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1 毫秒
1.
正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幼儿园一年一度的"春泥行动"又拉开帷幕了。今年"春泥行动"的主要任务就是打造一条"绿之廊",让全园幼儿和教师在长廊下沐浴阳光,感受绿意盎然。在美化长廊的过程中,如何尽可能地让我们身边的一个际遇、一个关系、一个情境、一个活动都体现出教育的意义;如何借助"春泥行动"这样一个契机,让幼儿学习关心——关心植物的生长、关心环境的美化、  相似文献   

2.
缺乏必要的设备是制约农村中小学校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瓶颈”,而省级行政事业单位每年都有相当数量尚具一定使用功能的计算机等设备退役。为此,浙江省近日启动“春泥护花”行动,将部分退役设备调拨给农村中小学校。据了解,“春泥护花”行动的扶持对象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中小学校。省级行政事业单位的相关退役设备,经省财政厅批准后按规定程序移交给省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处置中心。中心对相关设备进行整理后,根据实际情况将其移交给省教育厅电教馆。电教馆对设备进行修理、调试,并在设备上加贴“春泥护花行动——省人民政府”标签。有…  相似文献   

3.
“行动导向”理念最初起源于德国,为德国职业教育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国内学者对此研究已将近二十余栽,对“行动”及“行动导向”的理解不甚相同,但是有些译误往往阻碍学术前进,本文以澄清“行动”、“行动导向”理念及“行动导向”教学等概念为基础来揭示其内涵,以启示中国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4.
任何研究都始于“问题”(以及由问题而发生的“惊异”)。当教师意识到自己教学中出现的某种“问题”并想方设法(“设计”)任“行动”中解决问题且不断回头“反思”解决问题的效果时,教师也就踏上了一条由“问题——设计——行动——……”铺设的校本教学研究的旅程。只是在“问题——设计——行动——……”的过程中,教学“问题”如何经由“设计”转化为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5.
由斯登豪斯主持的“人文课程研究”作为一项经典性行动研究案例,在教育领域持续不断引起人们的兴趣。它不仅使得行动研究在英国复兴,而且发展出一种以“过程模式”著称的课程开发模式,同时,它提出的“教师成为研究者”、“研究作为教学的基础”等观念影响至今。  相似文献   

6.
李庆菊 《学苑教育》2012,(14):77-77
地理学科是我们生活的工具,学生要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预习时要“心动”,课堂中要“行动”,复习时要“联动”。  相似文献   

7.
《父母必读》2009,(5):142-143
最适合出游的季节到了,快快行动吧!让我们带着孩子尽情地融化在暖暖的春风和明媚的阳光里,但是,如果再能添加一些“新奇”的装备,会让你们今年的出游和往年都不一样哦!  相似文献   

8.
古人云“知行合一”、“知易行难”,“知者”可贵,“行者”更可贵。“行者”,用行动诠释生活的意义,用行动抒写生命的美丽。鲁迅以直面人生的呐喊唤起民众的觉醒,“我”以满腔的热情帮助迪龙实现生命的蜕变,而面临危机的美丽汉语需要我们用行动去拯救。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它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更是新世纪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因此,高校在开展“两课”思想教育的同时,应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两课”紧密相结合——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培养大学生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增加政治鉴别力,提高政治敏锐性,紧跟世界进步潮流,迎接面向21世纪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谈“自主”     
什么叫自主?按照词典的解释,自主就是自己做主。自己的事自己做决定,自己负责,自己承担后果.就是最一般意义的自主。什么是自己?自己就是“我”,就是那个思想或行动的主体.那个思想或行动的担当者。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个活着的人似乎都是“自己”,都在自己做事、自己思考、自己对自己负责。  相似文献   

11.
张革 《宁夏教育》2005,(3):43-43
“研究性学习”的实行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教师需要以革新的行动来落实“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更求。改革教师团队的心态和教育环境,使学生成为“学习型组织”。这样,倡导教师的“行动研究”也就势在必行了。教育中的“行动研究”就是教师的“课程行动研究”。所谓“课程行动研究”是一种基于研究的问题解决过程,其研究的主题源于学校环境的脉络;  相似文献   

12.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我们的语文课文就如一朵朵美丽的浪花。其实,语文姓“语”又姓“文”,每一篇课文都如浪花,有的开得烂漫,有的开得热烈,有的无花却有果……教师有责任让学生用心地驻足,贪心地欣赏,满心地眷恋,感觉到其中的春意,享受到其中的愉悦,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踩着浪花,享受浪花的营养,让学生“春潮涌动,暗香浮来”,以达到“教学闪耀灵动之光”的境界。  相似文献   

13.
当前教师“行动研究”已成为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自我教育、继续教育和专业发展的基本形式之一。教师的行动研究研究什么?怎么研究?这个问题看似非常容易,但阐述起来很难。本文结合自身成长的经历,简析了“行动研究”的困惑,剖析了“行动研究”的“四个”着手点,提出“行动研究”的“七个树立”。  相似文献   

14.
杜永道 《现代语文》2006,(9):111-111
问:有时候听别人说“不尽人意”,有时候又听人说“不尽如人意”,究竟应当怎样说呢? 答:应当说“不尽如人意”。这里的“尽”是“都,完全”的意思,“如”是“符合”的意思。“尽如人意’’就是“完全合乎人们的心意”。在前面加一个“不”,说成“不尽如人意”,意思是“不完全合乎人们的心意”,也就是“仍有让人不满意之处”的意思。其中的“如(符合)’’不能省略,说成“不尽人意”是不妥当的。  相似文献   

15.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要让学生全面地、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让学生发表“不同想法”,必须在教学活动中时时处处以学生为主体,实施开放式教学。“放”是一种全新的理念,“放”是一条必要的途径,“放”是一种大胆的手段。“放”就要让学生敢于表达、敢于争论、敢于质疑、敢于标新;“放”就要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借鉴、学会欣赏。但会“放”就要会收,而且还要收好。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群“红”人,他们很潮.也很爆。他们很年轻,最“老”的也不过23岁,小的才17岁,但是他们已是走在时尚和娱乐最前沿的风向标。他们让“90后”一代拥有了自己的偶像,他们也让这个世界知道了什么叫“青春无敌”。  相似文献   

17.
一、“质的研究”让教师真正成为研究者 “质的研究”的平民性和互动性使教师成为研究者成为可能。在“质的行动研究”中,教师从后台走到了前台,从被动变为主动。  相似文献   

18.
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顺利达成新课标的基本目标,全面落实语文课程育人的根本任务,海南省中部地区一所乡村小学采取“大语文教育”这一重要举措,收到了理想的教育成果。文章从“大语文观”的基本内涵、根本追求和践行的主要路径等三个方面加以论述,重点阐述了在“大语文观”引领下的师生互动、教师行动、学生行动之践行的主要路径。让“得语文者得天下”这句话落到实处,让乡村小学黎族、苗族等师生在行动中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实现自我成长。  相似文献   

19.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经常要面对“无”与“有”的问题。“无”真的就是“没有”吗?事实说明,不尽然。“无用之用”更有用。本期“焦点”探讨的是让孩子学习国学的问题。不管您对孩子学习国学持什么态度,本刊记者对于徐勇教授的采访《国学经典教育是素质教育》一文值得一读。如果您也想问“让孩子学习国学有什么用”,可以重点读读徐勇教授的这段话。  相似文献   

20.
刘霞 《江苏教育》2008,(7):50-51
“德”是个会意字,左边表示行动,右边意为心正、目不斜视,合起来即为行动要正。德本在于行,所谓德行、品行。那些关于道德的知识也应该更多的是在行动中获得的。是自己在行动中体验、体会、体悟、体认到的,由此才能悟出所谓的“道”,形成真正的道德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