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历史教学界对史料教学越来越重视,史料的运用成为中学历史教学改革与发展面临的紧迫任务。在历史教学中加强史料的应用:一可以激发学生字习的兴趣;二有助于培养学生历史思维的能力;三有助于人文精神的培养。当然在运用史料时应遵循三个原则:科学性;适度性;趣味性。  相似文献   

2.
<正>一、问题的提出在当今历史教学注重培养历史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尤其在新的高考评价体系的影响下,历史教学越发注重史料的发掘与使用。为了培育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素养,“‘新材料新情境’已经成为了重要的命题思路”[1]。2017年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就列举了多种史料:史书、档案与文书;文集、笔记、书信与日记;地方史志;报刊;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学是中系学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三方面的问题;树立史料学观念,与外国学、古典学的联系;学术性。  相似文献   

4.
许英 《成才之路》2023,(9):97-100
新课标对现代教育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要落实新课标要求,将历史核心素养培养作为教学重点。基于此,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可采用以下教学策略:结合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小组合作学习,树立唯物史观;角色代入学习,培养史料实证意识;结合时政热点,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引入情境教学,渲染课堂教学氛围;组织实践教学,增强学生史实感悟;优化教学评价,落实核心素养培养。  相似文献   

5.
当下的现代文学教学面临着西方理论大肆“入侵”,史料大量发掘,作家作品频繁“触电”等问题。为维护文学教学的纯正,文章认为教学人员应做到以下三点:(1)引导学生穿过纷乱嘈杂的文学理论前庭,进入到宁静、温馨的文学原著阅读天地当中;(2)对史料实行拿来主义,确保与学生对话交流的是优秀的作家作品;(3)借助影像的力量,在对比解读中更好地把握优秀作家作品所传达出来的思想和情感。  相似文献   

6.
引导学生从历史现象的发展过程中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可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可让学生对史料进行拓宽解释,提出新假说,表明见解;引导学生对历史人物事件进行观察分析,学习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加深对历史事件本质的认识,培养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7.
在历史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有目的地选用翔实的史料,运用比较法进行教学易于为青年学生所接受,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通过中外文化之比较,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培养爱国主义思想;通过新旧中国政治、经济之比较,可使学生认识今天的伟大成就,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通过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之比较,可使学生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  相似文献   

8.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基础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史料和分析历史事物的原因、本质的能力;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评价历史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实事求是地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历史是一门广博的学科,有如繁星,璀璨而又庞杂;又如长河,源远流长而又多变。历史课也因为它丰富的内涵吸引了无数学生。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没有渊博的学识,是不能把历史的魅力展现出来,完成历史教学任务的。渊博的学识,对历史教师来说很大程度上就是指教师掌握的丰富的历史史料。没有史料的历史,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缺少史料补充的历史课就像只构造了框架的建筑。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的史料,除教材原有之外,有时还需要根据教学要求从课外进行补充。那么史料在教学中是不是用得越多越好呢?在课堂教学中该怎么样运用史料?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对史料的运用。  相似文献   

10.
虞骄 《江苏教育》2023,(46):14-17
史料研习是历史教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在进行史料研习的过程中,需要以学术研究成果为依托,解析史料,分清史料中的客观历史事实和作者的主观论述,做出基于史料的问题设计,并认识叙述同一史事不同史料的侧重点和相互关系。教师通过史料研习,深化对历史现象和本质的认识,以引导课堂教学的开展,帮助学生树立实证意识。  相似文献   

11.
基于史料的教学,就是师生围绕史料展开探究,通过认识史料,解读史料,形成历史意识。主要有三种模式:运用史料创设对话情境、运用史料搭建对话平台、运用史料补充对话细节。以史料为媒介进行对话,可以把对历史问题的分析放到具体的历史情境中,既有助于学生体验历史和感悟历史,也助于学生形成“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思维方式。根据近年来高考说明中的要求,我在课堂教学中也注重了对教科书中史料的运用。  相似文献   

12.
在注重核心素养培养的大背景下,初中史料教学更加重视培养学生分析史料的方法,因此对于史料的选择也应当在可靠的前提下注重可读性。报告文学作品的特点是兼具文学性与真实性,可读性强,且兼具文学价值与史料价值。《西行漫记》作为报告文学作品的代表其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可被用作初中历史课程资源,由此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历史“神入”,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深化其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讨了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首先,阐述了史料实证的概念和重要性,指出史料实证是中学历史教学的核心之一。接着,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史料分析等方面,提出了培养学生史料实证能力的具体方法和策略。最后,强调了培养学生历史研究能力的重要性,以及中学历史教学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历史意识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史料实证教学方法,提高中学历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从而培养出更具有历史素养和历史意识的优秀学生。  相似文献   

14.
历史知识来源于史料,在历史教学中借助史料并研习史料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探究与创新精神。学生在积累史料知识过程中,能不断地丰富、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博古通今,感悟历史及其历史人物,读史睿智,就会大大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利用史料教学,可以激活历史教学的课堂,使课堂变成自主探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平台,在互动中提高学生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中学历史二期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而在历史探究学习方面,拥有史料证据意识无论从历史学本身的要求还是从当代历史教育的培养目标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但中学历史学科学生史料证据意识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忽视史料证据来源和可靠性、缺乏甄别运用史料证据的能力。因此要重视对学生的史料证据意识教育,文章对此提出了一些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思想概论课教学,要以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根本目标,指导学生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做人.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问题,用科学的思想方法、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篝按照少而精的原则构建内容体系,突出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要以理论为主体,史实、史料的取舍铺陈服从理论,服务于理论;要关注学生的思想意识特点,遵循思想教育的规律,立足于解惑明理。  相似文献   

17.
<正>历史认识论是对人们关于历史认识过程和认识结果的哲学分析,主要解决历史认识主体(史家)如何认识历史客体以及历史认识的性质等问题。[1]历史认识论研究的对象是历史认识,即对史家用概念陈述的历史进行再认识。历史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历史认识教育。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知道史料是通向历史认识的桥梁,能够在辨别史料作者意图的基础上利用史料,判断史料的真伪和价值,并在此过程中增强实证意识;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为历史叙述的可靠证据,并据此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2]  相似文献   

18.
王利华教授:本课程是我给“中国生态环境史”方向研究生开设的第一门专业课,课名叫做“古代生态环境史资料整理与研究”。之所以首先要给大家讲史料课,当然是因为熟悉史料是做好生态环境史研究的关键。史料之于史家,犹如食料之于厨师。无论何等高明的厨师烹饪,都不能没有食料,选配和加工食料是烹调的第一步;同样,史家离不开史料,没有史料而治史是不可想象的,学术造诣的高低首先是体现在史料搜集、甄别和运用上。  相似文献   

19.
关于“五四”运动中究竟谁是火烧赵家楼的第一人这个问题,长期以来史学界莫衷一是。教学中如何解决这个疑问呢?我在备课时,调动学生分成小组分别搜集相关史料求证这个难题。授课前我把学生收集的史料进行了归纳整理,在讲授到这个环节时,首先呈现给学生如下两段史料:  相似文献   

20.
当前,史料教学法已被广大中学历史教师普遍采用。大家在史料的选择、史料的鉴别和史料的运用等方面,已总结出许多经验。但学生史学思维意识的养成却并不如教师预期的那么乐观,究其原因,学习训练的滞后是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