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安刘”是继“诛吕”之后的又一个重大政治阴谋。它是汉初“白马之盟”的继续和发展 ,也影响到了整个文景时期的政局 ,在汉初的政治史上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汉初,汉高祖刘邦数次想废掉太子刘盈,而想让他的另--JL子赵王如意作为他的继承人,因此出现了一件件惊心动魄的事件。可是刘邦最终放弃了易太子的念头。易太子失败的深层原因是吕后通过家族势力、臣子的力量千方百计地稳固刘盈的太子地位,使事态和政局朝有利于己方发展。  相似文献   

3.
评克拉苏     
克拉苏是罗马共和末期政坛上的重要人物。作为政治家、军事家 ,特别是作为“前三头同盟”中的“一头” ,他对罗马政局的发展、变化起到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4.
前不久,听了我校一位教师讲授的试验教材里的《清朝政局的变动》一课.上课一开始,教师向学生提出三个问题:一、清朝政局为什么要变动?二、清朝政局的变动表现在哪些方面?三、清朝政局的变动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什么影响?之后,他抓住“变动”两字,把三个问题讲得清清楚楚.下面,我把他板书的内容照录如下:  相似文献   

5.
史学界认为,西汉伊始,黄老思想就与社会现实结合;汉初“与民休息”政策,产生于黄老思想的指导,而黄老“无为而治”理论,则来源于陆贾的主张。本文以新的视角,具体分析了陆贾思想的倾向、影响及黄老思想在汉初的实际流行,对汉初“与民休息”政策的产生,提出了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6.
贾谊认为秦朝速亡,不仅在于秦政“仁义不施”,更在于秦制“遗礼义”,“遗礼义”是造成秦“仁义不施”及汉初社会秩序混乱的根本原因。为此,他制定了以“礼义”为中心的汉家制度。尽管他的制度构想未成于当时,但对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确立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贾谊是西汉初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他是汉初比较全面系统地提出礼治思想的第一人。剖析贾谊的礼治思想,对于认识贾谊的社会政治观和西汉时期政治指导思想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贾谊礼治思想的提出汉初的统治者,鉴于秦王朝厉行法治导致速亡的教训,在西汉王朝建立后,以“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作为当时的政治指导原则。但这种“无为”政治,并不是一切放任自流,而是主张在承袭秦王朝既定的政治、经济制度的基础上,不生事,不扰民,因循苟安,维持统治,不再改弦更张就是了。因此,汉初的黄老政治,并不是对秦的法治的否定,它不过是对秦制因陋就简的继承而已。例如汉初的《九章律》,就是萧何“捃摭秦法,取其宜于时者”  相似文献   

8.
渐江的个人思想与政局变迁关系密切,他是一个出家后与前世脱离得最彻底的人.在山石的处理上,多用线条空勾,并没有大面积的水墨.构图特点,其一构图奇纵稳健,层峦叠嶂、空阔幽深.在我国近代画坛上,渐江的地位很高,影响深远.他和髡残(石溪)、原济(石涛),被后人称为“三高僧”,或者加上八大山人(朱:耷),称为“四大高僧”.  相似文献   

9.
再评汉惠帝     
汉惠帝刘盈,汉高祖刘邦之子,生于秦始皇三十六年(前211年),卒于惠帝七年(前188年),沛郡丰邑(今江苏丰县)阳里人,母亲为高祖吕后,六岁时被立为太子,十六岁登基,在位七年,是一个对稳定汉初政局起过较大作用的皇帝,被班固赞之为“宽仁之主”。但长期以来,由于惠帝性格仁弱,在位时吕后曾干预朝政,人们便贬低惠帝而将其政绩皆归功于吕后,认为惠帝是吕后垂帘下的傀儡,甚至连他的名字都很少提及。这显然是不公正的。  相似文献   

10.
韩偓人格为后世论者敬仰。清代纪昀赞他“唐末完人”。韩偓一生的经历遭遇均表述在诗歌中。他的政治诗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诗歌在对社会现实、政局变动的直接叙写中注重情感的抒发,具有强烈的抒情风格;时事政局恶化,使他在诗中采用了深隐、曲折的表现手法,表现出沉郁的风格特征;用极本色的语言出色地表达情感;韩偓的诗歌还喜欢用七律写时事,后人称之“唐末诗史、七律殿军”。  相似文献   

11.
从先秦到汉初的儒道名家及许多子书几乎都要论及道,尽管对道的定义不同,但都把“道”做为重要的概念,基础概念,韩婴也承袭了这一传统。不止如此,他还把“道”(及德)作为自己理论的核心概念,试图用以统摄方方面面的问题。一方面,他拉开群生万物与“道”的距离,使道成为纯粹抽象物,接近天道;另一方面,又以“道之行”思想打通了形上之道与形下之道、天道与地道、人道之间的隔闽和屏障,从而在一条独特的路径上建立涵盖统摄诸家的道(德)论。  相似文献   

12.
陆贾《新语》是汉初易学发展的重要开端。陆贾继承和发展《周易》的“天地人一体”观,并以“仁”、“义”为最高范畴来阐述其政治学说,显示了其以“仁”、“义”说易的特点,客观上发展了易学。他在阐述自己的政治观点的过程中,显示了其说易重义理的特点,首开汉初学者重义理以说易的风气。陆贾《新语》虽然不是易学专著,但对易学问题有不少论述,客观上促进了汉代易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2005年5月10日凌晨,北京市路政局门头沟分局副局长、道桥高级工程师、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的优秀校友曹广辉因突发性脑出血不幸辞世,年仅41岁。参加工作19年来,他先后参与了几十条公路的设计、施工,总长度上千公里,其中6个重点工程项目分别获得部优、市优、局优大奖。他被北京市门头沟区委、北京市路政局党委追认为优秀共产党员,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追授他“公路建设者的楷模”称号。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讨论了汉初法制状况,认为刘邦宣布“约法三章”、废除秦法后,秦法依然实行着;文景时期废除了一些,但法律刑名依然繁苛。这种看法与一般认为汉初“约法省刑”的看法有所不同。文章还分析了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现行义务教育教材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第六册课文《上枢密韩太尉书》中有“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之句,课本第200页将“百氏”一词注释为“指诸子百家”,笔者认为这个注释是不妥当的。《辞源》将“诸子百家”释为“先秦至汉初各种学派的总称”。《辞海》对“诸子百家”是这样解释的:“先秦至汉初各个学派的总称。诸子指各派的代表人物,如儒家的孔子、孟子,墨家的墨子,道家的老子等,亦指他们的著作。百家指各学派。”《辞源》《辞海》是大众公认的工具书,其解释应该是正确的。按照《辞源》和《辞海》的解释,“诸子百家”只限于先秦至汉初各家…  相似文献   

16.
秦朝短命而亡,在汉初的思想界与史学界,“过秦”思潮成为时代主流。司马迁以一个史学家的远见卓识,从理论上肯定秦朝的历史地位与作用,打破了不敢道秦的禁忌;在修史实践上,全面、完整地记述秦朝的兴亡过程,探索秦朝的兴衰之因,揭示秦国发展的原因与奥秘;而一分为二地评价秦史人物,则体现了司马迁自身的情感与理性。他为秦史研究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讨论了汉初法制状况,认为刘邦宣布“约法三章”、废除秦法后,秦法依然实行着;文景时期废除了一些,但法律刑名依然繁苛。这种看法与一般认为汉初“约法省刑”的看法有所不同。文章还分析了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1汉初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为散文和辞赋的发展。贾谊是汉初文学的杰出代表,他不但是著名的散文家,而且是著名的辞赋家。赋是我国古代介于诗与散文之间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文体。它滥觞于先秦,发展繁荣于两汉,一直延续到清朝,历代都不乏佳作。战国末期楚人荀子写的《赋篇》,第一次以“赋”名篇,使赋逐渐在楚国发展成为一种新的文体。楚人刘邦在夺取政权建立汉朝后,赋便在全国范围内被广泛应用.汉人以“辞赋”并称。是就楚辞与赋的渊源关系说的。汉赋的形成和发展,大体可分为骚体赋,散体大赋  相似文献   

19.
王导是缔造东晋政权的主要人物,他辅助司马睿制定了立国的基本政策,史称其“匡时辅政,契叶三主”。前人不管是褒是贬,都不能否认他对东晋一代政局的重大影响。王导的“匡时辅政”可以概括为“抚绥新旧”,“务在清静”八个字。这种施政方针得到当时南北士族的普遍拥护,使他获得了“江左管夷吾”、“业同伊尹,道隆姬旦”之类的赞语。晋人对王导诸如此类的评语颇得现代一些史家在不同程度上的赞同,陈寅恪先生在《述东晋王导  相似文献   

20.
晁错(公元前200年——前154年),颍川(今河南省禹县)人。学过“申商刑名”法家学说,与贾谊同是汉初杰出的法家。汉文帝刘恒时,任过博士、太子家令,建议皇上用法家“术数”教皇太子(即后来的汉景帝刘启),使法家路线后继有人。“匈奴强,数寇边”,晁错上书言兵事,后又上疏言守边备塞、劝农力本当世急务二事。公元前一六四年,文帝举贤良文学,晁错在回答文帝所问关于治国大计时,高度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勋,总结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对汉初统治者坚持法家的正确路线,具有重要的意义。汉景帝刘启时,初任内史,后任御史大夫(副宰相),很得景帝信任。他继承贾谊的思想,“言宜削诸侯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