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世纪天主教信仰的仪式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第四次拉特兰宗教会议为天主教会规定了统一的礼拜仪式 ,七项礼拜仪式将天主教宗教信仰演绎成各种外在的物化仪式。在当时社会文化水平低下 ,识字人口不多的情况下 ,这种仪式化的祈祷方式有助于天主教徒学习并感知天主教的基本教义。七项礼拜仪式与教徒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定期出席礼拜仪式是中世纪天主教徒的生活方式。英国中世纪教会借助于强制性地要求教徒出席礼拜仪式的办法 ,实现对社会日常生活的规范。然而宗教信仰的仪式化导致世俗身份的教徒在宗教信仰上对教会的依赖 ,天主教最终演变成了以教职界精英为中心的宗教信仰。这种发展趋势是引发 1 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的原因之一 ,马丁·路德首倡的“唯信称义”主张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纠正中世纪天主教重礼仪、轻信仰的倾向 ,将基督教还原成普通民众的宗教信仰  相似文献   

2.
课堂教学是运用语言的艺术,语言包括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无声语言分学生无声语言和教师无声语言.该文着重论述教师对无声语言的运用.  相似文献   

3.
课堂教学是运用语言的艺术,语言包括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无声语言分学生无声语言和教师无声语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无声语言。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4.
开头引入无声语言题,从服饰语言,态势语,;化妆三方面论述主持人的外在无声语言;从政治素质,心理素质,文化实践素质三方面论述节目主持人内在的无声语言.而外在的无声语言与内在的无声语言就是主持人总的无声语言.其中通过举例子,引用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5.
语言和修辞作为人类理性发展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文学中表现事物的重要手段。文章以西南少数民族口传文学为例,通过对语言、修辞和自然等概念的分析,认为修辞在西南少数民族口传文学的使用中形成了与自然极为密切的一些关系和特征。  相似文献   

6.
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活动,而语言则是维系这一活动顺利进行的纽带。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长期以来,在教育、教学理论界,一说到教学语言,就多论及诉之于听觉的有声语言,而忽视了伴随有声语言的手势、身体动作、姿态及面部表情等无声语言。这种无声语言又叫体态  相似文献   

7.
仪式是民族村寨文化构建的核心组成部分。论文以中越金平县太平村哈尼族的调查为基础,从仪式与村寨时空、仪式与宗教信仰、仪式与生态文化几个方面,阐述了仪式对于哈尼族村寨文化构建的重要性,同时指出当前村寨文化发展中存在偏离本民族文化的危险。  相似文献   

8.
语言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进行表达思想,交流情感,彼此沟通的一种重要的工具。它分为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而这个“无声语言”我们就理解为今天所说的,“肢体语言”。肢体语言就是通过身体的动作与接触而进行的感情交流,它的意义在于通过运用身体动作来表达思想感情和行为意向的一种无声语言。它的特点一是无声,二是运动。看似无声的“肢体语言”却象情感的大力士,能深刻表现很多有声语言难以表达的思想与情感。  相似文献   

9.
论中西方色彩象征意义的差别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色彩是一种语言,是传达信息的无声语言。色彩是刺激视觉最巧妙、最敏感、最敏锐的语言。由于感知的生理机制不同,人们对色彩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但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同种色彩的理解也有所不同。这是由于不同民族在地理环境、历史背景、宗教信仰、文化风俗、心理以及思维方式等方面的不同而使色彩所蕴涵的意义产生差异。在各种语言词汇里有大量的色彩词,除了表达色彩之外,它们有更深刻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
蒋月皎 《教书育人》2000,(22):18-19
“视觉语言”是师生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中用于交流信息、情感,进行思维活动的无声信号。教师能否帮助学生进行心理调整以达到最优化的心理整合,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是教学成败的关键,而影响这个关键的主要因素则是视觉语言。医学研究证明,人类接受信息传递的效果中38%是有声的,7%是语言,而55%的信号是无声的。视觉语言即是一种无声信号,这种无声信号体现在诸如目光、行为、举止、仪表、板书等多方面。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视觉语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视觉语言”能有效驾驭课堂,创造理想的教学秩序 视觉语言具有隐喻性…  相似文献   

11.
语言学习的真正目的在于交际,通过交际,传递和收集信息。有声信息的传递方式主要依靠的是听与说;无声信息的交流则主要是读与写。  相似文献   

12.
乌蒙山区流传有丰富的民间口传神话,保留有丰厚的彝文文献和延续千年的民俗仪式,是一个“尚未崩溃的神话王国”。至今区域内还流传有祖灵信仰和与之相关的祭祀仪式、活形态神话。通过调研发现,随着时代的变迁,区域内彝族祖灵信仰和与之相关的祭祀仪式、活形态神话也在不断变化与适应,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13.
<正>语言是师生之间用来交流的重要渠道。教师的教学语言可以分为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两大类。体育教学以室外活动为主,无声语言的运用显得更重要。无声语言作为一种沟通的工具,是有声语言的补充和延伸,起到"润滑剂"和"助推器"的作用,体育教师往往注重有声语言而忽视无声语言的运用。教学中巧妙运用无声语言能精炼教师的语言、激发学生情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中合理使用无声语言是体育教师应该掌握的一门技术,值得体育教师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4.
人与宗教     
有三种东西将人与其他一切生物区别开来:系统制作的工具、运用抽象的语言以及宗教信仰。某些观察者自以为在某些鸟类、哺乳动物乃至其他有机体中发现了仪式的类似之物。但无人能够认真地提出它们也拥有神话或神学。因为神话或神学有赖于人类现象的独特因素之一即抽象的语言。这的确是一个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5.
徐丽雅 《辽宁教育》2012,(13):37-39
在"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学中,一些高校比较注重有声语言的训练,而无声语言训练几乎成了摆设,致使一些学生无声语言修养不足。教学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课时分配失衡导致无声语言训练时间不足;教学目标模糊,导致无声语言训练效果事倍功半;缺少实践机会,导致不能学以致用。解决的方法是加大课时量,增加训练时间,设计准确的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训练内容,从单一的课上实践走进课下的多元实践。  相似文献   

16.
无声教学是教师用非语言的间接形式,对学生的心理以及行为施加影响,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方法。有声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无声则是处于辅助的地位,但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依赖,互为促进,构成课堂教学手段的整体;在一定条件下,“此时无声胜有声”,无声教学可能更胜于有声教学,正如一位高中学生在题为《老师的眼神》的政治小论文中写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民间歌曲创作的悠久历史,与在9世纪第一个俄罗斯国家建立前就在古罗斯大地上居住的东斯拉夫部族的创作息息相关。有史为证,当时与多神教宗教信仰和宗教仪式有关的仪式民俗广为流传。斯拉夫人的多神教仪式包括祈祷、歌唱、演奏乐器等。古老的多神教信仰在有关教历和家庭仪式的民间歌曲中留下了痕迹。而斯拉夫军队的战斗歌曲则为后来在壮士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英雄歌谣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傩文化是古代的一种原始宗教信仰,延续至今的傩祭仪式和傩戏文化则是研究傩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成为傩文化的“活化石”,而且具有重要价值。处于甘肃中东部的傩文化历史悠久,不仅继承了古老的傩文化,同时又具有它独特的风格。  相似文献   

19.
在“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学中,一些高校比较注重有声语言的训练,而无声语言训练几乎成了摆设,致使一些学生无声语言修养不足。教学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课时分配失衡导致无声语言训练时间不足;教学目标模糊,导致无声语言训练效果事倍功半;缺少实践机会,导致不能学以致用。解决的方法是加大课时量,增加训练时间,设计准确的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训练内容,从单一的课上实践走进课下的多元实践。  相似文献   

20.
游秀清 《辽宁教育》2012,(16):27-28
语言按其是否发出声音,分成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但大部分教师只注重锤炼自己的有声语言,而忽视了无声语言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体态语言是无声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体态语言是指运用动作、姿态、表情等传递信息、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无声语言,它包括表情语言、手势语言和肢体语言、服饰语言、时空语言等。现代研究发现:情感表现7%来自文字,38%来自有声语言,55%来自动作和面部表情。而动作和面部表情就属于体态语言。可见体态语言在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