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2 毫秒
1.
对于摩梭人的走婚文化,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视角进行分析,但一种文化现象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从摩梭人的聚居环境、经济发展基础以及宗教信仰等几个方面对这种婚配制度的形式进行了探索,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
民族生态学是研究不同民族和社会如何与他们生活的环境中各个方面,包括植物、动物、土地、森林和土壤等相互作用关系的一门科学。在四川盐源县和云南省宁蒗县交界处的泸沽湖地区,生活着至今还保留着"阿肖"走婚习俗和母系家庭制度,被人称为"东方女儿国"的民族——蒙古族摩梭人。文章主要从摩梭人原始生态学观念、独特的婚姻家庭形式、传统的认知行为方面阐述摩梭人对动植物、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分析表明,在长期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中,摩梭人在生产、生活方面所积累的丰富认识与实践经验已经成为我国生物多样、文化多样性保护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3.
梁焰 《大学时代》2006,(8):15-16
在旅游开发中,少数民族的节庆是最容易被开发和利用的旅游资源。苗族节庆文化极为丰富,是黔东南旅游开发中的亮点。作为旅游开发中重要的内容之一的苗族节庆文化,不仅给当地的苗族人民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同时还具有加强交流、保护文化、教化思想等多种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4.
底蕴深厚的文化旅游资源是洛阳旅游业发展得天独厚的优势所在.文章通过对洛阳文化旅游资源形成条件的探讨和开发现状的分析,提出今后洛阳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战略,即走以塑造精品为核心的品牌化经营战略,以文化旅游为引领的文化产业战略和以保护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5.
民族文化旅游开发和经营过程中存在大量不利于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因素,造成不良后果.运用旅游人类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通过分析民族旅游活动的开展对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影响,进而提出开展民族文化旅游应在适度开发的原则下,增强民族文化认同,重视社区居民参与度,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6.
西南自然灾害性旅游资源的文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人们对自然灾害防治措施十分重视.本文另辟蹊径,提出旅游开发利用这些自然灾害资源.自然灾害旅游资源是旅游利用的特殊资源,但文化发掘仍然是灾害旅游资源开发的核心和灵魂.本文以西南地区自然灾害旅游资源为例,分析发掘自然灾害资源的科学文化、审美文化、虚拟文化,试图揭示自然灾害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
云南彝族婚俗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多彩而独特的彝族婚俗文化资源开发潜力较大。随着云南旅游"二次创业"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彝族婚俗文化转化成文化旅游产品,民族文化资本化成为云南民族地区旅游发展、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重要途径。通过分析云南彝族婚俗文化的特点及其旅游文化价值、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云南彝族婚俗文化旅游创新开发对策,促进彝族婚俗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殷群 《课外阅读》2015,(4):247-249,263
云南大理周城白族婚俗体验休闲旅游具有旅游体验、文化传播、休闲娱乐、以人为本、审美教育的旅游价值。通过分析大理周城白族婚俗体验休闲旅游的发展现状,开发时应注意处理好白族婚俗开发和保护之间的关系、周城白族婚俗体验与其他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整合、游客与当地村民之间的关系、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认真规划,分步实施等问题,提出合理的旅游开发对策,为发展大理周城白族婚俗体验休闲旅游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清水江流域苗族聚居地受地域空间文化影响,传统婚姻模式多为村内婚、邻近婚,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外出打工潮流的进入,越来越多的青年打破原有婚姻模式。由于婚姻上有了更多的选择,地域文化视野下的通婚圈逐渐扩大至省外婚,婚姻模式的演变反映了当地苗族的婚俗变迁。  相似文献   

10.
对民族文化进行旅游资源开发是一些民族地区获得经济收益的一种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内蒙古赤峰市草原文化节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调研发现,民族文化的旅游资源开发在增加当地的经济收益的同时,为当地蒙古族的语言、服饰、饮食风俗等文化认同方面产生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雷州半岛区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州半岛地区目前仍未进入中国旅游热点区域之列,但其旅游资源异常丰富,尤其文化旅游资源,地域特色明显,开发潜力较大.文章利用空间实地调查的方法,对雷州半岛区域旅游资源文化内涵进行分析研究,明确了其旅游形象定位,并在此基础上,阐明了雷州半岛区域文化旅游开发途径,即实现文化旅游资源的空间整合;进行文化旅游产品的优化组合;实施旅游地设施和服务的协调配合以及走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在民族地区的旅游开发中,民族文化资源是发展当地旅游业的主要突破口。充分挖掘当地民族丰富的文化资源,通过文化创造,提炼出文化精品,将资源所蕴藏的无形的文化内涵渗透到具体的旅游产品设计中是天山天池哈萨克民族文化乡规划的重点内容。将哈萨克民族文化渗透到各种物象和意象的旅游产品中,并通过游客的参与使民族文化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3.
"大香格里拉旅游圈"包括四川的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西藏的昌都和林芝、云南迪庆等地,其中的核心区域被称为"康巴"地区,道孚县即位于康巴地区的中央东部地带,拥有道孚藏族民居、扎坝走婚大峡谷、玉科草原等独特的景观.但同康巴其他地区一样,道孚旅游发展时间短、基础设施落后、旅游人才匮乏.本文在大量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道孚旅游的品牌策略、文化旅游产品策略、自然旅游产品策略等,对廓清道孚旅游发展思路、开发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是旅游开发的民俗资源,也是民族文化延续重要载体.若能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不仅能够带动当地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而且还有利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文章以台江姊妹节为例,深入探讨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5.
现代旅游大潮对民族文化具有双重影响,旅游发展在弘扬目的地优秀民族文化的同时,也难免带来一些负面效应.文章指出民族文化在旅游业中的运用应走保护性开发道路,并简要探讨了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论闽粤赣边客家区域旅游合作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闽粤赣边旅游资源丰富,其中最具特色的是"客家文化"。该区共打"客家文化"旅游牌,走区域旅游合作的道路,其中包括在旅游业、旅游行政单位、旅游市场开发等方面的合作,将会促进该区旅游业及其他产业的迅猛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产权理论为理论依据,以广东连南瑶族自治县为研究区,对少数民族物质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进行了实证分析,探讨了利益权利与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在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开发中,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拥有者获得的利益权利直接影响到他们获利的满意程度,从而影响到传统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意愿。因此,政府应从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拥有者(当地群众)的自身利益出发,让他们成为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较大受益者,才能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商代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河南省商代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开发战略。开发策略主要有:对河南省商代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进行综合规划和设计;调整拳头旅游产品的思路;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走形象化发展之路;加强文化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的结合;做好旅游宣传工作,扩大文化旅游资源的知名度;以京广,京珠沿线为依托,在空间布局上形成一条由南向北游动的巨龙。  相似文献   

19.
国家旅游局在2006年把"中国乡村游"定为旅游宣传主题后,乡村旅游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推动与发展。但是目前抚州乡村旅游主存在开发过于片面,缺乏当地特色等问题。随着人民越来越注重精神层面的享受,因此乡村旅游开发应该更加注重资源的体验性、参与性,走生态旅游+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旅游之路。  相似文献   

20.
民族文化是人类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的结晶。黔东南州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而且民族文化资源是当地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民族文化资源过程,既要发掘民族文化资源,使之成为旅游文化市场的核心资源,促进旅游业发展,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又要注意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使民族文化和旅游产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