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2 毫秒
1.
《欢乐之家》是20世纪初美国著名女作家伊迪丝.华顿的成名作。本文主要从女性主义角度出发,阐述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精髓,指出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中,女性被压迫受歧视,失去自我意识,有着强烈的依赖性,探讨了《欢乐之家》的创作意义及女主人公丽莉.巴特的悲剧。  相似文献   

2.
《玩偶之家》中的主人公娜拉是丈夫的玩偶,生活习惯和思想意志都要受到丈夫的控制,在家庭中处于从属的地位,缺乏独立的人格和平等的家庭地位。通过对娜拉女性形象的塑造,充分展现了一个追求女性主义思想的新型女性。本文对《玩偶之家》中女性人物形象进行了研究,揭示出了这部作品所体现出的女性主义意识,并简明地阐述了《玩偶之家》中女性主义意识对现代女性的指导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希萌 《文教资料》2007,(34):168-171
姐妹情谊(sisterhood)是女性主义批评的一个重要概念,本文以有着"女性主义的先知"之称的美国女作家伊迪丝·华顿(Edith Wharton)的代表作《欢乐之家》为例,通过分析小说女主人公丽莉·巴特的命运及她与同性之间的关系,揭示男权社会中女性对男性的依附,她们由此而生的相互竞争和伤害,以及华顿对这种现象的痛心疾首直至对"姐妹情谊"的深情呼唤。  相似文献   

4.
《欢乐之家》是美国著名女作家伊迪斯.华顿的成名作,评论界长期忽视了它的自然主义倾向。本文对女主人公莉莉·巴特的悲剧人生进行自然主义分析,从社会环境,遗传性格、神秘偶然这三个方面切入,指出‘欢乐之家》是一部成功的自然主义作品,表达了作者对于女性命运的同情与思考。  相似文献   

5.
《欢乐之家》是美国知名作家伊迪丝·华顿的一部力作,作者描绘了一个没落的大家闺秀莉莉·巴特多次尝试利用婚姻做跳板重返纽约上层社会而屡遭失败的故事.文章用自然主义的理论从另一个角度解读莉莉·巴特悲剧命运的根源.  相似文献   

6.
《欢乐之家》和《纯真年代》是美国著名女作家伊迪丝·华顿的扛鼎之作,两部小说都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纽约上流社会为创作背景,描述两位与上流社会传统逆流而行的女主人公莉莉·巴特和埃伦·奥兰斯卡的成长历程。从两位女主人公身上我们也可以看到作者本人华顿的缩影。华顿虽然并不是一位女权主义者,但她的小说大多以叛逆的女性与社会习俗的抗争为主线,反映女性的生存现状,引人深思。本文主要通过《欢乐之家》和《纯真年代》的两位女主角及作者的自身经历探讨华顿女性意识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逃离"是女性文学的重要主题之一。美国女作家伊迪丝·华顿的成名作《欢乐之家》中的主人公莉莉在恋爱,婚姻和社交生活中处处显示出"逃离"的心理趋势。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视角和霍尼的女性心理学来分析,莉莉的"逃离"不是一种消极的自我放逐,而是一种积极的反抗姿态。通过一次次的"逃离",莉莉才能逃离男权世界,挣脱父权制对女性的束缚,寻找真正的精神自由和独立,最终到达精神自由的彼岸——真正的"精神共和国"。  相似文献   

8.
“逃离”是女性文学的重要主题之一。美国女作家伊迪丝·华顿的成名作《欢乐之家》中的主人公莉莉在恋爱,婚姻和社交生活中处处显示出“逃离”的心理趋势。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视角和霍尼的女性心理学来分析,莉莉的“逃离”不是一种消极的自我放逐,而是一种积极的反抗姿态。通过一次次的“逃离”,莉莉才能逃离男权世界,挣脱父权制对女性的束缚,寻找真正的精神自由和独立,最终到达精神自由的彼岸——真正的“精神共和国”。  相似文献   

9.
伊迪丝.华顿笔下《欢乐之家》中的丽莉和《国家习俗》中的安丁在单性特质缺陷下,在生活中付出了不同的代价,丽莉在单一的女性特质下死亡,安丁则在单一的男性特质下过着损人损己的生活。女性只具有单一的女性特质或单一的男性特质都不足取,男女特质共存且和谐发展的人格模式才是华顿心目中理想女性应具有的人格模式。  相似文献   

10.
以女性主义视角,从叙事学角度对《日用家当》进行分析,旨在使读者对《日用家当》和对女性主义叙事学思想有更深的理解和体会。作者艾丽斯.沃克通过其作品《日用家当》表现出的女性主义叙事学思想,为今天研究女性主义叙事学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素材。  相似文献   

11.
《玩偶之家》与《秃头歌女》属于不同风格的剧作,但在反映女性社会地位、精神思想等主题方面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剧中女性人物是资本主义社会和现代社会女性精神受奴役,内心孤立无援的典型代表。生活的孤独和心灵的孤寂在女性主义的意识下引起内心世界的挣扎,而思想的觉悟必将引起精神的解放。  相似文献   

12.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红楼梦》解读是英语世界中《红楼梦》译介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涌现于20世纪90年代,体现出强烈的社会文化诉求,《红楼梦》成为女性主义批评的佐证材料,不再是真正意义上的研究本体.英语世界的《红楼梦》女性主义批评的前期研究成果主要体现为"西方女性主义批评核心概念"对汉学家的启发,后期几种研究成果则反映出汉学家对西方性别研究和女性主义批评的补充和挑战.  相似文献   

13.
刘建 《文教资料》2014,(32):21-22
《名利场》中的蓓基·夏泼和《欢乐之家》中的莉莉·巴特这两位女主人公虽生活在不同的年代和国家,但演绎着相似的人生故事:都渴望通过婚姻跻身上流社会,过上富足的生活。但不管她们如何努力挣扎,最终梦想都破灭了。她们的悲剧命运,究其原因,除了自身的性格缺陷之外,根本上还是由男权社会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4.
朱亚梅  陈曦 《海外英语》2014,(12):214-215,221
《欢乐之家》(1905)、《纯真年代》(1920)和《伊坦·弗洛美》(1911)是伊迪斯·华顿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三部作品。前两篇描述的是旧纽约上流社会的生活,后者则是以新英格兰地区的乡村为背景。通过对这三部作品里有关婚恋风俗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对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社会风俗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研究华顿的三部具有重大影响力的长篇小说《欢乐之家》、《夏》和《纯真年代》,从女性人格的角度对这三部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华顿小说中的女性尽管受到来自各种生存环境的影响和压迫,但是她们在不断地突破社会习俗的束缚,最终得以自由她实现自我。华顿笔下的女主人公是不断发展的,这其中也寄托了华顿对理想的社会秩序和理想新女性的探求。  相似文献   

16.
纳撒尼尔.霍桑在《红字》中塑造的海斯特.白兰吸引了无数读者并在近年来引发了诸多富有新意的解读。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要求以女性的视角对文学作品进行全新解读,为重新欣赏《红字》提供了参考。基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基础上,通过对海斯特形象的演变而挖掘小说中反女性主义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一直被认为是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先驱。她的女性主义思想至今仍是当代女性主义者广泛争议和探讨的对象。其中,她关于战争的女性主义思想引起了不少评论家的关注和评价。文章将通过《三枚金币》和《空袭中的沉思》两部作品对伍尔夫关于战争的女性主义思想的基本内容和思想内涵进行简要的分析,并指出该思想的现实意义以及它对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的挪威有着很好的女性主义的氛围,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诞生,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娜拉的摔门而去,预示着其女性意识的觉醒,是对男权社会中女性他者地位的反叛,而娜拉出走之后也并不必然就是一个悲剧。  相似文献   

19.
女性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相结合形成了女性主义的第三次浪潮,这次浪潮给文学界注入了新的力量,出现了一大批后现代女性主义的文学作品。后现代女性主义文学作品与十八、十九世纪的女性主义文学作品有很大不同,带有很强的后现代女性主义特征,本文以《欲望都市》、《BJ单身日记》为例,分析这些文学作品中体现的后现代女性主义特征。  相似文献   

20.
易卜生笔下《玩偶之家》中的娜拉和萧伯纳《格梅利翁》中的伊莉莎生活背景迥然不同,但她们有着极其相似的经历,她们都有很强的觉醒意识,是追求独立自主、平等和谐的女性代言人。从女性主义视角走进娜拉和伊莉莎的世界,探索在男权社会中女性的人生和命运,以寻求现代女性在家庭、社会中如何关注个体发展,形成自己的独立人格,实现真正的自强自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