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现代文阅读活动可为理解性阅读、识记性阅读、鉴赏性阅读、评价性阅读、消遣性阅读等多种形式。以弄清作品的基本内容、结构、层次、表现手法等为目的阅读,通常为理解性阅读。目前中考、高考的阅读考查,重点也在于此:因此课堂教学给予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以培养正确的思维取向和独立阅读的能力,无疑是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小小说这一类叙事性作品的考查走进了不少地区的中考试卷,语文老师也加强了对这一类作品阅读理解方面的训练。本文以小小说《阴影和阳光》为材料,谈谈如何科学命制叙事类作品的阅读理解题目。  相似文献   

3.
蒲晓彬 《焦作大学学报》2011,25(2):78-80,83
读者阅读文章是文章建构活动中的最后环节,是读者与文章作品碰撞、沟通、契合的双向互动过程,是读者对文章作品的再生产。文章作品社会价值和艺术生命的实现,依靠阅读主体的创造性阅读与理解。文章阅读主体再生产能力的培养需要阅读主体设置疑问,需要阅读主体剖析、理解对象,需要阅读主体概括、综合,需要阅读主体勃发的灵感。  相似文献   

4.
名著导读既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的重要渠道。以初中名著阅读篇目中最有争议性的《水浒传》为例分析名著导读的技巧,需从作品的特点入手,以名著中存在的明显问题,学生理解起来吃力的内容为切入点,带领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内容,优化阅读效果。  相似文献   

5.
阅读与写作有着不可割裂的联系。树立"为写而读"的观念,既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文章,解决"读"的问题,也是为了更好地进行写作。只有改变既有的公共理解,不加预判地潜入作者的心灵,以"为作者立说"的姿态与作品进行对话,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获取作品的信息,并将"我"融入其中,实现对作品的理解与超越。所以,以平视的姿态、"零度"阅读和"超越"的态势进入阅读,则可融写作于阅读之中,实现"读"与"写"的境界升华。  相似文献   

6.
现代阅读实质上是一种以理解为核心的复杂的智力活动,是历届考生的难点,也是失分大项。理解能力是阅读能力的核心和主要标志,而理解语言现象,提取有效信息又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因而从整体把握作品的意,查找作的创作意图,也就成了我们阅读理解的核心和归宿。  相似文献   

7.
创造性阅读是阅读能力的最高层次和阅读活动的最高境界。开展创造性阅读和教学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又能进一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并有所发现和创造。教师应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极主动地运用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借助恰当的阅读方法进行创造性阅读,来完善作品的人物形象,提示主题思J想,品味优美境界。常见的方法有:  相似文献   

8.
随着教育专家不断研究和深化现代教学方法,新课标再次强调了"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做到以整本书为阅读内容,以文本的章节为研究重点,促进学生对书籍的整体理解,帮助学生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文本的意义与价值,剖析作品的中心思想和作者在作品中表达的内涵。本文即以《匹克威克外传》为例,谈一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整本书阅读的指导方法。  相似文献   

9.
学作品阅读活动实质上是读与作以本为媒介的交往活动。只有把读作为主体,让其能动参与,作品才有意义。读与作的交往是作品意义理解的前提。作品意义的深度取决于本所显示的形式和内容的客观深度与读所具有的感悟和情感体验的主观深度的相互作用,因而,作品意义具有无限性,理解没有绝对标准。这一阅读规律要求学作品的课堂教学应建立一种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形成一种开放性的教学过程,构建以对话为主要方式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正阅读教学是古文教学的重头戏,语文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阅读能力。由于人们受经历学识、文化底蕴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即使阅读同一部作品,对作品及作品中人物的理解也是千差万别的。"新课标"明确提出了"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我们应大力提倡个性化阅读,创建灵动、鲜活、多彩的课堂,为学生搭建一个"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平台,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彰显个性,张扬自我。  相似文献   

11.
深度阅读是在理解概念基础上对概念间的关联进行深度探访的阅读,是建立在理解学习基础上的高阶学习活动,处于高级认知水平,面向高级认知技能的获得,涉及高阶思维活动。其主要特征有理解学习、内容统整、自主建构、迁移应用等。深度阅读要求阅读者在精读作品时,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艺术,准确把握作品内涵,能结合自身经验,在言语重构、意义挖掘、统整迁移等层面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尝试在阅读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建构阅读的自我世界。  相似文献   

12.
探究式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现行文本为教学的基础内容,以类似科学探究的方式去研读作品或拓展阅读,在对阅读材料的深入思索、涵咏领悟中发现问题,提出质疑,对作品意义或探究课题进行创造理解和建构的教学活动。本文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意识;注重个性化阅读,激活探究思维;开展外延性阅读,拓展探究空间三个方面阐述了具体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3.
能让孩子聪明和成长起来的,不是埋头苦学,而是大量阅读。阅读的本质就是以作品为媒介,借此体验、感悟和理解作家在作品中流露出的情感和思想。阅读名著,是读者与作者之间心灵的沟通和思想的共鸣。学生大量阅读文学作品,不但能提高思维能力、语言表达和组织能力、写作能力,更重要的是能成为健康的有素养的读书人。因此,如何让学生正确阅读,是摆在语文老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阅读题是高考语文的一项重要考察内容,文学类文本阅读即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在阅读中,要求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和分析文学作品的艺术表现力。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要求考生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并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本文旨在探析江苏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题的特点和阅读技巧以提高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题的得分。  相似文献   

15.
探究性阅读教学作为提高中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和方法,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已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探究性阅读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问题或课题为中心,以类似科学探究的方式去研读作品或拓展阅读,在对阅读材料的沉潜思索、涵濡体察中发现问题、提出质疑,经搜集资料,合作交流后对作品意义或探究课题进行创造性理解和建构的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6.
马骧  唐小童 《考试周刊》2009,(19):20-21
词源学知识对于阅读的积极作用是理论界所公认的。而经典文本中的生僻古词是学生阅读的很大障碍。本文以莎士比亚的某些作品为例,说明如何利用词源学知识准确地理解经典文本。  相似文献   

17.
儿童的文学阅读是一个完整的感情体验和文学再创的过程,指导儿童的文学阅读,起着为其点亮通向文学之路明灯的作用。作品的内容不同,阅读指导的着眼点也各不相同,因而遵循一定的要求对小学生进行文学阅读的具体指导,帮助他们把握各类儿童文学作品的特点,使他在快乐的阅读中获得激励、感染和美的启示,是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感悟、把握、理解和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8.
阅读中生词的处理,不仅影响读者的阅读速度,同时也影响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和掌握。本文围绕阅读过程中生词的处理,以举例说明的方式,探讨了英语阅读理解中的几种猜词方法。  相似文献   

19.
现代文阅读是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试卷的主体板块,现代文阅读的评价目标是综合考查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具体考查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核心是要考查学生真实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20.
阅读活动一直是我园的传统。从上个世纪90年代的文字阅读到本世纪的图画阅读,我们都是以提高阅读技能,发展幼儿语言为主要目的。随着对《纲要》的深入学习,我们对幼儿园阅读活动的认识有了质的转变。《纲要》要求教师应当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