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绿色、环保、低碳、生态的引导下,人们开始寻求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绿色节能建筑应运而生。绿色节能建筑有效改善了传统建筑粗放型、浪费严重、对环境不友好等问题,符合当代节能、高效、生态的建筑理念。由于绿色节能建筑在中国发展时间较短,仍存在生态意识淡薄、建筑生态功能不足、先进材料技术不完善、缺乏整体思维等问题,通过政府、企业、居住者等多方努力,促使生态理念深入人心,引导建设者选择环保建材、使用先进环保技术,将建筑与环境完美整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能源是发展国民经济、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物质基础.能源的紧张,将严重阻碍人们未来的正常生活、社会进步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人类的现代文明将付诸东流.客观形势要求建筑领域的节能技术引进和吸收更快迅速发展.提出了绿色建筑的环保理念.绿色节能建筑将建筑及其周围的环境看成一个有机的系统,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综合各项措施有效地节约能源的消耗,在更高的层次上实现了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经济的飞速发展给建筑业带了非常大的市场空间,对我国的国民经济也有非常大的贡献,在建筑业经济的飞速增长带动了国内的就业、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很严重的环境危机。环境与人类生活发展息息相关,能源危机、温室效应、生态危机等能源和环境问题正在影响着我们的地球自然生态和生活。生态,绿色的的建筑是营造适宜的居住环境和健康生活的必要前提,全文从节材、节能、节水、节地,绿色建筑的适用性等几方面阐述,分析了我国绿色建筑的建设与发展动向,并提出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发展绿色建筑需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如今,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建筑的实用性和舒适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有效的推动了绿色建筑工程的发展。在进行绿色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一般要遵循绿色环保、降低能耗、节能的管理理念,做好绿色建筑工程的监督管理工作,从而更好的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本文将会对绿色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给予介绍,并制定有效的预防和解决措施,推动我国绿色建筑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绿色建筑技术已经成为我国一种新兴建筑技术,对建筑行业有着很大的影响。其内包含了节能、节水、绿色技术以及环境的应用[1]。本文通过对绿色建筑的相关理念进行分析,结合绿色建筑的实际应用情况以及绿色建筑的评估机制,具体分析绿色建筑对建筑行业的影响意义。同时,还将具体分析绿色建筑技术和绿色建筑材料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6.
21世纪的建筑学是更加强调生存环境的建筑学,建筑师从"人类中心主义"伦理观念转向人类与自然生态协调发展的生态伦理观念成为必然,而在徽州大环境中做设计,对环境的重视和尊重使大力发展高效、节能、无污染的绿色徽派建筑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7.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品质的不断升华,绿色文化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在绿色建筑方面,人文理念是绿色儿建筑的核心理念,也是绿色建筑所呈现的意义的灵魂所在,时代的需求和建筑的发展指示着建筑业向绿色建筑和生态建筑发展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文章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通过对绿色建筑以及人文理念进行解读,分析了人文理念在绿色建筑中的具体体现,初步探索了绿色建筑人文理念的重要性,以期对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微观层面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8.
通过数据分析当前建筑面临的问题,提出节能绿色建筑的概念,论述了它与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具体指出节能绿色建筑的特点和涉及关键领域,阐明了节能绿色建筑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工业经济的带动下,我国的社会经济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人们的生活焕发了新容。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工业经济的发展伴随着的还有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生态破坏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健康以及可持续发展,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节能减排、绿色健康的设计理念,并迅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绿色设计理念进行了概述,分析了绿色设计理念的原则,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绿色设计理念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以期更好地推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
<正>20世纪60年代,美国建筑师保罗·索勒瑞首次提出生态建筑的新理念。自此以后,以节能环保为内核的绿色建筑领域就在不断发展壮大。20世纪70年代,有组织的绿色建筑运动开始出现。随后,在1992年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与会者第一次比较明确地提出"绿色建筑"的概念。进入21世纪后,节能和环保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词之一。据统计,全球能源消耗主要来自工业、建筑、交通3个方面,建筑行业的能耗占全球总能  相似文献   

11.
住宅小区园林环境景观的基本理念应该是以人为本,为住户提供舒适宜人的环境。居住小区中环境景观的设计应从居住区绿地植物配置、垂直绿化、建屋顶花园等方面着手.通过设计师的精心设计创造更人性化的人居绿色空间。  相似文献   

12.
绿色建材是比较理想的建筑材料,是改善人居环境,实现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保证。当下绿色消费的理念已逐步深入人心,绿色建材浪潮的兴起是一种必然的趋势,通过分析国内外绿色建材浪潮兴起的状况和动因,提高人们对绿色建材的认识,认清绿色建材发展的态势。  相似文献   

13.
结合闽南沿海地区的气候环境,探讨闽南沿海地区绿色农村住宅在建筑选址布局、建筑造型、围护结构节能技术、可再生能源利用和雨水回收利用5个方面的技术措施,提出闽南沿海地区绿色农村住宅的适宜设计技术。研究表明:闽南沿海地区绿色农村住宅可通过居住区的绿化,行列式的建筑群布局,合理的建筑遮阳和自然通风采光设计,外墙自保温隔热设计,外窗和屋顶的隔热设计以及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开发和屋面雨水回收利用设计来实现节地、节能、节水、节材的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14.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是一个综合性强的专业,其任务是通过设计、运行、维护建筑设备系统,对室内环境进行控制,从而营造一个舒适、健康、安全的室内环境。随着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的不断发展,专业的内涵不断发展延伸。其中专业写作能力成为职业发展中的不可或缺的专业技能。南京工业大学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对本门课进行了实质性教学改革,将单纯的写作能力的培养扩展为对学生批判思维能力、交流表达能力和写作论述能力的全面训练,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将来在科研、工程以及其他相关领域内的竞争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The concept of the green building as sustainable construction has continuously been studied,developed and distributed.Technologies to realize the green building to use less energy,while protecting the ...  相似文献   

16.
本篇论文从构成建筑外立面的元素为出发点,探讨建筑外立面节能设计的方法,倡导新能源在建筑外立面设计中的使用。  相似文献   

17.
水资源是目前全球各个国家最关注的问题,且随着人类素质和意识的提高,这将成为一个被永远关注的问题。因为它对人类的生存、社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本文从建筑给排水的角度出发,对其环保、节能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在建筑物中环保节能的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对建筑给排水系统设计和施工过程当中应该采取的部分相应技术手段做了试探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羌藏两族民居给现代室内设计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羌藏两族的民居,具有神奇的艺术魅力,同时蕴藏着深厚的节能环保的生态建设理念。现代室内设计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而不断繁荣,但在节能环保等方面却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羌藏两族民居充分适应自然、利用自然、就地取材等强烈的环保、节能意识应成为现代室内设计的主流方向,形成人类、自然、社会和谐共生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秦汉时期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业开发的高潮期,同时也是古代第一个灾害高发期。生态环境的质量大不如先秦,对生产生活产生诸多影响,有识之士为此各抒己见,形成的生态思想对环境保护和社会治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系统探讨秦汉生态环境思想的历史地位及时代意蕴,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传承中国古典文化,对于当今的生态文明建设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人是自然环境的产物.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就是对人类自身生存环境的破坏.工业化在空前增进人类财富的同时,也制造了空前的环境危机.环境权正是这种环境危机和对环境危机反思的产物.国际社会为保护生态环境和确立作为一项新型基本人权的环境权,付出了持续的努力,取得了很大的共识.中国自古就有敬天保民、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但在追求工业化进程中,中国的自然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农民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亿万农村人口尚生活在有害的环境中.确立以环境权为中心的环保理念,尽快改变农村恶化的生态环境,确保每一个人生活在健康、安全和舒适的环境中,是当代中国一项十分迫切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