由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是为人服务的,因此就不能不带有强烈的人类中心主义的色彩。人类中心主义教育观是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观,是人性高于神性、人权高于神权的教育观,是走向进步的教育观,是合目的的、走向文明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观。  相似文献   

6.
生态环境的恶化引发了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哲学关注与讨论。其中,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中心主义是具有代表性的两大类别,它们各自具有自身的合理性与局限性。生态中心主义虽然承认自然中其他生命的价值,但是人们无法理解人以外的生命的价值。因此,人们只能从人类的立场去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兼具人文精神,不断改进与发展人类中心主义。  相似文献   

7.
非人类中心主义主要包括动物中心论、生物中心论和生态中心论,人类中心主义主要包括宇宙人类中心主义、神学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人类中心主义,非人类中心主义认为人类中心主义忽视了自然的内在价值,并且认为当代的生态环境问题是由人类中心主义所引起的,对此,笔者从人类中心主义的角度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人类以自己为宇宙的中心是人类本性的自然倾向,这种自然倾向在古代和近代哲学,科学和宗教中被上升为普遍信念,即人类中心主义,从人类的实践后果来看,人类中心主义信念既产生了积极效应,也产生了消极效应,尽管人类中心主义的确存在着一些偏颇并且在实践上导致了严重的后果,但它是人类的精神支柱和内在动力,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人类中心主义作为人类的一种基本信念是不可能放弃的,也是不应该放弃的,因此,对待人类中心主义我们应该有一种冷静,理智的态度,不可简单地加以否定。  相似文献   

9.
人类中心主义作为一种人类控制、征服自然的价值观与人类面临的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虽然处在资本主义尚未完全充分发展,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还可以忍受的时代,但是,马克思已着手从自然观、实践观和主体性思想三个维度批判人类中心主义。对其进行研究,有助于深刻理解人类中心主义产生的根源,坚信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信心。  相似文献   

10.
当全球性生态危机越来越严重,并已经开始危及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时,人们开始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在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过程中,出现了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两大流派。那么,在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进行探讨的过程中,我们是应该走入人类中心主义还是应该走出人类中心主义呢?通过对诺顿的人类中心主义的两种形态及墨迪的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的分析,得出弱化的人类中心主义是一条更好的可选择道路。  相似文献   

11.
超验主义源于美国19世纪的思潮运动。它出自对宗教改革的需求,对人性进行了更为全面的诠释。随着时代的进步,课程观念的不断发展,原有的课程观念不得不面临整合及重组。以超验主义的核心思想建构一种新的课程观,能对当下受工具理性支配的传统观念提供借鉴,以期更好地发掘课程理论的价值,并在实践中能对课程本身所具有的意义赋予全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The orienting response, a notion derived by psychologists using physiological measures, provides a possible link between GSR and such important, communication effects as memory, learning and social influence. A Finn has demonstrated a way in which GSR may provide insights into the influence wielded by a film as it is being shown. There are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research in such diverse fields as advertising, education, and public relations.  相似文献   

13.
《Resonance》1997,2(11):107-110
  相似文献   

14.
C. V. Raman 《Resonance》2005,10(12):242-245
  相似文献   

15.
我们知道哈贝马斯并不是有意建立一个新的文化人类学的研究体系 ,他的目的也不是从文化人类学的意义上对这门学科进行语境、情境、物境等方面的建构 ,但由于其出发点和理论目标上的宏伟视野 ,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对文化人类学进行了颇有见地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鲁迅的阶级观是和现实紧密结合的活的知识,而不是接受书本灌输的简单的概念.他认为,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是根本对立的,但又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在阶级社会里,人的"性格感情等""都带着"阶级性,但又并非"只有"阶级性.这是鲁迅思想不同于许多人的重要特色.可是由于时代思潮的影响,他的观点有时偏离了这种基本特色而表现出片面性.  相似文献   

17.
朱光潜的文学理论及文学批评思想以“趣味”为中心内涵,把文学的“趣味”和作家及读者的情趣、人格、修养联系在一起,赋予了“趣味”以超越狭隘的个人爱好的深广意义,“趣味”成为朱光潜最为重要的文艺理论术语。从价值取向角度而言,朱光潜“趣味论”的文艺理论思想可以理解为审美功利主义,或概括为以审美为核心,追求真、善、美三元调适。  相似文献   

18.
邵逸夫先生是一个大慈善家。开始只是散财积德,后来向教育事业倾斜。他认为国家振兴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将财富回报社会的重点是用于培训人才。邵先生对教育的捐赠发挥了显著效益,为人类文明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9.
人类对生命的探索有悠久的历史,真正改变生命过程和生命形态的是始于20世纪的生命技术的成就。在考察生命观以及技术历史发展的基础上,指出生命技术从物的层面上揭示了生命现象的基本机制.对理解生命的自然本质有了质的突破。不过,对生命的理解还有人文的方面。在现阶段。从人文的层面制导技术层面的发展对于生命技术来说实属必要。  相似文献   

20.
阴阳学说与中国人的宇宙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人的传统宇宙观可以剖析为四个层面,即源于混沌观、气化生生观、有机整体观和时空合一观,而这些观念无一不与"阴阳"紧密相关。阴阳学说是中国人传统宇宙观的哲学根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