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自强”思潮是伴随着“向西方学习”的思想而形成的自强自立、振兴中国的新思潮。它萌芽于19世纪40年代地主阶级经世派林则徐和魏源提出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经过太平天国农民阶级领袖和洋务派的发展,以19世纪七八十年代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提出的“变法自强”、“振兴”中国为标志而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2.
“黄祸论”、“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是不同时期西方针对中国提出的理论。其内容差别很大,有的甚至是自相矛盾,也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但是,它在西方的影响极其深远,它代表了不同时期的西方人对中国的观点。对中国有较大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和合”文化主张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具有丰富的辩证思想,它决定了我国历史上对于国家统一的诉求。西方近代统一民族国家的建立,结束了西方各国内部的长期分裂状态,黑格尔的世界历史理论是对这一历史进程的思辩表达,它与中国文化中的“和合”观念有很多暗合之处。在批判继承黑格尔历史辩证法的基础上,马克思形成了自己的世界历史理论,它与中国文化中的“和合”思想一起构成了我们构建和谐世界的理论渊源。揭示西方文化中的“世界历史”理论与我国文化中的“和合”思想的内在关联,能为我们正确处理各种现实问题提供一个新的价值参考。  相似文献   

4.
顾名思义,“思想化史”涉及的中心命题是“思想”与“化”。在当代西方人社会科学领域内,最纠缠不清的应该就是“思想”与“化”了。其实“思想化史”的界定是很简单的,它被翻译成英为intellectual history,从这一点上看,“思想化史”包括人对自然环境、物质条件的认知与适应,人对人类社会生活、组织、制度的改造与适应,以及人对已知或未知世界的想象、信仰和崇拜,也包括人对自身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从陶丽群的小说中可以发现一个常见的叙事结构,即“出走一迷茫一回归”。在“出走”和“迷茫”两个环节中反映了“出走”的这个群体在外在物质条件驱使下的无奈和焦虑,而“回归”这个环节则代表了这个群体为解决焦虑而做的努力,但这个“努力”是无用的,只有精神上的“回望”才能解决这个焦虑。  相似文献   

6.
“民彝”是李大钊为追求时代潮流、将中西方思想有机融合而提出的内容十分丰富的概念。它是一个国家、民族长期共同生活中形成的风俗,礼仪、习惯、道德等的总和;伸张、扩展是其特性,可能被压抑、障蔽,但最终会“发扬光大至最高点”;它实质是关于“人”与政治、社会历史之间关系的理论,它尊重和强调个体——“我”的自由发展。“民彝”思想的渊源主要是中国明清以来的风俗决定论和英国十九世纪中后期出现的政治思想。  相似文献   

7.
与在西方学科体系中的地位相比,“文化学”在中国现代学科建立的过程中,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发展”.这是中国学人在近代知识转型背景下主动“建构”的结果.西学的学科概念、学术理论和学科形式,启发和推动了中国学人对于“文化学”的建构.经过西方的“文化”概念和“文化学”学科概念的输入,一部分中国学者在西方学者理论的基础上,就“文化学”的学术理论进行综合,力图使得“文化学”作为独立的学科建立起来.他们的努力在当时学术界和教育界产生了一定影响,也受到西方学术界的关注.但由于外部环境和学科内部发展的制约,“文化学”的建构效果有限,并未真正成为一门公认的实证的科学.“文化学”在民国时期的“建构”,为近代中国的知识转型提供了一个既显示共性、又体现特征的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8.
巴赫金,一个传奇性的人物,其多舛的命运似乎更加重了他作为思想家的理论地位。西方艺界曾为他先知般的理论敏感而轰动、争议。随着西方艺思想的不断引进,中国语境之中,巴赫金的一系列思想如“对话”、“狂欢化”理论逐渐得到系统阐述。“对话”理论频繁出现于理论家的口端笔际,学刊物中更是数见不鲜。面对诸种矛盾、分歧及权力运作,“对话”因采取一种心平气和、严肃公允的理论态度。承诺一种充满弹性、皆大欢喜的结局,而似乎成了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但任何一种理论的过度征用必然导致它自身的萎缩,“对话”理论正面临着本体化的危险。不仅如此。巴赫金语境下的“对话”理论自身,也并非无懈可击的自足体,细考之下,  相似文献   

9.
一、一个史学新领域“历史无用论”是西方现代科技高度发展后一个流行观念,中国现代化既然以西方为榜样,也就不可避免地受到“传染”,它的主要观点是:人们可以运用技术对人类现象进行处理、设计和研究,而不一定需要历史。针对这个观点,同样在西方出现了一种新的历史观念,即努力捍卫历史在现代社会的价值和作用,这就是“即时史”研究。所谓“即时史”研究,就是对那些还处于动荡和变动不定的历史事件的研究,这个领域确实是传统史学的死角。比较早关注这一研究领域的是法国年鉴派历史学家布洛赫,他认为,对“即时史”的研究兴趣,不是为了给自己…  相似文献   

10.
如果对西方人谈起孝道,保准会弄得他们一头雾水,事实上,在英文里的确有“孝”这个单词——Filial,但相信知道的人并不多。摩西十诫第五条“子女应当孝敬父母”,英文的表达是“Honoryourfatherandyourmother”,更多的是在说尊敬。而中国语境里,孝的那种顺从、谦卑、低人一等的姿态,在西方人那里是绝然看不到的。  相似文献   

11.
“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后,在七八十年的时间里,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上,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向西方寻求真理,尽管西方道路在中国行不通,但它对中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它使中国步入了近代化的历程,使中国的发展方向符合时代潮流,使古老的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因此对“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进行梳理和整合,对于近代史复习及准备高考都很重要。  相似文献   

12.
尽管中国也有“理财学”与“经世”思想,但是始终未有思想意义上的、整体看待经济系统的经济学。一百多年前,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政治经济学传入中国,在其观念冲击之下,伴随着政治和军事的巨变,几代中国学者试图以不同认知结构和话语模式来迎接挑战,重构经济学的思想体系。不过,尽管尝试以西方经济学“启蒙”中国思想,康有为、梁启超、严复、陈焕章等人具体立场与路径却迥然不同。本文由此入手,尝试分析清末民初思想界对于“西方经济学”的认知与阐发。  相似文献   

13.
“立人”思想是鲁迅早期为拯救中国危亡而提出的观点,它成为鲁迅思想的一个中心,其基点在于中国传统的“立心”思想和西方尼采等人以个体为本位的现代主义思想。重点在于个体内心的建设和人格精神的构建,即通过“立人”达到“立国”这一目的。鲁迅的“立人”思想,根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立足于当时中国现状,借鉴于西方新兴思潮,具有特定的内涵和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三步走”战略是邓小平提出的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邓小平理论体系中其他重要思想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包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主要任务的思想,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思想,走中国自己建设道路、不照搬外国经验的思想等。“三步走”战略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发展战略,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其核心思想之一就是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王洋 《黑河教育》2010,(1):55-55
“中国制造”——这个现在世界人民都熟悉的字样,但是赋予它的意义已经不一样了,“中国”这个古老而神秘的国家为世界带来了什么,而我们又对它报以什么样的评价,赋予它怎样的意义呢?  相似文献   

1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在新世纪进行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重要理论。从价值观方面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使中国共产党人从多个层面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价值追求。中国共产党人把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作为自己的历史价值追求;把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作为自己的精神价值追求;把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的社会价值追求。在过去的80多年里,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其价值追求,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奋斗,为中国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面对中国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魏源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师夷”思想,将“制夷”与“强国”有机结合起来,开启了中国近代化之先河。他提出“去人心之积患”与“筹夷情”思想,促进观念的近代化;提出“以夷攻夷”,“以夷款夷”的主张,促进外交的近代化;提出“师夷之长技”的思想,促进军事的近代化;主张创办新式工业企业,萌发发展资本主义的思想;向往西方民主制度,萌发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此外,他还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与选拔。魏源的“师夷”思想,在中国乃至亚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随着西方化的传入,中国古老的“大同”思想在基督教,进化论和空想社会主义,西方工人运动,俄罗十月革命和苏联经验的先后激发下,不断得到强化,最终形成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中国近代化过程明显存在着社会理想的“大同”化倾向。  相似文献   

19.
“元小说”在中国的传播经过了“无名”时期的翻译介绍、“有名”时期的消化吸收、“中国化”中的批评研究等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 ,“元小说”研究在中国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而这个过程同西方先有“元小说”创作 ,后对之进行命名这一历史发展特点相类似  相似文献   

20.
当前学术界,特别是社会科学学界普遍存在着话语“失语”的问题。也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文化面前丧失了独立自主的话语权利,在各个学科中,到处充斥着西方的话语。法国的福柯说的有道理,话语和权力是关联着的。话语的丧失代表着在这个领域的权力的丧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