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古代的职业教育一直以来缓慢地发展,墨家教育思想中"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兼相爱"、"人人可教"、"述而作"、"知行合一"教育理念,对我国当代职业教育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说"所于"〉三续》里,笔者曾举出《吕氏春秋.去尤》篇"尤乎爱"的三种变化形式,即"尤乎爱"、"所乎尤"、"所尤"。也曾说其中"所乎尤"包括两步变化:一步是"乎"提到动词"尤"之前,一步是"乎"提前后再加"所"才形成"所乎尤"。所以连同"尤乎爱"和"所尤"共为四步变化。现在笔者又找到了"所归"这四步变化各自  相似文献   

3.
孟贲不易勇     
人谓孟贲(bēn):"生乎,勇乎?"曰:"勇。""贵乎,勇乎?"曰:"勇。""富乎,勇乎?"曰:"勇。"三者,人之所难能,而皆不足以易勇。此其所以能慑三军、服猛兽故也。——《尸子》皮皮猪卡通编绘  相似文献   

4.
古代汉语的句尾语气词"乎"有诸多用法,基于此,旨在对《吴越春秋》中句尾疑问语气词"乎"进行穷尽性描写,以说明本书中"乎"表示反诘语气的用法。  相似文献   

5.
学校发展,教师为本.青年教师不仅给教师队伍注入了新的活力,更是学校发展的"潜力股",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希望所在.青年教师在专业化成长道路上要有四个"多一点"的思想. 定位要高,起点要低,每天进步多一点.《论语》云:"求乎上,则得乎中,求乎中,则得乎下."一个人定位的高度决定着自我发展的广度和深度.没目标的人,就如同冬天的枯叶,只能随风飘荡,没有任何生机和希望.一名好的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职业理想,才能让学生认可,才能使自身的价值最大化,实现自我价值的增值.  相似文献   

6.
写以上所讲"游"、"悟"、"记",都是写的准备过程.一般说来,前面三个过程准备充分,"写"起来就会得心应手."写",是把自己感受到的蕴藏在自然界中的优美情趣,用笔墨反映出来,表现出来.明代王安道在《华山图序》中写道:"由是存乎静室,存乎行路,存乎床枕,存乎饮食,存乎外物,存乎听音,存乎应接之隙,存乎文章之中……"王安道画华山,是把华山景物放到整个精神生活里面去,经过不断揣摩、反复洗练,执笔时"但知法在华山,竞不知平日之所谓家数者何在".他用全部身心去完成有名的华山写生作品《华山图》,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相似文献   

7.
"乎"字是<马氏文通>介字卷和助字卷论述最为详尽虚字之一.介字"乎"有表比较、介引转词、表示受动等功能,助字"乎"既可助句,也可助字.对"乎"的研究是<文通>虚词研究的一个重要成就.  相似文献   

8.
"独"在春秋末期就已经由动词语法化为反诘语气副词,这为"独不+VP+乎/邪/与"构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这一格式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独不+VP+乎/邪/与"是由反诘语气副词"独"+否定副词"不"构成的、以听话人为话题焦点的反诘构式,符合人际修辞的礼貌原则。它不仅能够维护语言交际双方的面子,也能表现出说话人对听话人的诘责、鞭策或劝告。由于语言发展遵循简约原则,加之由专职反诘副词构成的"岂不+VP+乎"成为主要反诘构式,"独不+VP+乎/邪/与"构式便逐渐退出了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9.
黄倩芸 《现代语文》2007,(10):33-33
《论语》中的疑问语气词出现的次数大概如下表所示(忽略固定结构和语气词连用): 由上表可见,《论语》中使用较多的疑问语气词是"乎"和"与".下面分别加以论述: 一、乎 疑问语气词"乎"字,表示纯粹的疑问."乎"字译成现代汉语,有时要译成"吗",有时要译成"呢".  相似文献   

10.
河北霸州方言后缀"乎"构词能力强,使用范围广,既与冀鲁官话定霸小片、天津小片以及北京官话怀承片的"乎"缀具有一致性,同时又衍生出了一些霸州方言所特有的"乎"缀词。以后缀"乎"所依附的词根词性为分类标准对其在霸州方言中的构词形式、表义作用以及语法功能进行详细阐述,可以为过渡地区的方言词缀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江湖”与“庙堂”:湖湘文化的历史吊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湘文化对湖南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透过二千多年来湖湘文化的发展嬗变,不难发现,湖湘文化有着一种江湖文化的特质,近代以前,湖湘文化的发展得益于流寓湖南的一批文人;近代以来,湖湘文化的每一次发展都与中国社会大变革有关。在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初,湖湘文化发展曾经辉煌一时,达到一个新的高度。然而,经过毛泽东时期的一起一落之后,离开了庙堂的湖湘文化应如何发展下去便成为一大课题。  相似文献   

12.
胡瑗"明体达用"教育思想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瑗顺应宋代社会政治、经济、教育的发展需要,在继承儒家教育传统基础上,创造了“苏湖教法”。胡瑗把“明体达用”作为“苏湖敦法”的核心,以此选育人才,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胡瑗的“苏湖教法”成为了宋代主流的教育方法,胡瑗的“明体达用”也成为了宋代主流的教育思想。在教育急剧变革的今天,我们从哲学的角度审视胡瑗“明体达用”的社会价值就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作诗如作文"是胡适为新的诗歌品种提出的艺术陌生化标准,其关乎百年中国诗歌发展却又利弊兼有、迭招物议.本文立足于世界诗歌主潮的大背景,借鉴陌生化的方法和理念,着重探讨宋诗的"以文为诗"对于新诗理论建构的意义,并对胡适为何要"旁逸斜出"地提倡"作诗如作文"试作解释.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胡”“洋”语素词的考察,论述了含有“胡”“洋”两词语素的词中保留着中外文化交流的重大事件和许多事物传入中土的大体时间、路线。众多带“胡”“洋”语素的语词记录了早期汉民族优越的民族心态和后来自卑、自信心不足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5.
秦灭巴蜀后对巴蜀进行了积极地经略与治理,因为政苛酷,爆发了“白虎为害”的反抗斗争,它具有巴人起义、复国运动及民族斗争的多重倾向,秦行民族分化政策致“夷人射虎”,使巴人分化为白虎夷与白虎复夷,影响了其后巴人土家族白虎信仰及风俗的变异。  相似文献   

16.
胡锦涛对"三农"问题的理论创新主要体现在:在"三农"地位上,提出"把解决‘三农’问题当作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在政策措施上,实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在发展方略上,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方略;在发展阶段上,提出关于"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在目标任务上,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胡锦涛"三农"思想的主要特征是:"三农"定位的新高度、科学理论的系统性、理论风格的求实性、施政措施的多样性、价值取向的以人为本性。  相似文献   

17.
"老虎笙"是楚雄彝族珍存的文化遗产,应深入发掘研究,向申报中国和世界文化遗产努力;从文化遗产保护的视角审视"老虎笙",应从五个方面人手.解决好五个方面的问题:文化本体与生态环境保护、"老虎笙"所蕴涵的文化价值观构建与传承、坚持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保护一体和互动原则、"老虎笙"所在的社区与文化主体组织与利益协调以及借助旅游业适度进行产业化运作.  相似文献   

18.
"老虎笙"是楚雄彝族珍存的文化遗产,应深入发掘研究,向申报中国和世界文化遗产努力;从文化遗产保护的视角审视"老虎笙",应从五个方面入手,解决好五个方面的问题:文化本体与生态环境保护、"老虎笙"所蕴涵的文化价值观构建与传承、坚持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保护一体和互动原则、"老虎笙"所在的社区与文化主体组织与利益协调以及借助旅游业适度进行产业化运作。  相似文献   

19.
作者对胡晓风的《由马克思“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论述引发的思考》一文“从五个问题对经典马克思主义作出了思考”的观点和结论——评述,认为胡文曲解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割裂了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理论论述,忽视了青年马克思和成熟马克思思想逻辑发展一脉相承性,其实质是为了推行“民主与社会主义相融合”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