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必也正名乎     
子路等人向孔子请教治政之道,孔子说了不少至理名言,其中有流传数千年的“正名”思想。《论语》是这样记载的:“必也正名乎!”  相似文献   

2.
陈玲周江在《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正名论与中国科学的发展》一文中指出,“正名”一说源于孔子。孔子曾说:“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正名”的首要和最初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社会政治、伦理问题。在名实关系上,墨子承认概念是事实的反映,他提出“非以其名也,以其取也”,认为一定的事实要与一定的名称对应。较之孔子“受限”的顽固的名实关系,墨子的正名理论慢慢脱离了困囿,走向开放。后期墨家对“名即概念”的理论有颇多创获,但荀况关于“名”即概念的理论又更有创举,他更加直截了当地说明了概念是用来反映事物的特有属性的。《吕氏春秋》保存了不少先秦名家思想史料,其中对正名理论亦有发挥。吕氏与先秦名家一样,认为名是实的反映,是言的工具。在名实关系问题上,《吕氏春秋》继承了孔子的“正名”传统,然而《吕氏》正名论不同于孔子,《吕氏春秋·审应览》曰“取其实以责其名,则说者不敢妄言。”又曰:“按其实而审其名,以求其情;听其言而察其类,无使放悖。”此意旨在要以事物的实际情况和类别为依据来考察与之对应的概念和言词,这则是从“实”出发,“取实...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的“正名”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的“正名”问题王富仁孔子创立儒家学派、确立他的一整套家族制度和礼教制度,在文化上做的实际只是"正名"的工作。用现代的术语来说,就是建立自己的一套概念系统,确定其中每个具体概念的含义及其彼此的关系,从而把中华民族的语言都组织在自己的概...  相似文献   

4.
我在《论孔子正名学说》(《甘肃师大学报》1979年第三期)一文中,主要以《论语》的本文为根据证明了:孔子“正名”的意思是正确理解词义和正确用词,不能解释为“正名分”。刊出之后,觉得光是那样论证还嫌不够,因为“正名分”说的主张者在论述学说的内容时,往往是大量引用孔子以前和以后的资料,对于《论语》本文引用反而很少。因此,想要廊清蒙在孔子正名学说上的重重迷雾,还需要对孔子这一学说的源与流作必要的论述。这就是本篇所要讲的。  相似文献   

5.
孔子“正名”思想的研究,无论是对于孔子思想本身的理解还是对于后来的名学的发展探讨都有重要的意义。历代对于孔子“正名”思想的阐释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古代的“正字”、“正名分”阶段;近代现代的“以名正名”、“以名正实”阶段;近十年对于“正名”问题的语言哲学阐释及政治哲学阐释阶段。  相似文献   

6.
王磊 《文教资料》2007,(5):92-93
“正名”是孔子的重要主张,历来对它的解释可分为语言学解释与政治学解释两种,两种观点相互对立。本文认为语言与政治在孔子那里并不矛盾,孔子试图通过“正名”达成“真”与“善”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孔子是我国古代最早提出“正名”的思想家,他的“正名”是为“正政”服务的,同时,他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逐步意识到思考的重要性和推论的作用。总之,孔子的“正名”思想和推理方法不仅对儒家正名逻辑思想的建立和发展有重要作用,而且对中国逻辑思想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孔子姓孔名丘,说来也是老熟人了。但是,我们尽管“熟悉”他,却不一定认识他。万恶的“四人帮”,出于篡党夺权的需要,粗暴地践踏历史,大搞“古为帮用”,把思想理论是非全搞乱了,尤其是对孔子的认识和评价,更是帮腔十足、邪说充斥。孔子被他们当作“敲人砖”而被“敲”得面目全非!以华国锋同志为首的党中央,一举粉碎了“四人帮”,拨乱反正,大干快上。现在,是还孔子以本来面目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9.
“名”是墨辨学说中一个很重要的逻辑概念。春秋时代,老子、孔子尽管都提到了“名”,但他们都不是从典型意义的逻辑角度来阐述名的。到了《墨辨》,名的逻辑意义才得到深入的科学的阐述。本文试图从传统逻辑的角度,就名与实的关系、名与语词的关系和正名与定义等三个  相似文献   

10.
邓析的“刊名之辩”是我国概念之“名”的发端,邓析对“名”的双重作用都有所注意,但其理论分析不够深入;孔子的“正名”论正式提出了“名”这一范畴,并侧重考察了概念之“名”的规范作用;墨子把“名”与“实”对举,提出“实”的范畴,侧重考察了概念之“名”的摹写作用。先秦哲学发展到墨子,概念之“名”得以确立。  相似文献   

11.
在古代,一些文化名人曾被他人或自己喻为“丧家之狗”。孔子是第一个被喻为“丧家之狗”的文化名人。《史纪·孔子世家》:“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郑人将孔子比喻成“丧家之狗”,这是对孔子鼓吹先王之道、四方游说而到处碰壁的讥讽。孔子对此苦笑着说:“说我是丧家狗,对啊!对啊!”他以此表达了自己不遇“明主”、壮志难酬的感慨。有关孔子被郑人比做“丧家之狗”一事,宋朝一些诗人在诗中有所提及…  相似文献   

12.
孔子逻辑思想有其中庸主义逻辑底蕴:“思”具有中庸逻辑发轫基础;“正名”思想具有“中道”认知内涵;推理思想也有其中庸的逻辑基点与精神内核。通过对孔子“思”、“正名”、“推类”等逻辑思想的中庸基础进行进一步理性刻划,从而将中庸主义作为孔子逻辑思想体系的方法论原则与策略性素质。  相似文献   

13.
本文着重探讨分析孔子正名学说的逻辑价值。作者认为它在逻辑概念、命题(判断)、推理、逻辑规律诸方面都有开创,为正名逻辑开了先河。文中并论述了如何正确对待孔子正名学说中体现的逻辑思想,强调应当认真研究、承继其有益的东西。  相似文献   

14.
荀子被认为是先秦最有成就的逻辑学家之一,在中国逻辑史上有重要贡献。荀子的逻辑思想主要集中在《荀子.正名篇》当中。《正名篇》的杰出贡献是“概念论”。精辟的“概念论”,使《正名篇》堪称不朽。《正名篇》中关于“名”的论述从提出,到作用,到名的分类,非常细致,值得我们作进一步的探究和考察。  相似文献   

15.
孔子的逻辑思想有其内在的中庸主义价值取向:“思”具有中庸逻辑发轫基础;“正名”思想具有“中道”认知内涵;推理思想也有其中庸的逻辑基点与精神内核。通过对孔子“思”、“正名”、推类等逻辑思想的中庸基础进行进一步理性刻划,从而将中庸主义作为孔子逻辑思想体系的方法论原则与策略性素质。  相似文献   

16.
孔子的一生,是为维护和复辟奴隶制栖栖遑遑、东奔西跑的一生。抓教育,就是他从事复辟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在阶级社会里,教育作为上层建筑的一个部门,从来都是阶级斗争的工具。刘少奇和林彪一类骗子也把教育作为复辟资本主义的重要工具。他们和历代反动派一样,把孔子捧上了天,叫嚷要“大书特书”孔子在教育史上的“划时代的功绩”。为了彻底揭露这些“坏种”的丑恶面目,就需要挖他们的祖坟,彻底揭露孔子办教育的反动目的,剖析孔子的反动教育路线,看看孔子究竟是哪个阶级的教育家!  相似文献   

17.
被中国历代反动统治阶级捧为“圣人”的孔子,曾经竭力鼓吹“恕道”,来欺骗人民。事隔二千四百多年,叛徒、卖国贼林彪之流又拣起了“恕道”这个破烂,大肆兜售。林彪和孔子是一丘之貉,对于他们鼓吹“恕道”的鬼把戏,必须彻底戳穿。孔子提倡的“恕道”究竟是什么东西呢?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相似文献   

18.
孔子是"正名"思想的开创者,他最早提出要以"名"正"实".荀子是正名思想的集大成者,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正名思想体系.由于荀子继承了孔子的正名思想,因此,孔子和荀子的正名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相似性.但是,荀子的正名思想与孔子的却不尽相同,在某些方面甚至相悖.这主要表现在名的起源、制名原则、名实关系、正名方法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正名"思想是孔子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孔子视"正名"为为政的首要大事.虽然孔子的正名思想在当时并未能使已崩坏的礼乐得到回位,达到其正名的目的,但却立下了一块不朽的碑永存后世.受孔子正名思想的影响,刘勰有感于"文"乱而给"文"正名,写下了不朽文论经典--<文心雕龙>.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不同意学术界对孔子“正名”思想的批判态度。认为孔子的“正名”思想旨在使君臣各尽其职、各行其道,建立有序的社会政治秩序和社会生活秩序,这客观上有利于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孔子所要正的“名”是从“实”中总结出来而确定的“君”“臣”“父”“子”的含义,并在此基础上纠正“名”与“实”之间的混乱现象,赋予具有这些名称的人应有的权力和义务。这是符合当时社会政治生活的客观实际和社会进步要求的。这一创见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