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7 毫秒
1.
对“以德治国”内涵的理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泽民“以德治国”思想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安邦治国的基本方略。“以德治国”思想的丰富内涵包括对道德在规范中的地位作用,“治国”层面的道德建设,以什么“德”来治国,“以德治国”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的定位以及道德建设发展诸问题等内容。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提出“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 ,并明确指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要紧密结合 ,这是他在新形势下对党的治国方略理论所做出的又一个新的重大贡献。认真学习研究江泽民总书记“以德治国”的这一重要思想 ,对我们深化治国问题的认识 ,增强治国的本领和能力 ,提高治国的效能和成果 ,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以德治国”是对党的治国方略理论的新贡献建国以来 ,我们党在治国方略的探讨和实施过程中虽走过了曲折的道路 ,但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央三代领导集体都对此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使我们党在治国方略上从缺乏…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以德治国”是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治国方略,它的提出也引出了一个问题:“以德治国”与传统“德治”的关系。“德治”是中国封建国家的治国思想核心,“以德治国”是当今的治国方略,它们都适应当代的发展要求。在内容、方法和治理手段上,有着相同的地方,也有着许多不同。我们不能把它们等同起来,也不能完全对立,要以说“以德治国”是传统的“德治”的批判与继承。  相似文献   

4.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是我党治国的两大基本方略。本文从“德治”与“法治”思想的产生、融合,揭示了二者之间的内在辩证关系,论证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必要性与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总书记提出“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把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到治国方略的高度,这是“三个代表”的思想在治国方略上的重要体现。高校作为培养“四有”新人的摇篮、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地,实现“以德治教”尤为迫切与重要。一、“以德治教”是“以德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德治国”方略的实施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以德治教”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把“以德治国”的方略扎扎实实落实到基层,才会产生巨大的治国效应。近年来,由于社会环境、教育导向、道德教育方式等因素的影响,不少大学生出现道德迷茫,价值观有所变化…  相似文献   

6.
“以德治国”是我党治国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研究制定该方略的理论和现实依据,有助于全党和全国人民深刻理解其重大意义,加快“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进程。  相似文献   

7.
“以德治国”是我们党和政府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步人21世纪新的发展时期所制定的重大治国方略。作为治国方略,“以德治国”思想植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实践,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上,是从治国安邦的战略高度创设的一种全新的治国理论。一、“治德治国”方略的提出 江泽民同志在2000年6月28日的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法律和道德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都是维护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因此,应该使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结合起来,统一发挥作用。在2001年1月10日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江总书记明确提出了“以德治国”思想,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  相似文献   

8.
“以德治国”,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步入新的发展时期提出的重要治国方略,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治国经验的基础上作出的科学论断。把道德建设提到治国方略的高度,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贯彻“以德治国”的方略,需要全党、全社会做大量的实际工作,需要通过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公德建设、职业道德建设和家庭美德建设来提高全社会的文明水平。但是,在加强道德建设的过程中,要牢记治国重在治官,“以德治国”先要以德治官,否则就会事倍功半,而且还可能偏离真正德治的轨道。治国重在治官,先…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提出“以德治国”重要思想,把其作为“以法治国”一样重要的治国方略,深刻计识其丰富内涵,学习贯彻“以德治国”重要思想,加强师德建设,作好工会工作。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以德治国”思想 ,把以德治国作为治国韬略与依法治国并列提出来 ,这是对我国长期治国基本经验进行总结的必然结论 ,是对马克思主义治国理论的重大发展。我认为 ,在高校中贯彻“以德治国” ,主要是实行以德育人。  一、以德育人 ,是时代赋予高校的伟大历史使命  1 实现有崇高道德的社会是共产党人的伟大理想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 :“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这成为无产阶级领导人民革命的崇高的道德旗帜。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  相似文献   

11.
“以德治国”不是传统治国手段的重复,而是马克思主义中华民族文化精髓与现代人类文明成果三大源头的综合创新,具有深厚的理论根源。新形势下,“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具有一致性,二者结合反映了市场市场经济内在必然要求,都是不可或缺的治国手段。当前,要处理好二者关系,必须充分利用传统德治中积极的内容,在发挥德治对社会成员内在观念引导作用及法治对社会成员外在行为调整作用的同时,必须在实践中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即实现德法并举。现阶段德法并举最有效措施是:政府运用立法、执法、法律宣传等手段促进德治与法治的结合;发动群众制定并实施各种道德守则、公约,法律予以支持;从严治党,使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成为遵守法律与实践道德的表率,成为德治法治相结合的推动者。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近来在一些重要场合谈及治国方略时,多次将“德治”放置在与“法治”同等重要的高度。这是对党的十五大“依法治国”方略的充实和完善,也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国家学说的丰富和发展。本文在对德治的内涵及特征进行诠释的基础上,认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施“德治”在理论和实践都经得起检验。文章进一步认为,治国应先治官,治官必须以德,这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完成历史使命的需要,也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道德与法律是人类社会中两大基本的社会规范,在治国过程中发挥着异形互补的作用,以德治国就是依靠人类道德规范和社会成员的普遍自觉性治理国家,道德的引导性,防患性和持久性的特点决定了道德可以成为一种安邦治国的规则体系,而法律则往往是把人类道德规范外在化和强制化的结果,中国历史上德主法辅的治国方针源远流长,而西方历史上的法治思想则十分突出,现代中国政治的症结不仅是缺乏法治,而且是道德与法律两重因素的共同缺失,因此,要建立法治国家,必须克服唯法主义的偏向,提倡讲求道德与遵从法律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对"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探索,经历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曲折发展和以政策治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恢复和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治国方略的确立与发展、"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基本治国方略的确立与创造性发展的历程。经过艰辛探索和不懈努力,我们党走上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科学治国之路。  相似文献   

15.
德治和法治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治理国家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在学生管理过程中也应该灵活运用德治与法治,以促进我国“人才强国”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德法并举论     
在社会治理中,坚持德法并举,是由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所决定的。德法并举是良好的社会治理的模式。坚持德法并举,不仅是历史的经验,也是现实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解决权力腐败问题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课题。权力腐败是权力异化的表现,是公职人员滥用权力或偏离职责的结果,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治理权力腐败问题必须把法治和德治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德治在预防权力腐败中的作用。在运用法律手段治理权力腐败的同时,要积极探索通过加强公职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公职人员加强道德实践、促进公职人员提高道德修养等治理权力腐败的德治途径。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即法德并治的治国方略,是治理国家所运用的法律与道德这两种社会控制手段功能互补内在辨证逻辑关系的必然要求。法律与道德各有所长又各有所短,而且此长正好是彼短,只有取长补短实行法德并治,才能形成科学的刚柔并济、内外结合、形神兼备、标本兼治的治理模式和持久的治国良策。  相似文献   

19.
儒家德治与法家法治实属传统人治。儒家德治笃信“为政在人”重在人之“德”上,其人治思想显然;而法家法治实属君下法治,其不彻底性使它最终倒向了人治。儒、法人治方略在人性前提、哲学依据、理论基础、对象考量等方面的诸多不同,为当代治国提供了众多启示。  相似文献   

20.
文章将德分为八个子目,即仁、义、礼、智、忠、孝、廉、信,通过分别比较韩非同儒家、道家对法与它们的关系的探讨,认为韩非只是在一般的意义上反对“德治”,而对德的子概念用法加以约束,凡有悖于法的都加以批判,有利于法的都加以吸收拓展。这种对德治的审慎的做法,其实是对儒家、道家德治思想的继承与拓新,与当今社会主张德冶与法治相辅相成的观念暗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