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郭德好 《现代语文》2006,(12):29-30
一“天人合一”的命题是宋代理学家张载第一次明确提出来的:“儒者则因明致诚,因诚致明,故天人合一,致学而可以成圣,得天而未始遗人。”(《易说.系辞下》)《张子正蒙》鲜明而深刻地表现了张载“天人合一”的思想。与之同时的儒学大师二程亦认为“人与天地一物也”。关于“天人合一”思想的渊源,很多学者都认为“天人合一”的思想是儒家的传统,源于思孟学派。的确,“天人合一”是儒家思想中的一根主线,贯穿始终。由《中庸》可见子思“天人合一”思想之端倪:“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孟…  相似文献   

2.
老子、庄子的“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中占主导地位的思想之一。其中所蕴涵的科学的人文修养及和谐统一的价值观,有利于解决当今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3.
以星宿代指地域或以星宿名命地名,是中国传统化所特有的一种化现象,这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在地理学上的一个具体体现,本列举了东北地区的几处以天星宿命名的古代地名,对其中所反映出的“天人合一”思想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思想。它在明清时期古典园林中有充分的体现。本文从园林的意境、布局、环境等方面.对明清古典园林中所体现的“天人合一”思想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诗人叶赛宁的诗一向以人与自然的交融、层出不穷的奇特意象、色彩的象征、强烈的感情以及对自然与文明冲突的思索,为世界各国人们交口称赞。然而,令人感到最为惊讶的是他诗中所具有的强烈的“天人合一”境界竟然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与自然意识具有惊人的相似性。论文就叶诗中的“天人合一”思想表现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在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比较中,初步探究出叶赛宁“天人合一”境界的成因。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天人合一”思想在历史上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一是神人以和;二是天人二分基础上的“天人合一”;三是人与人和谐基础上的“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思想基本意蕴有四:一是政治管理之策;二是生存状态;三是道德境界;四是审美境界。具有连续性、整体性思维特点的“天人合一”观念从哲学本体论高度提醒人们“慎终追远”,给人类灵魂以现实的、普遍的“终极关怀”,这对于熔铸人类共同的信仰提供了极为宝贵的思想参考。  相似文献   

7.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观念.文章论述了"天人合一"的由来及涵义,论述了"天人合一"思想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以及应辩证分析"天人合一"观念对于环境保护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古代都城规划和皇宫建设中对于“中正”的追求,是天人合一思想在建筑艺术上的表现。以天人合一精神营造“王气”,大概是古代帝王营建都城的最首要的原则。由于这种精神,才造就了历代王都辉煌壮丽的艺术形象。而考古发现的西汉长安城布局和遗存至今的明清北京旧都,则是这种大型建筑艺术的典型标本。  相似文献   

9.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全新战略,中国古代哲学家的“天人合一”观蕴含着丰富的“和谐社会”思想。文章通过对“天人合一”与“和谐社会”内在联系的分析,探索“天人合一”观对于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论“天人合一”与“主客二分”的互补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传统的“主客二分”的思维导致“人类中心主义”的盛行。中国传统化中追求整体与和谐的“天人合一”思想恰好可以弥补“主客二分”思维的缺陷。但“天人合一”的思想也有其自身的消极因素,因此,必须批判地继承和吸收“天人合一”思想,同时开展与西方化的对话与交流,在超越传统的“主客二分”和“天人合一”思想的基础上开创新的化世纪。  相似文献   

11.
高句丽后期“城人”与“城体制”略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句丽“城人”即是高句丽各城中的军士。它是高句丽后期地方行政体制变化和部族化政权体制相作用的必然产物。“城人”是高句丽“城体制”社会结构最基础的组成部分,是高句丽山城防御所倚重的最主要力量。通过部族体制组织起来的“城人”使得高句丽后期的各“城”团聚成了一个个难以攻克的军事据点,是“城体制”得以取代五部制成为高句丽后期地方行政体制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城市间的竞争是个性魅力的竞争。成都确定了"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形象定位。基于城市公众的视角,从经济发展、环境保护、行为形象、标识形象和旅游形象五个方面研究了成都城市形象塑造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建设"两型"城市,即"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城市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以太原市为例,对如何改变过去我国城市走的高消耗、粗放经营的经济发展之路,打破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制约的城市发展瓶颈,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在调查泉州中心城区"城中厂"问题的基础上,分析当前影响泉州中心城区"城中厂"改造的主要原因,着重探讨在推进泉州中心城区"城在厂"改造过程中必须科学处理好的四方面关系,旨在加快泉州中心城区"城中厂"改造进程.  相似文献   

15.
对“生态建筑之父”保罗·索列里提出的生态城市理念——阳光之城(Solare)进行解析,说明阳光之城的组成部件、能量来源、交通方式和管理制度,并将它的优点归纳为能源食物自给、生态协调、坚固防灾、拥有快捷完备交通四点。同时阐释了阳光之城在中国环境下的适应性及其对我国城市建设的启迪。  相似文献   

16.
杭州市的民主治理取得了可喜进展,也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和高度赞扬。与此相关的是,杭州市的"城中村"治理也是成效显著,其突出特征为:强调"民生"、科学推进、注重现代意识和文化品质。不过,其局限性也是明显的,这主要表现在:单向度的发展、创生力的不足、理论性的薄弱。因此,如何以超前的眼光更新观念,确立"城"、"乡"发展的多元格局,将是未来杭州市也是整个中国"城中村"治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冀中抗日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华北敌后创建最早的平原抗日根据地,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之后,冀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大规模改造平原地形,开展拆城运动,拆除县城城墙。狭义地讲,拆城运动从1937年底延续到1938年秋季,广义上讲则从1937年底延续到抗战结束,它将"不利于我、有利于敌"的客观因素转化为"有利于我、不利于敌"的战略条件,形成平原抗日游击战特有的特点,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8.
孤独是现代主义文学的重要主题,也是穆时英及其小说人物关于都市的内心体验。无家的漂泊、情感的虚空和精神的隔膜是穆时英书写都市孤独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19.
泉州在推进经济建设的同时,大力抓好文化和城市建设。坚持不懈的努力使泉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有了质的飞跃。如今的泉州城,不仅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还有令人赏心悦目的城市风貌和较健全的城市功能,更有反映城市蓬勃生机与活力的和谐的语言生活。  相似文献   

20.
“城中村”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普遍现象,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本文先对“城中村”的概念进行界定。接着从“城中村”的成因、对城市经济和城市化发展的影响,以及改造对策,对“城中村”现象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