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往的德育工作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性发展,过多地强调教师的管理与纪律的约束作用,学生的独立人格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兴趣爱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个性差异亦得不到合理的承认。在德育方法上.往往把“禁止”、“防堵”视为“法宝”,不注雨疏导和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将批评与惩罚作为常崩的教育手段。无数事实表明,上述原因是导致德育宴效低下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我校不断更新德育工作理念,引导教师逐步从“制约性德育”转向“主体性德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德育实效。在德育标准、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德育途径、德育管理以及德育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实践与探索,逐步形成了学生自主性管理的德育新格局。[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素质教育”以及新课程理念的提出,给我国德育工作者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有效率、有质量地进行德育,这是教育界都在思考的问题。本文试图探讨教师人格魅力的养成及其对学生的影响,以期对提高德育质量和实效方面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当前高校德育工作状况并不令人满意,其主要原因在于应试教育的功利性与德育工作的理想化导致了德育实效的“务虚”目标,而德育内容的空泛、德育方法的单一与评价体系的滞后又使德育工作脱离实际,使学生个体知行脱节。高校德育工作必须加强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的改革,从而促进人才的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德育工作要与时俱进,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新理念.加强组织领导,把德育工作当作首要任务来完成.教师要转变角色,成为德育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以身作则,以身示范.把德育工作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使德育活动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还要与家长,社会相结合,共同来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6.
在德育工作中,教师只有注意自身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提高和转变,才能把握好德育原则,确定好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掌握正确的德育途径和德育方法,使德育工作收到实效。  相似文献   

7.
郑斌 《辽宁教育》2009,(3):18-19
德育工作的持久性与创新性的和谐统一,是增强德育工作实效、求解生命最大值的关键所在。我们在工作中,始终坚持“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质量为本,全面发展”的办学宗旨。在德育工作中认真贯彻一个理念(以德育人,人以德立;以德治校,业以德兴),确定两个目标(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目标及学生品行习惯养成目标),明确“三全”思想(全员德育、全面德育、全程德育),努力探索和建设富有特色的校本德育.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相似文献   

8.
增强高校德育工作实效的几个重要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增强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是当前高校德育改革的一项紧迫任务。其中,“切实加强德育工作的领导”、“合理定位德育工作的要求”、“科学整合德育的资源”、“大力改革德育的方式”是增强高校德育工作实效的四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德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挖掘德育资源,建设德育基地是提高德育实效的一条有效途径。在德育工作实践中,我县实验小学秉承“以人为本,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充分利用社会德育资源,加强德育基地建设,注重学生的道德实践活动,取得了较好的德育实效。  相似文献   

10.
随着目前教育体系结构的改革,学生、教师的角色的不断转变,家长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高,传统的家校合作模式已经日显出它的不足。我校紧扣德育原则,结合网络信息技术,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新技术的应用。寻求“家、校、社会三边”关系的最佳结合点,构筑出“网络铁三角”,加强了“三边”合作的深度与广度建设,有效地提升了本校学生德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我国学校德育工作难见实效,其影响因素有诸多方面。作为我国学校德育工作主体之一的教师,如何进行合理的角色定位关系到德育能否取得实效。笔者将从德育客体即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德育目标的层次性两方面,对教师在德育工作中的角色定位进行探究,以期对学生的成长有更好的帮助,使德育工作尽快取得令人满意的实效。  相似文献   

12.
当前,要增强中小学校德育实效,使“德育首位”在认识和实践中真正落实,有关部门和学校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进一步完善教育评价体系。在教育评价中进一步突出德育的地位,把“五育并举、德育为首”的教育方针落到实处。教育行政部门在评选“达标学校”、学校“先进集体”时应增加德育工作的权重;对“先进个人”的评选应增加具有可操作性的德育工作具体内容;学校在制订教师考核细则时,要增加德育工作在教师年度考核中的权重,体现对教师教书育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我国学校德育工作难见实效,其影响因素有诸多方面.作为我国学校德育工作主体之一的教师,如何进行合理的角色定位关系到德育能否取得实效.笔者将从德育客体即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德育目标的层次性两方面,对教师在德育工作中的角色定位进行探究,以期对学生的成长有更好的帮助,使德育工作尽快取得令人满意的实效.  相似文献   

14.
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作为德育之本,是我们德育工作者的永恒主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披情入境,是一种常用而具有实效的教学方法。我们将其引入德育模式里面,创建“情境教育法”。以情境渲染为策略,以体验实践为形式,为提高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动性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最终达到德育目的,提高德育实效。  相似文献   

15.
李卫星  张继涛  王云霞 《教师》2011,(24):10-10
长期以来,我国学校德育工作难见实效,其影响因素有诸多方面。作为我国学校德育工作主体之一的教师,如何进行合理的角色定位关系到德育能否取得实效。笔者将从德育客体即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德育目标的层次性两方面,对教师在德育工作中的角色定位进行探究,以期对学生的成长有更好的帮助,使德育工作尽快取得令人满意的实效。  相似文献   

16.
与传统作文教学相比,在“发表式”作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具体表现为:一、学生角色的转变1.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探究者。传统的作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是单纯的写作者,被动地接受教师的作文指导,被动地去完成作文任务,被动地接受教师对作文的评判,学习的主体得不到尊重与肯定。在“发表式”作文教学过程中,写作目标由教师与学生一同参与制定;作文指导由教师的单向讲解转变为师生的双向讨论活动;师生共同制定标准、分组讨论、推荐上报优秀作品;佳作赏析由学生包办,病作修改由小组学生合作进行。这样,作文教学的各个环…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新角下教师德育观念与角色正在发生新转变,由德育的执行者向建设者转变,由德育的灌输者向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伴随者转变,由道德知识的占有传递者向德育的开发探究者转变,由道德知识的传授者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转变,由学生的管理者向学生发展的引导者转变。  相似文献   

18.
高校德育要适应新时期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必须树立新型德育工作者角色整合的新概念,努力使德育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即必须成为研究型的德育工作者。与传统的角色相比较,高校德育工作者自身要完成几个艰苦的转变,即:变师道尊严型为亲和友善型,变“教书匠”型为“工程师”型,变德识传递型为德识诱导型,变思政专科型为知识渊博型,变安于现状型为主动改进型。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高校德育实效低下的反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高校历来重视德育工作,但是其实效性低下也是我们无法回避的事实。高校德育实效性不高内在原因在于:缺乏“心得”的道德教育,高校德育对象的“物化”;德育的内容是教育制度“过滤”的产物,不仅过于保守,缺乏时代性,而且与高校学生的日常生活相悖;德育方法过于单向,忽视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德育评价流于形式,缺乏有效性。针对以上的问题,应实施有效的德育工作途径,来解决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实效低下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课德育实效不高的主要原因是“情”与“理”分裂开了。要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实效。必须“情”、“理”结合,提高政治教师的素质,培养学生调节情感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