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父母,您有没有这样的烦恼: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让您与孩子相处的时间越来越少,无暇与孩子进行交流,时间一长,父母与孩子间的生疏感令人心痛。有这样一位父亲,经历过这样的苦痛与烦恼  相似文献   

2.
现在常能听到一些父母抱怨自己的儿子缺乏男子气概,甚至有的人嘲笑这样的男孩为“娘娘腔”,也常常看到一些男孩疏远父亲,与父亲打“冷战”,更有甚者成了让人头疼的“问题少年”。心理专家表示,这主要是由于“变相父爱”导致的。父亲与孩子接触的时间少,孩子没有得到正常的父爱;或者父亲教育不当,让孩子对父亲不满;还有就是因为特殊家庭环境父亲放弃了对孩子的关爱和教育……  相似文献   

3.
新加坡少年儿童教育专家袁凤珠女士认为:孩子走向独立,朋友起很大作用。少年朋友之间彼此模仿,自己学习面对困难,而且互相支持、互相尊重,所以少年们在一起有安全感。他们认为友谊至关重要,而和父母有时没有共同的话题,是因为父母爱说教,随时指责孩子的缺点,所以与长辈在一起,觉得很拘谨,与朋友在一起,自在又没有顾忌。  相似文献   

4.
许艳丽 《教育》2012,(33):5
近日,重庆云阳县普安乡小学上了一堂"孝德"课,老师讲到感恩父母时,全场哭成一片。一位女生跪在父亲跟前,痛哭流涕求原谅。(11月8日《重庆商报》)然而,抛开现场热烈的气氛,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却总感觉不是味。就拿那位女生来说,本没有什么过错,只不过是因为看电视而忘记采择白菜。然而,当父亲的却给了孩子一巴掌。如果说真的有错,孩子固然有错,那么,父亲的错误更为严重。而在"孝德"课的作用下,小女生却要向父亲承认错误,且采用跪求的方式,这不免让人感觉到"孝德"课变成了奴性教育课,即孩子一定要无条件地尊重父母,在父母的面前矮一头,可以失去做人的原则。百善孝为先,尊敬老  相似文献   

5.
知道不少青少年犯罪的情况,也知道不少父母为孩子的犯罪深感突然和惊讶。一个16岁的少年强奸犯,父亲是搞政法的,母亲是大学教师。面对犯罪的儿子,父亲流下了痛心懊悔的泪水,怎么也想不到他的孩子会成为一名罪犯。 最熟悉孩子的,按理说莫过于父母;最  相似文献   

6.
少年的忧虑     
子衿 《良师》2010,(9):19-19
他是一个13岁的少年,父母离婚后,他跟了父亲,实际上是跟70岁的爷爷生活,因为父亲在外打工。可老师说这孩子有心理疾病,上课走神,少言寡语,不和同学玩。一放学就直接回家,找他谈话,总是闭口不谈。  相似文献   

7.
一个12岁的少年,竟然动手殴打自己的双2.谁动了父母的权威?亲,这匪夷所思的事情竟发生在我们的现实生活老师孩子一进学校,父母的权威就会先分给老师一中。据报道,这名少年的父亲长期在外做生意,面半。一句“老师说了……”会让孩子分外的理直气壮。而有对孩子的顽皮,他只会用棍棒、皮鞭来解决问题,些时候老师和家长的意见也会出现偏差,这时,孩子大多而少年的母亲,开始对孩子是百般娇惯,当她发现会站在老师一边,而家长的支持率下滑也就是意料中的不奏效时,就和丈夫达成一致,开始用暴力来对待事了。孩子。久而久之,这名少年养成了孤僻的性格,…  相似文献   

8.
陈中伟,国际著名骨科、显微外科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被国际医学界誉为“世界断肢再植之父”。院士曾是“皮”少年1929年10月1日,陈中伟在宁波他父亲创办的保真医院诞生,他是父母的第八个孩子,前面七个孩子都是女儿。陈中伟的父母虽然较早接受了西方文化观念,没有很严重的重男轻女思想,但一连生了七个女儿之后,终于来了这么一个儿子,自然十分疼爱。七个姐姐也很喜爱他,陈中伟成了陈家最宝贝也最顽皮的孩子。陈中伟小时候闹出来的事,小打小闹不算,称得上“事件”的就不少。比如,当时全宁波城没几辆自行车,可陈中伟在小学五年级时父母就给买了…  相似文献   

9.
一菲 《红领巾》2014,(1):6-6
上世纪初,有一位犹太少年,他做梦都想成为帕格尼尼那样的小提琴演奏家。他一有空闲就练琴。可是,就连父母都觉得这可怜的孩子完全没有音乐天赋。  相似文献   

10.
我与申相识的时候,彼此还是少年那年中转学而来,听说是因为打架和早恋,被前一所学校开除了、但他并没有费多大的力气,便靠着父亲,转到我们这所升学率很高的中学  相似文献   

11.
<正>二十世纪初,有一位犹太少年,他做梦都想成为帕格尼尼那样的小提琴演奏家。他一有空闲就练琴。可是就连父母都觉得这可怜的孩子拉得实在太蹩脚了,完全没有音乐天赋。有一天,少年去请教一位老琴师。老琴师说:"孩子,你先拉一支曲子给我听听。"少年拉了帕格尼尼24首练习曲中的第三曲,破绽百出。  相似文献   

12.
文章标题的这句话得自于陈鹤琴先生。本期的《本刊专访》采访的就是陈先生的女儿陈秀云。陈老师回忆了父亲对子女的教育及他的一些教育思想。也许是因为陈老师的亲身经历,也许是因为陈先生是一个教育家同时更是七个孩子的父亲,他的教育思想听起来就像是对我们今天的父母在说。比如他曾说:做父母的要多用积极的暗示,不要用消极的命令,要用语言来激励孩子,使他们感觉自己是主动的,是很高兴做某事的。此篇专访希望父母们能够翻开一读,父亲们能读读当是最好的了。也许读过并认真地想一想且在自己对孩子的教育中应用之后,就像陶行知先生…  相似文献   

13.
晓川 《中华家教》2011,(1):40-41
达·芬奇的父亲:充分发展孩子的兴趣著名画家达·芬奇的父亲彼特罗是一位令人称道的好父亲,他培养孩子的信条就是:给孩子最大的自由,让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6岁那年,达·芬奇上学了,在学校里学了很多知识,但对绘画最感兴趣。一天,他上课不专心听讲,还给老师画了一幅速写。回家后,达·芬奇把速写给父亲看,父亲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夸奖他画得很好,决定培养他在这方面的  相似文献   

14.
子路 《家长》2013,(Z1):50-51
家长要用"心"来真正读懂孩子,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家长常常有这样的困惑:"作为父母,我们是如此的爱孩子,可为什么孩子与我们的距离却越来越远,彼此之间的沟通越来越难呢?"这是因为家长没有用"心"来真正读懂孩子,没有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现代父母都十分注重对孩子的培养,都希望孩  相似文献   

15.
父母离异与孩子的适应指导●父母应尽早摆脱婚姻破裂的消极感受,积极关注孩子,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向孩子解释父母离婚比勉强在一起更好,并尽量坦诚地回答孩子的问题,强调这不是孩子的错。●向孩子保证父母仍然爱他,并与孩子商量他与父亲或母亲相处时间及受哪一方监护。●不在孩子面前数落对方,不要迫使孩子表现他和父亲或母亲站在一边。父母再婚与孩子的适应指导●父母再婚前应告诉孩子,并解释这一决定的理由,对孩子的疑问给以合理解释。●向孩子保证父亲(母亲)以后仍会像原来那样爱他,消除孩子对被遗弃的担心。●告诉孩子新来…  相似文献   

16.
孩子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成为家庭和社会都感到痛心的“问题少年”,这是每一个父母都不愿看到的。孩子出现问题,固然有很多因素,但父母监护责任没有很好地承担、违背教育规律,简单粗暴的教育却是不容回避的原因。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  相似文献   

17.
从生物角度讲,父母双亲是一个孩子诞生所必须的条件,但从社会角度来看,父母在养育中的地位却不相同,母亲被视为理所当然的照料者,父亲却常常被描绘成与育儿无关的局外人。父亲缺席现象不仅社会上普遍存在这种观念,男性自己也是这么看。上海最新一份调查显示,国内很多父亲认为自己在家庭中应该充当的是养家糊口的角色,而不是带孩子的角色,所以,不了解孩子也是理所当然。据报载,当代社会中“父亲缺席”的现象已经成为一种全球化现象:34%的美国孩子不和自己的生父住在一起,香港父亲每天和孩子待在一起的时间平均只有6分钟!可能少部分家庭是因为…  相似文献   

18.
快乐即成功     
上个世纪初,一位少年梦想成为帕格尼尼那样的小提琴演奏家。他一有空闲就练琴,练得心醉神痴,走火入魔,却进步甚微。连父母都觉得这可怜的孩子拉得实在太蹩脚了,完全没有音乐天赋,但又怕讲出真话会伤害少年的自尊心。有一天,少年去请教一位老琴师。老琴师说:“孩子,你先拉一支曲子给我听听。”少年拉了帕格尼尼 24首练习曲中的第三支,简直破绽百出,不忍卒听。  相似文献   

19.
教育孩子是父母共同的事业,父母在教育中有分工,有协作,是互补关系。父亲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也是不可或缺的。没有母爱的教育当然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父爱的教育同样也是不完整的。每一个健康成长的孩子都有权得到父母双方参与的完整的教育。一般来说,婴幼儿时期,母亲的影响比较大,到了学生时代,父亲的影响就逐渐增大了。父亲对子女的影响大小和共同生活时间的长短有关,和感情的亲密程度有关,和教育方式的可接受性有关,和父亲的言传身教的质量有关。当今有几种类型的父亲是有损父亲形象的:一是霸道型,在孩子面前认为凡事都是自己对,要求孩子对  相似文献   

20.
子路 《家长》2013,(2):50-51
家长常常有这样的困惑:“作为父母,我们是如此的爱孩子,可为什么孩子与我们的距离却越来越远,彼此之间的沟通越来越难呢?”这是因为家长没有用“心”来真正读懂孩子,没有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