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张从渡 《沧州师专学报》2005,21(4):95-96,99
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实质上是加快教育分化的过程.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特点是多样化,其表现在多方面,本质是教育质量的多样化.大众化高等教育质量评价,必须树立多样化的理念;必须坚持高等教育质量一般要求与特殊要求相结合,形成多样化的教育质量评价标准;必须实行评价主体与评价机构分离,促进评价主体多元化和社会化,推进评价机构的专业化、职业化,建立社会参与的多元化开放式质量评价模式.  相似文献   

2.
我国高等教育已步入大众化时代,高等教育大众化目标与终身教育、构建学习型社会息息相关,多样化发展乃是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由之路。本文拟就高等教育多样化的涵义和必要性、多样化与大众化的关系,我国高等教育多样化的现状以及如何实现高等教育多样化提出了一些看法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结构的多样化与高等教育大众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大众化导致了高等教育结构的多样化,而高等教育结构的多样化又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在世界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高等教育的形式结构、层次结构、等级结构和部门结构等方面都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也要走结构多样化之路,在规模扩张的同时要调整与优化结构,使高等教育全面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4.
论大众化条件下高等教育质量问题多样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样化是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主要特征 ,质量问题是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的关注焦点。适应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发展 ,质量标准、质量保障主体、质量保障模式、质量保障手段等也都具有多样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我国已进入高等教育的后大众化发展时期,高等教育应当向着多样化方向发展,分析后大众化时期高等教育多样化的发展原则和相应措施十分重要。多样化是国际上高等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也需要多样化的人才,人们终生学习也需要多样化的教育。实行各类高校协调发展,在发展中保证教育主客体的公平,促进教育资源效率提高,力求多样化与本土化相结合,是我国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的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6.
对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教育质量观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教育质量观对高等教育的发展进程有着重要影响,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亟需建立与之相对应的高等教育质量观,大众化的高等教育质量观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是精英教育与大众化教育并存的需要。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必须建立发展的、多样化的、整体性的和特色化的全新质量观。  相似文献   

7.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大众化,而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必经之路是多样化,只有当高等教育的发展呈现多样化,并形成一定规模时,大众化才能真正从可能走向现实。为此,我们应树立发展的、多样化的、整体的高等教育质量观。  相似文献   

8.
论我国多样化大众高等教育体系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关键是建立多样化高等教育体系。为此,要克服传统社会心理障碍,树立多元化的思想观念;大力发展非学术性高等教育;对多样化高等教育体制进行合理建构。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加快,高等教育大众化成了我国社会的热点问题.本文从高等教育社会功能的角度出发,提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本质内涵是结构的多样化;而以纵向分层为特征的高等教育结构多样化在整个高等教育系统的发展中却面对一些功能与结构的两难选择.从伯顿·克拉克的高等教育分层理论出发,本文提出英才多元论是解决这些两难问题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0.
论我国多样化大众高等教育体系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关键是建立多样化高等教育体系.为此,要克服传统社会心理障碍,树立多元化的思想观念;大力发展非学术性高等教育;对多样化高等教育体制进行合理建构.  相似文献   

11.
中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比较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中两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之路在进程、资金来源、承担主体和立法上各有特点.作为先行者,美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给中国以宝贵的经验与借鉴.本文认为今后我国高等教育的重点是: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的多元化办学体制;优化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大力发展专科层次的社区学院;实行多样化的入学途径和方式;建立以政府为主的多元教育投资体制;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  相似文献   

12.
大众化背景下的高等教育质量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挑战,高等教育质量现尚处于一个混沌时期.高等教育质量要有一个跨越式发展,必须重塑高等教育质量观.大众化背景下的高等教育质量观是一种适应个性化需求的多元的发展的整体质量观.  相似文献   

13.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的若干改革中,高等教育机会多样化是其中的重要改革。澳大利亚通过设置“第13学年”、增强高中与高中后教育的互动、推行宽基础学习、打破传统高等教育形态进行开放高等教育等策略,进行了教育机会多样化的改革。借鉴澳大利亚的做法,设立“教育缓冲区”,增强高等教育过程的灵活性,扩大学生学习选择权,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推进高等教育机会多样化改革理应继续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出现了三种实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模式,它们是二元制模式、一体化模式和多样化模式.三种模式各有自己的优缺点、各自发挥作用的环境与条件.对各种模式争论的结果,多数认为应采取多样化的模式实施高等职业教育,我国亦不例外.  相似文献   

15.
马丁·特罗的大众化理论在解释高等教育量变与质变的关系上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众多国家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中发挥着不同作用。然而,当我们立足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实际检视大众化理论的预测功能时,发现诸多“水土不服”的问题。这其中有大众化理论自身的局限性问题,也有我们对大众化理论误读的原因,还有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特殊性”问题。因此,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的今天,十分有必要重新解构大众化理论,回到大众化理论的原点,梳理其发展与修正历程,解析大众化理论的内涵与本质,剖析理论自身的局限与不足,分析传播和使用过程中的误解与误用,在中国高等教育的实践观照中重构大众化理论的“中国图式”。  相似文献   

16.
2006年中国高等教育盘点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2006年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发生了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和“预警作用”的大事。这些事件传递着一条重要的信息:2006年是中国高等教育进行重大调整的一年,其核心和焦点是提高教育质量。对高等教育质量的强调,既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高等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同时,这也表明我国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认识正在由“目标理论”向“预警理论”回归,高等教育大众化实践则开始走向理性和相对成熟,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协调发展日益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和治理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Against the context of higher education expansion initiated in 1998, this Special Issue sets out to critically examine the major developmental trends in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The present article sets out the broader policy context for the Special Issue with particular focus on reviewing the rapid expans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last two decades. More specifically,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hig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 trends in China through the massification, diversification and internationalisation processes in transforming the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This article also highlights the major arguments of the articles being selected for this Issue.  相似文献   

18.
对中外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比较分析显示,经济发展与高等教育大众化,高等教育大众化与高职教育发展之间存在深刻的互动关系。在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进程中,高职教育发展必须健全学制系统,完善法制体系,创新办学体制。  相似文献   

19.
对中外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比较分析显示,经济发展与高等教育大众化,高等教育大众化与高职教育发展之间存在深刻的互动关系。在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进程中,高职教育发展必须健全学制系统,完善法制体系,创新办学体制。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1952年~1967年和1976年~1994年两个时期美国高等院校变化情况的考察,可以发现在大众化和普及化进程中,高等院校升格所形成的趋同给高等教育多样化带来了巨大挑战。分化和趋同是高等教育大众化以来相伴生的现象,本文从新制度理论和资源依附理论,并结合政府和市场两个因素来解释美国高等院校升格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