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不是最弱小的>是一篇耐人寻味的短文.我在教学时紧扣"弱小"一词,通过生生及师生之间心灵的对话,谛听孩子内心深处的言语,让孩子们懂得要不甘于做弱小的人,勇于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相似文献   

2.
《我不是最弱小的》是一篇耐人寻味的短文。我在教学时紧扣"弱小"一词,通过生生及师生之间心灵的对话,谛听孩子内心深处的言语,让孩子们懂得要不甘于做弱小的人,勇于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上课伊始,我就进行谈话导入,比"弱小":小朋友们,大家非常熟悉自己的同学,那你们觉得咱们班哪个同学最弱小?为什么?生:我认为我们班的童言是最弱小的,我们都叫她小童言,老师,您不也是这样叫的吗?  相似文献   

3.
阅读教学中如何处理理解和朗读的关系呢?在《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中我进行了如下的尝试。读好妈妈的话,引导学生深入领会妈妈两次说话的用意上:第一句话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相似文献   

4.
王乙芸 《江苏教育》2007,(22):23-24
苏教版小语教材四年级下册选人了苏霍姆林斯基的作品《我不是最弱小的》,选人时对文字作了改动。我在进行这课的教学活动时,有学生质疑:“妈妈为什么不把雨衣给托利亚呢?托利亚也是她的孩子呀!”我认为这个问题紧扣课文中心.可以推动阅读活动的深入开展,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加深对课文中心句——“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的理解和顿悟。基于以上考虑.我抓住这个问题,要求学生展开讨论。通过讨论,学生有了这样的认识:尽管托利亚和萨沙都是妈妈的孩子,但托利亚是姐姐.萨沙是弟弟,所以妈妈把雨衣给了更弱小的孩子——萨沙。学生的思考是建立在妈妈的话——“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上进行的.托利亚和萨沙同是孩子,同是弱小的人,都需要爱护。但两个孩子也有强弱之别,所以妈妈才把雨衣给了萨沙。妈妈面对大雨,面对一件雨衣两个孩子内心所进行活动的描写被省略了。正是文中的这处空白,才点燃了学生的思维火花。  相似文献   

5.
正"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整的世界,一个思想、感情和感受的世界。"孩子们也一样。每个孩子都有他们的心灵世界,就像每一片叶子上都有一个灵魂一样。我们"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弱小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美丽可爱,却又十分脆弱,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  相似文献   

6.
<我不是最弱小的>改编自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妈妈,我不是最弱小的>.这篇极具生命教育意义的经典文章,情节简单,语言浅显,讲述的是一件极为普通的生活小事:萨沙的父母面对突如其来的暴风雨,将唯一的雨衣让给了最需要保护的萨沙.可出乎意料的是萨沙不甘于做弱小者,把雨衣盖在了风雨中飘摇的蔷薇花上.事虽小,文字也短,但透过字里行间,却可以感受到蕴涵其间的深刻道理:既渗透了"不甘于做弱小者"的价值观念,又饱含着"保护弱小者"的情感和信念.……  相似文献   

7.
<我不是最弱小的>改编自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妈妈,我不是最弱小的>.这篇极具生命教育意义的经典文章,情节简单,语言浅显,讲述的是一件极为普通的生活小事:萨沙的父母面对突如其来的暴风雨,将唯一的雨衣让给了最需要保护的萨沙.可出乎意料的是萨沙不甘于做弱小者,把雨衣盖在了风雨中飘摇的蔷薇花上.事虽小,文字也短,但透过字里行间,却可以感受到蕴涵其间的深刻道理:既渗透了"不甘于做弱小者"的价值观念,又饱含着"保护弱小者"的情感和信念.……  相似文献   

8.
《我不是最弱小的》一文情节简单、文字鲜活,是一篇极具生命教育意义的经典文章。就文本本身而言,文章说的是一件普通的生活小事,但透过文章语言,我们却可以感受到蕴涵其间的浓浓情义和深刻道理。通过第一课时的教学,学生已读懂了课文,理解了词语的意思。第二课时,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感受萨沙一家人的彼此关爱之情,体会萨沙不甘于做弱小的人的积极心态。  相似文献   

9.
叶澜教授曾说:“课堂应是向未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行程。”课堂是师生生命经历的重场所,教师要树立动态生成的正确度,把握有利时机,运用有效策略,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一、欣赏学生,为课堂的生成奠基有位教师上《我不是最弱小的》:下大雨了,当萨沙接过爸爸让给妈、妈妈又让给自己的雨衣时,萨沙明白爸爸、妈妈为什么这样做,于是妈说:“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的人。”师:请你联系实际说说你对这句的理解。生1:我要保护自己的弟弟、妹妹。生2:我可以保护低年级的小朋友…  相似文献   

10.
<正>古人云:"文以情动人,人因情而动。"只有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才动人,才有生命。离开了真情,无论你的文章词句多少优美,构思如何巧妙,都不足以打动读者。新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应完成的主要任务是:写作要感情真挚,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与真切体验。所以,小学生的作文无论是写事、写人还是描景,都要带有一定的感情。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写出真情实感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1.
如今,一些学生不懂得感恩,没有感恩之心,觉得父母为自己做什么都是应该的。学校一直在开展感恩教育,可为什么成效并不显著呢?那是因为我们的感恩教育没有真正走进学生心里。一、社会呼唤感恩教育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父母的呵护和关爱,每个人都应该爱自己的父母,懂得感恩。在我们的教育过程当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学生:他们总是以自我为中心,遇事不顺或犯错误后不知道审视自己的行为,把过错全都推到别人身  相似文献   

12.
《小柳树和小枣树》是一篇充满童趣而又富有哲理的童话故事。故事描述了小柳树和小枣树从春到秋生长过程中的不同变化,体现了小柳树和小枣树不同的人物性格。优美、朴实的语言使两个不同性格的人物跃然纸上。学生在认识两个人物形象的同时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学会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教学目标:1.随文识字,在课文中理解“浅绿、光秃秃”等词语的意思,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感悟小柳树和小枣树的不同性格。3.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正确对待这些长处和短处。教学流程:一、复…  相似文献   

13.
正学生自主学习是创造学习的基础,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至关重要。人本主义教学观认为:"我们面对的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都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每个学生都蕴藏着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呢?  相似文献   

14.
一、教学目的:使学生懂得,诚实是一个人的好品质。教育学生从小要做诚实的孩子。二、教学重点:理解、学习诚实的品质。三、教学难点:理解诚实的孩子不隐瞒自己或别人的错误。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朗读的标准是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在常规教学中,学生基本能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并在熟读的基础上把课文读流利,可是"有感情"地朗读是需要教师引导的。那么,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呢?一、教师范读,营造文本"感情"的氛围为了发展学生的个性,当前朗读教学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是让学生"自己爱怎样读就  相似文献   

16.
片断一:抓住课题,引导感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十四课——《我不是最弱小的》(学生齐读)。师:文章的题目往往寄托着作者的情思,给读者诸多思考,吸引读者去开展阅读。现在请大家说说对这一题目的思考。生:这一题目很吸引人,我想知道"我"是谁?"我"为什么不是最弱小的?生:我想了解谁才是最弱小的?生:课题中的"我"说自己不是最弱小的,但并没有否定自己的弱小。我很想知道"我"是与谁比,才觉得不是最弱小的?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标 :1 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生命对于每个人甚至整个人类社会的意义 ,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2 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充满信心 ,理智地面对现实 ,消除不利因素 ,战胜自我。活动准备 :轻音乐、幻灯、表演道具、希望工程纪录片录像片段。活动过程 :一、导入主题 ,启发思考。同学们 ,生命是宝贵的 ,当一个新生命诞生以后 ,许多人为了这个新生命能健康成长 ,付出了自己的心血 ,所以她不仅属于自己 ,而且属于社会。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同学并不了解自己生命诞生的过程 ,不了解生命对于每个人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意义 ,不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1 教师…  相似文献   

18.
正教学目标:让学生懂得廉洁教育从我做起,要讲诚信话,做诚信事,并担当起"敬廉崇洁"义务宣传员、监督员的角色。培养他们"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意识和文明守法观念,从不抄袭作业、考试作弊、言行一致,不贪小便宜等生活习惯做起,让他们懂得了远离不良诱惑,洁身自好,做一个诚信的人。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标准》中还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本文就指导瑶族学生写有瑶乡生活气息  相似文献   

20.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人都有一颗成为好人的心。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是成功者,都期待收获肯定和赞誉。"作为学校的一名普通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我们去充分地尊重、宽容和信任学生。教师应该懂得爱的艺术,帮助学生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