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政治意识文明与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主要矛盾,抓住和解决好这个矛盾,就一定能实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政治意识文明是政治文明的灵魂,政治制度文明是政治文明的核心内容。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的主体是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是实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关键,其政治意识文明对民主政治制度建设起着引导、规范等作用。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统一战线具有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在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中有着独特作用,发挥着政治制度的实际功能,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政治制度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统一战线区别于民主革命时期统一战线的显著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发展的必然结果。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统一战线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城中村农民的利益表达面临着制度内利益表达渠道不畅通、非制度化利益表达呈上升趋势、利益表达缺乏组织性等困境,政治制度建设滞后、城中村农民的政治素质低、利益表达缺乏组织性是城中村农民利益表达面临困境的主要原因,为此,必须从健全城中村农民的利益表达机制、提高城中村农民的政治素质及组织化程度等方面入手来提升城中村农民的利益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村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飞跃发展,但在现实中却出现了制度与心理不协调,良好的民主政治制度缺乏贯彻执行的精神等问题。政治心理是政治行为的先导,农民政治心理在现代性转变过程中取得的突破能给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发展和进步带来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文基于当前我国农民政治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从政治心理的视角,试图探求我国农村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视角:培育公民型政治心理。  相似文献   

5.
农民的公民权存在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诸多方面。赣州新农村建设的实践表明这方面还存在某些问题。新农村建设要取得新成效,就要落实好农民的公民权,要完善和构建以村民自治法为核心的民主政治制度、以土地为核心的经济法律制度、以合理配置社会资源和文化教育资源为基础的法律制度,这才可能有新突破,为实现农民的公民权提供新路径。  相似文献   

6.
陈康衡 《新高考》2004,(11):56-57
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制度的演变贯穿着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政治制度的建设和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自公元前21世纪夏朝开始,逐渐建立并形成了较完整的政治制度。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以中央集权制度为核心的政治制度经历了从兴盛到衰亡的过程,也比较直观地折射出封建社会产生、发展、衰弱的全貌。因此,古代政治制度历来是高三中国古代史复习教学的重点,同样也是高考考查的热点。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政治文明的非实体性因素的角度来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一些问题,把人们的视线引向政治制度背后.阐述政治制度建设是关键。但仅仅有关键还是不够的.加强领导干部的道德建设是我们当前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目标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其前提条件和模式选择的基本原则必须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出发,坚持有中国特色的一系列根本政治制度和主要的政治制度,而绝不搞西方的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农民政治参与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民政治参与是发展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已经搭建并呈良好发展态势,农民政治参与意识不断增强,参与水平不断提高,但离政治民主化的要求尚有一定的距离,究其原因主要受经济、制度、文化、组织等现实因素的制约.为此,扩大农民政治参与,需进一步繁荣农村经济,健全农民政治参与机制,提升农民政治参与素质,营造良好的政治文化氛围,加强组织建设.  相似文献   

10.
中国本质上是一个农民国家。村民自治在中国的兴起和发展,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必然产物,是国家政权与乡村社会互动的体现。村民自治制度以村民委员会为运作主体的制度体系,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为基本原则,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几十年来的实践经验表明,只要沿着村民自治这一中国民主政治制度形式前进,不断克服发展中的困难和障碍,终将进一步促进中国农村民主建设的进程,为社会新农村建设做出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农民权益问题是农民问题的实质。在我国,农民权益缺失已是不争的事实,如何有效保障与增进这一弱势群体权益已成为学界与社会的热门话题之一。对中国农民权益缺失的现状以及权益缺失的原因做出思考与分析,并提出了农民维权与增权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本文认为农民问题的本质是农民权益问题,而农民权益问题的实质是农民的人权问题。2004年宪法修正案将尊重和保障人权纳入国家的根本大法,为农民权益保障提供了宪法依据。尊重和保护农民权益既符合人权入宪的价值取向,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保护农民权益,构建和谐社会,对党的执政能力和政府管理水平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从现行的立法状况来看,我国的农民权益遭遇一定程度的漠视和侵犯。正视农民权益缺失的现状,探寻其原因,并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措施乃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完善农民利益表达机制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党夯实执政基础的重要途径,是维护农民权益的重要举措。我国现行农民利益表达机制存在着农民利益表达机会不平等、农民利益表达缺乏组织化、农民制度内利益表达渠道不畅通、农民非制度化利益表达上升等问题。完善农民利益表达机制要从建立农民利益表达组织、完善农民利益表达的制度与法律保障和保障农民利益表达机会平等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存在诉讼成本、特别是诉讼私人成本太高的问题,妨碍公众选择司法途径解决纠纷以维护正当权益,应加强制度建设和道德建设,尤其是司法机关人员的行政伦理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5.
关于征地过程中农民知情权制度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情权是一种公法上的权利,是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依法所享有的对于国家机关、公共机构要求公开信息的权利,以及在法律不禁止的范围内不受妨害地获得各类信息的自由。对于征地过程中农民权益的保障而言,知情权具有基础地位和特殊性价值。但现行土地征收制度的缺陷,加之农村特有政治生态环境和农民自身知识、能力不足,导致农民知情权不能得到充分的保障。完善知情权制度,需要通过法律拓宽农民知情的范围和程度、完善知情的渠道和方式,并采取措施保障知情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群体性事件是当前政治学、社会学研究的热点问题。群体性事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参与各方充分利用制度空间来寻求维护自身利益的一项集体行动。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处理好制度、组织、行动者利益之间的关系,力求行动各方在制度框架内解决分歧。  相似文献   

17.
农民组织化与农民土地权益保障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土地权益问题日益严重.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是保障农民土地权益不受侵犯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在分析农民组织对农民土地权益保障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目前我国农民组织存在的缺陷及其对农民土地权益造成的影响,针对目前我国农民组织发展的困境,对如何通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来有效保护农民土地权益进行系统思考,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对青岛市农民工基本权益保障现状调研的结果表明:当前关于农民工基本权益保障(包括人身权利、经济权利、政治权利、文化权利)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还有许多有待完善的地方。基本权益的保障是农民工享受的社会保障中养老、医疗、失业、工伤保障和其本人及后代发展保障两项权利得以实现的基础,也是近期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关键。对此,建议在消除歧视观念,保障人身权益和经济权益、劳动报酬权、政治权利、文化权益的实现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  相似文献   

19.
关于创设我国永佃权立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现行的农地法律制度存在着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和诸多缺陷,无法有效地保证农民的利益。形成这些缺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重要的是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债权性质有关。农地法律制度立法,如果完全脱离现行的土地制度,实行土地私有制或单纯建立农地使用权制度,都不能很好地解决目前土地制度立法面临的困扰。而在现行农地制度的基础上,创设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新型永佃权制度,把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永佃权制度有机地进行整合。具有极大的可行性,必将极大地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为本世纪大力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因此,有必要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创设适合中国国情的永佃权制度。  相似文献   

20.
非制度化生存是指采取不符合国家宪法、法律、规章、政策、条例等所规定的制度和程序而进行的影响政治决策过程的活动。它的产生与权利缺位密切相关,并以损害国家、集体或他人利益为结局。这种制度外的利益博弈给社会带来了很多负面效应。对非制度化生存的治理,既要改造人的主观世界,又要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和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