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大学德育的根源与方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是培养人的主要场所。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是每一个学校首先要面临的问题,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根本问题,这也是各国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美国一直标榜自己是世界上最自由,最民主的国家,有人误认为美国大学也是绝对自由、没有德育的。的确,美国大学至今没有一个统一表述的德育目标,也没有采用“德育”或“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明确概念。但实际上美国很重视意识形态的工作,很重视政治观、价值观。教育在其整个大学教育中有明显的德育倾向,并随着社会的变化而不断加强对德育的研究。其中包括对大学德育的方法与途径的研究颇有成效。一…  相似文献   

2.
李照清 《教书育人》2006,(10):94-96
学校是培养人的主要场所。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是每一个学校首先要面临的问题,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根本问题,这也是各国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美国一直标榜自己是世界上最自由,最民主的国家,有人误认为美国大学也是绝对自由、没有德育的。的确,美国大学至今没有一个统一表述的德育目标,也没有采用“德育”或“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明确概念。但实际上美国很重视意识形态的工作,很重视政治观、价值观。教育在其整个大学教育中有明显的德育倾向,并随着社会的变化而不断加强对德育的研究。其中包括对大学德育的方法与途径的研究颇有成效。  相似文献   

3.
路径依赖理论完全可以应用在教育领域。源于杜威“张扬学生个性和主体性、反对强制性灌输”的当代美国大学德育的路径依赖进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其实效性非常明显。当代美国大学德育路径依赖的启示有:大学德育要高度重视路径的初始选择,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培养学生的个性,要注意充分运用隐蔽性教育,要注意多学科德育渗透,全社会要形成德育合力。  相似文献   

4.
美国大学的道德教育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刊本期以较大篇幅发表张晓明同志的这篇论文,不仅是因为目前如此全面系统地研究美国大学道德教育的文章尚属少见,而且主要是由于本文用大量事实澄清了美国大学无德育的错觉,说明美国大学也是把德育放在极为重要地位的.文章通过对美国大学道德教育的社会背景和基本内容的分析研究,比较充分地揭露了美国大学教育的阶级实质;文中介绍的美国大学进行道德教育的多样化途径和方法,对于我们高等学校改进和加强德育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大学校训是大学办学理念的凝练和大学精神的象征,各国都十分重视大学校训的拟定和校训精神的培育。美国大学校训虽然没有明显的"道德主义"话语,但却很注重大学校训德育功能的发挥。美国大学校训特征、发挥德育功能的途径,对我国大学校训的德育功能发挥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美大学德育的比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谢雪 《教育探索》2002,(8):74-76
本主要分析了我国和美国大学教育的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途径的异同,从而得到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美国大学目标明确,内容丰富、实用,途径开放,方法巧妙隐蔽,既灵活多样、实效性又强。研究美国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成功的经验与做法,对提高我国高校德育实效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邵艳 《文教资料》2011,(1):148-149
现代大学生需要生命关怀。高校德育生命关怀的缺失包括:高校德育坚持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导致生命关怀的缺失:高校德育内容单一、抽象和封闭忽视生命教育:高校德育模式由“知识性德育+日常性德育”组成漠视生命关怀教育;高校德育的方法过于简单没有发挥道德教育的规范导向作用。要实现高校德育生命关怀,我们必须坚持“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的统一:构建以生命关怀为主体的现代德育的内容体系:改进传统的道德教育模式,重视生命关怀教育;构建生命关怀教育平台。  相似文献   

9.
美国大学核心课程是在美国大学通识教育理念指导下的一种课程理论和实践,是美国大学几百年来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历史结晶。特别是哈佛大学的核心课程,已成为美国乃至世界的各个大学学习效仿的榜样。本文致力从“中介”和“平衡”的角度来理论分析美国大学核心课程的理念:作为“中介”的核心课程,它既是通识教育理念的反映,同时表现为通识教育得以实践的形式和途径,使通识教育具有了可操作性和得以实现的可能;作为“平衡器”的核心课程,它致力于维护社会发展的需要、知识的时代特征、学生的需要三方面的平衡,体现了“以人为本、立足知识、服务社会”的宗旨。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我国对高校德育的隐性教育研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对显性教育的强调也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近些年,研究隐性教育的学者虽然多了起来,但这些研究片面强调隐性教育作用者居多,有“矫弯过正”的嫌疑。笔者认为,高校德育要把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有机统一起来,从而探索出一条“双腿走路”、“两翼互动”、“彰显特色”的高校德育模式。  相似文献   

11.
上海市市东中学是一所百年老校。2007年,学校提出“人文德育,百花齐放”的办学理念。其核心思想是把“人文德育”作为整个学校教育的精神内涵,作为一切教育的起点和核心价值,同时也作为评估一切教育行为的根本。百花齐放是教育形态和教育行为的多元化,是人文精神引导下的教师、学生和学校的全面发展。没有人文德育,百花齐放就会失去其价值引导;而没有百花齐放,  相似文献   

12.
一、追求德育目标的基础化,避免伪崇高化:“顶天”与“立地”教育相辅相成 当前德育困境重重,归根结底还是当前的德育无论是德育目标,还是德育形式、德育内容、德育方法等,缺乏针对性,不是为学生量身定做,因而没有落地生根。德育要从“天上”降到“人间”。如果说“人”是由简单的“撇”和“捺”组成的,不妨也可以说“人”就是由“顶天”的一“撇”和“立地”的一“捺”组成的,忽视哪一个,“人”都不能成其为“人”的。  相似文献   

13.
美国大学学分制的发展历程与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梳理美国大学学分制的发展历程,发现其特点是:美国大学学分制是德、英、美三国大学教育制度的融合;“学术自由”的思想始终贯穿于美国大学学分制衍变过程中;美国大学学分制不断在实践中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14.
学科德育渗透是学校德育工作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学校是以教学活动为主要特征的.教书育人是学校在教学活动中进行德育的基本规律。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作了“教育性的教学”和“教学性的教育”的理论概括:“教学如果没有道德教育,就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教育”;“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失去手段的教育”。原苏联教育家加里宁也指出:“教师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  相似文献   

15.
一、“生本德育”的实质1.“生本德育”的定义。生本德育”是指“以生为本”的现代德育观和方法论、是指以学生为教育本体的学校德育 ,“生”指学生 ,“本”为人本、本体。“生本德育”是指学校德育理念、德育思想、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等均以学生为本体、为根本的出发点。以教育对象为本体 ,围绕学生的伦理道德价值取向、主体精神实质特点、行为实际表现而展开和实施。它既是德育理念、又是德育实践 ,且区别于传统的“师本德育”。就大德育观而言 ,学校德育其范畴 ,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及法制、纪律教育等。无论…  相似文献   

16.
美国大学公民教育已有二百多年历史,经历了由盛到衰、重新重视、纵深发展等曲折发展过程。当代美国大学公民教育具有明确的目标、具体的核心内容和多样化的实施方法与途径。总结其历史经验如下:美国大学领导和师生一直重视公民教育的理论和实践,选择的公民教育目标和内容与时俱进具有多元性,公民教育具有实践指导性和务实性。它对我国大学的启示意义在于:充分肯定公民教育的重要地位和意义,处理好它与思想政治教育、德育等的关系,大学公民教育要有务实的教育目的和适切的教育内容,大学要建立广泛的大学生公民社会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17.
一、确定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强化德育首位意识党的教育方针明确提出,学校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除努力锻炼培养和开发学生的智能外,必须花大力气抓好学生的德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以保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和人才培养的“综合质量”。为适应我国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化,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德育”就没有“智育”。德育的功能主要是在政治上、思想上起导向作用,德育要抓“两个道路的教育”,即国家要走社会主义道路,个人要选择为人民服务的人生道路,这是柏育的政治导向…  相似文献   

18.
一、追求德育目标的基础化,避免虚伪崇高:“顶天”与“立地”相辅相成 多年来我们的道德教育一直存在“倒金字塔”的现象,在小学进行的是共产主义教育,中学进行的是社会主义教育,大学进行的是爱国主义教育,研究生进行的是宿舍明教育,留学生进行的是热爱家乡教育。观注这些德育目标的制订,不难发现,小学、中学各阶段的德育目标,并不是学生当前最迫切需要提升的,不是现阶段所能认识和能够达到的。德育目标远远超越于鲜活的现实生活,最终学生既没有能坚强“顶天”,也没有能扎实“立地”,到研究生阶段最需要的却是“宿舍明教育”,需要补上学生寄宿生活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就不足为奇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汪圣波 《教师》2011,(18):10-12
和谐德育是以引导教育者掌握德育规律,提高育人能力,从而促进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及整体素质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模式。传统和谐德育是指以“天人合一”“天人和谐”“以和邦国”“以谐万民”“人我和谐”“群己和谐”“和而不同”“和而不流”“和必中节”“仇必和解”为主旨思想的道德教育体系。现代和谐德育是一种以促进主体和谐发展为目标,以和谐的德育机制、德育策略为内容的道德教育体系。传统和谐德育与现代和谐德育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产生的社会背景、教育观念、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的过程、教育的途径和方式、教育模式、教育的评价体系、教育社会效用等九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教育家高震东说过:“智育如果没有德育做基础,智育就是犯罪的帮凶;体育没有德育做基础,体育就是暴力的前卫;美育没有德育做基础.美育就是腐化的催化剂。”因此,我在多年的带班过程中着力探索“以情感教育为基础,以智力教育为核心,以道德为根本”的管理模式。形成了“既严格管理又科学灵活”的管理风格。下面就我班的德育工作谈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