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情态助动词shall与should在英语中使用较为频繁的两个单词,这两个单词含义丰富,而且是两个意义模糊的词,其使用方法也具较模糊性,但它们在英语使用中含义是极其精确的。因此,在翻译和使用shall与should时,学习者要根据它们所处的语境.正确地使用和翻译两者。  相似文献   

2.
用英语提"建议",表达非常灵活。在不同的情景下,应使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请看:一、should或ought to should和ought to都是情态动词,后跟动词原形,意思是"应该"。二者常可互换,只是ought to比should的语气强一些。例如:  相似文献   

3.
采用语料库对比分析法,从语义分布和搭配形式两方面来探察中国英语学习者对should一词的语义使用情况。试回答三个问题:(1)should的道义情态意义与认识情态意义在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论文中的分布情况如何?(2)与本族语者相比,中国英语学习者在should的前后搭配形式上存在哪些特点?(3)哪些因素影响了中国英语学习者对should的语义使用?研究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过多地使用should的道义情态意义;在搭配方面,过多地使用we should、you should以及should后接主动语态的句式。这说明,在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议论文中,should多用于发出号召,强调人的责任和义务,语气较为主观和生硬。中国英语学习者在should的语义使用方面呈现出的特点可能与母语及教师的语言教学有关。  相似文献   

4.
进入21世纪以来,英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使用,国家也逐步加强了对英语教学的重视,中国的英语教育普及率在亚洲也是首屈一指.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仍然会发现一些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就是学生的"哑巴英语".笔者认为,"哑巴英语"的部分原因在于英语课堂上对汉英语境认知与文化背景教学的欠缺,我们应该在英语语言教学中加强中英文语境认知和文化背景介绍.教学时不但要教授语法知识,同时还要重视语言及其文化背景的"潜台词",让学生理解文中的真实含义,以便作出正确回应.  相似文献   

5.
不少同学在做阅读或听力理解时常因为对“should”的理解不准确而丢分。其主要原因在于对“should”的认识仅限于它是“shall”的过去式以及它能表示义务、责任等,相当于汉语里的“应该”;殊不知它除了以上两种含义用法外,还有很多其他的意思和用法,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一、意义我们所说的"意义"即有效教学应该对学生的发展有价值,有作用,有效果。笔者认为,有效学习首先应该是"意义"学习。作为"意义"学习的有效教学应该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第一,学生具有一种意义学习的意向;第二,学习内容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和潜在意义;第三,教师的教学行为和策略是有意义的,能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7.
快乐教学法的前提是教师要对学生充满爱,在爱的感召下为学生设计轻松快乐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当然,我们并不是在浅层次地使用快乐的含义,笔者认为快乐的定义应该具有深刻的含义,那种经历奋斗之后的成功体验才是更深刻的快乐。本文介绍了几种快乐教学法,让学生在快乐的体验中学到知识。  相似文献   

8.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这样的情况;老师在课堂上讲得很多,似乎分析得也很透切,可学生在阅读中对语言文字的感受仍没有多少灵性、悟性.如《大学英语》精读第二册第三单元课文中有这样一个句子:“Were it left to me todecide whether we should have a govermnent without newspapers or newspapers with-out a government.I should not hesitate a moment to prefer the latter.”这一句应该译为:“倘使让我来决定,我们是应该有一个政府而不要报纸呢还是应该有报纸而不要政府,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学生能把这一句译成汉语,却不明白作者为什么用“a govern-ment without newspapers or newpapers without a government”,不懂它的含义,更谈不上去运用了.久而久之,学生对那些规范的语言,表现力强的语言积累就少,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领悟能力也就差了,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直觉能力,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由此看来,此时教师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该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中,尽最大努力去培养学生的语感,教给学生“点石成金”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自主性学习"的教学理念走进课堂应该说已经很久了,实事求是地讲,我们的语文课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地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应有地尊重,老师的观念推陈出新,花样众多,使得有的语文老师盲目跟从,一步步走向误区,让人心酸."自主性学习"我是这样理解的:"自主性学习"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它蕴含三层含义:"学习"含义,就是要从课文中学到一定的知识;"自主性"含义.就是学生存学习中自主获取课文中的内容;"培养"含义,就是老师在教学中教他方法,引导学生去完成"自主性学习".但是由于不少老师的错误理解,一步一步步入了误区.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是经常用的词,应该说大家并不陌生,但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不少教师(包括政治和历史教师)和学生对社会主义的含义及其在中国传播的相关历史知之较少,甚至存在一些误区。本文拟对社会主义的含义及其在中国传播做一梳理。  相似文献   

11.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3.
论《受戒》的"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曾祺的《受戒》最大的特点是“淡”,它主要表现在情节的散淡,时代背景和人物情感的淡化,语言的平淡等方面。这与汪曾祺的人生经历、思想情感和艺术追求等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16.
"囷""廛"辨疑     
~~“囷”“廛”辨疑@杜香娟$中原油田第一中学!河南濮阳457000~~  相似文献   

17.
释"五"与"六"     
通过形体比较,利用同音假借原理,历史渊源法,阐释出“六”与“庐”的关系,即“六”是“庐”的初,从字族学角度,利用形训和历史推源法,揭示了“五”族字的乳化关系,并推究出“五”的本就是“抵牾”之义。  相似文献   

18.
现代人类学的开端,可追溯到19世纪,但人类学作为现代科学真正被确立起来,则要到20世纪20年代。长期以来,学科内部由于理念不同逐渐分野,形成两大主要分支,即以英、法两国为首的社会人类学,和以德、美两国为主的文化人类学。两派虽在学术理论、方向、思考方式等方面有所分歧,但并不妨碍他们各自为人类学学科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本文旨在介绍两派的主要学术观点,以及在人类学四大领域研究当中的理论实践。  相似文献   

19.
20.
北朝民歌《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中的"扑朔""迷离"作何解释,历来众说纷云莫衷一是。笔者认为,归纳起来,不外乎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扑朔",即"缩动"或"爬搔"之意,为兔走时足伸缩之貌;"迷离",即"朦胧",为眼色朦胧。第二种:"扑朔",形容雄兔脚上的毛蓬松的样子;"迷离",形容雌兔的眼睛被蓬松的毛遮蔽的样子。本文对这两种说法作了较具体深入的评析,并赞同第一种说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