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流动人口在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其受教育状况也越来越受到关注。通过研究上海市人口流动对城市教育投入的影响,发现上海市教育投入与人口流动成正相关关系,上海市流动人口每增加1%,教育投入相应增加0.59%。上海市人口净迁移每增加1%,教育投入相应增加0.15%。人口流动的增加要求上海市加大流动人口及其子女的教育投入;同时考虑到教育资源的有限性,上海市对于人口流动应采取限制措施,循序渐进地开放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2.
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背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是农村人口大规模向城市流动所衍生的子问题.我国"外生后发"型工业化、城市化引发的农村人口大规模流动,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民工的边缘地位和业已形成的城乡二元教育体制,是审视和思考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时必须直面的社会背景.  相似文献   

3.
中国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社会发展过程,在人力资源配置领域中表现为由计划配置到市场配置的路径变迁过程,人力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将日益表现为社会人口大规模的市场化流动,这是现代中国社会转型期的所必然内含一个重要内容。其主要特征就是失业人口日益显形化、流动人口规模日益扩张、人口流动空间日益拓展、农民市民化主导、流动人口家庭化。  相似文献   

4.
华灵燕 《教学研究》2007,(3):207-210
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是农村人口大规模向城市流动所衍生的子问题.我国“外发后生“型工业化、城市化引发的农村人口大规模流动,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民工的边缘地位和业已形成的城乡二元教育体制是审视和思考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时必须直面的社会背景.  相似文献   

5.
使用中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对中国人口流动的现状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流动人口的数量、比例、流动性等总体情况,迁入地、迁出地分布以及省际流动格局,人口流动的空间距离、时间长度,以及流动人口的性别、年龄、迁移原因、受教育程度等特征及构成。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徽州人口流动的特殊性,认为其人口流动多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既包括区域外的徽州人口流动,又包括区域内的徽州人口流动.从地形和山水形胜两方面探究地理地貌对徽州区域内人口流动的影响及其影响下的徽州流动人口构成,以期推动学术界对徽州区域内人口流动问题的进一步考察和探究.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的提出 流动幼儿,即流动人口子女,指随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一起在流入地(城市)生活的1~6岁的儿童。在当前中国社会快速转型期内,随着人口流动大规模地进行,举家迁徙成为人口流动的一大特征。伴随着举家迁徙的大潮,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成为最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而在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中.早期教育问题又无疑是一个最容易被忽视却又不能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是农村人口大规模向城市流动所衍生的子问题。我国"外发后生"型工业化、城市化引发的农村人口大规模流动,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民工的边缘地位和业已形成的城乡二元教育体制是审视和思考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时必须直面的社会背景。  相似文献   

9.
新型城镇化进程与流动人口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新型城镇化进程可以加速人口流动。流动人口人力资本的提升有利于新型城镇化发展。文章分析了新生代女性农民工的现状、特点、心理诉求、教育需求、就业培训、子女上学等问题,探究提升新生代女性农民工人力资本提升的新路径和保障机制,以促进新生代女性农民工更好地实现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  相似文献   

10.
人口的大规模跨地域流动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美国人口流动主要包括大量移民涌入、国内地区间人口大规模横向流动以及社会各阶层成员间纵向流动等三个方面。美国是世界上人口流动最高的国家,人口流动加快了美国城市化的步伐,城市的发展又吸引人口流入城市。美国城市化与流动人口的互动关系,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进而也影响和改变了美国的政治格局。  相似文献   

11.
二元社会保障制度下农民工迁移行为及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托达罗建立的人口流动新古典迁移模型为农业向非农业人口转化、农村向城市人口转化问题提供了一个标准的研究范式,但是这个范式没有将农村人口的流动置于当前二元社会保障制度背景之下进行分析,因而对于转型时期的中国农民工大量出现的解释存在着许多缺陷.本文通过引入农民工面临的制度歧视所带来的成本,修正了托达罗模型.调研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当前二元社会保障制度的差异对农村人口的迁移决策行为产生了较为显著的影响,进一步验证了修正模型得出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人口流动常被有些人认为是社会稳定的祸根,这是对人口流动和社会稳定关系的误解,或是渗透了对流动人口尤其农民的歧视与偏见.人口流动中表现出来的"城市病"并非是人口流动所造成的,而是深层次的制度性歧视的结果,是国家和城市对农村和农民欠帐太多的惩罚性表现.以牺牲公民的迁徙自由权等人权保障以及牺牲国家城市化及其现代化进程为代价,来实现社会控制,不是我们所追求的真正的社会稳定.真正意义上的社会稳定则是建立在公民权利诉求充分实现以及国家的城市化及其现代化基础上,是一种相对的、动态的社会稳定.人口流动有助于形成更高层次的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3.
李伟 《地理教育》2012,(Z1):27-28
地理概念概括说明某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本质属性。弄清地理概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促进学生对地理特征、规律和成因等地理程序性知识的理解、掌握及运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下面,笔者就高中地理"人口与城市"部分的几组概念加以比较。1.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注:①公民的"居住地"(定居地)是指公民的户籍所在地,与"暂住地"相对。②农民工通常居住地不发生改变,打工完了后(或年纪已大)又回到了家乡。因此,春运高峰中回家过年或过年后返城的农民工属于人口流动。  相似文献   

14.
一、问题提出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流动主要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流动的.这种家庭单位型流动状况,使得流动儿童的数量与日俱增.截至2015年10月1日,全国流动人口总量已达2.47亿人,全国每6个人中就有1个人处于"流动"之中,作为流动人口子女的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这两个群体总数约1亿人.[1]《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中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有1426.96万人.其中,在小学就读1042.03万人,在初中就读384.93万人.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城乡收入差距与农村人口流动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1989-2011年相应统计数据,利用VEC模型对安徽农村人口流动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农村人口流动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显著的正向效应,农村人口流动每增加1个百分点,城乡收入差距就会扩大1.95个百分点,并且长期效应大于短期的效应。农村人口流动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具有时滞性,对以后各期的收入差距造成影响。提出了应提高农村流动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建立农村人才开发机制,合理引导农村人口流动,发展农村产业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宋代赋役沉重,土地兼并和“贱农而贵末”的倾向,使大批农民从土地上游离出来投身到工商业中去.又加之宋代社会经济充分发展,城乡市场扩大,社会分工发达,交通便利,促使宋代社会人口空间流动频繁,流动人口增长.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不断推进,西部各省在基础设施以及各类加工业、服务业上进行了大规模投资,伴随着这种资金和物资的流动必然会促进人口的流动,作为我国一些重要少数族群的聚居地,西部地区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从农村走向城市.但是这些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养老保险权、失业保险权、医疗保险权、工伤保险权、生育保险权等社会保险权常常得不到实现.基于公民权利救济的考察我们得知,要真正实现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保险权方面的“主观权利”,必须运用权利救济规范和机制,以保证其“客观法”权利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关注流动儿童心理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流动人口问题已越来越引起各方重视.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推算:我国流动人口规模已超过1亿人,其中18周岁以下的流动儿童有1982万人。关心随父母打工流动儿童的健康成长,维护他们生存、发展和受教育的权利,是全社会的重要责任。流动儿童正处于接受教育的关键时期.其保护和教育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将不利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江苏人口在出生人口数量、人口流动、人口城市化水平、人口性别结构变化等方面对基础教育的影响,提出江苏未来一段时间的基础教育,应注重科学规划教育布局,推进基础教育均等化,关注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改进男生教育。  相似文献   

20.
马得宝 《考试周刊》2012,(12):168-169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人口流动的规模和范围不断增大,特别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的流动人群持续加大,成为我国20世纪末人口现象中蔚为壮观的一景。越来越多的人由过去的"单身外出"逐渐转为"举家迁徙",出现了流动人口"家庭化"的趋势。至今,许多大城市都已出现人口流动家庭化的现象,而且这一态势仍在继续发展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