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粉莉 《中国德育》2012,(23):72-73
朋友跟我讲述了这样一件事—— 她那读小学的儿子吃东西总是挑三拣四,嫌弃这个不好吃那个太难吃。每次吃饭,大人都是哄、骗、吓、打、骂,用尽“十八般武艺”,孩子才勉强吃上一小碗米饭。久而久之,孩子厌烦,大人懊恼。有一天,夫妻俩联合起来对孩子开展“吃苦教育”,告诉他说:“我们小时候家里很穷,只能吃玉米窝头,不仅难吃,还吃不饱。...  相似文献   

2.
徐岫茹 《宁夏教育》2006,(7):138-138
近日,一位家长谈到一件事。一天要吃晚饭了,8岁的儿子却说:“我不想吃饭,只想吃羊肉串!”妈妈说:“不行,饭做好了,不能吃那个!”孩子仍坚持要吃,爸爸说:“羊肉串不卫生,就不能吃,不好好吃饭我揍你!”于是,孩子大哭。奶奶说:“乖乖别哭!吃个羊肉串怕啥?奶奶给你钱!”爷爷说:“你俩跟孩子发什么火?走,爷爷带你吃羊肉串去!”父母的“教育”都无济于事了。从这个实例可以看出,无论是父母对孩子强制命令而造成的亲子关系的对立.还是老人缺乏原则地对孩子的迁就,都犯了同一个毛病,都是“以孩子为中心”,家长被孩子所控制了。  相似文献   

3.
儿子从小很乖。大人让他干 什么,他就干什么,大人怎么说 他就怎么听。自从四年级下学期 开始,他变得“不听话了”,能和 大人争辩是非,能对一件事发表 自己的看法了。儿子一天天长大 了。有一件事让我们改变了对他 的教育方法。 一天晚饭时,我们一家三口边吃边谈,无意中说到孩子多么幸福。儿子听后说“孩子也有酸甜苦辣,不全是幸福。”这句话令我们吃惊,这简直不像儿子说的话,令我们俩大人面面相觑。最后他爸爸说:“你有什么酸甜苦辣?”儿子说“比方我正在看少儿节目,你却让我去学习;我已经完成了作业,你们却让我去复习或者预…  相似文献   

4.
一位朋友说过这么一则益智故事:夏天,大人带孩子到乡间的一条小河中去摸鱼,奇怪的是大人叫孩子“儿子”,孩子却不叫大人“爸爸”.也许是孩子管大人“爹”,亦或叫“父亲”?可能刚认领的儿子还叫不惯“爸爸”?难道孩子不会说话…‘··说来也简单:大人是孩子的妈妈.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面对一个问题,总是以一定的心理准备状态来对待和解决.这种心理准备状态或是受先前活动的影响所致,或是受已有的经验的影响所致.人总是按照比较固定的、习惯的思路来思考,这就是“定势效应”.走势效应即思维定势有时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有时却…  相似文献   

5.
张延伟 《新疆教育》2012,(9):178-178
为了让初如园的小班幼儿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我们采用了家长陪同幼儿入园适应的半日活动。该吃饭了,孩子们都坐在小椅子旁准备进餐了。看着香喷喷的饭菜,家长都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真香呀!刚吃了几口,一位孩子的姥姥大声对老师说:老师,再给我们的孩子盛点菜,孩子爱吃菜。话音刚落,一个爷爷也让老师再给孩子盛点菜……没几分钟,又有一些家长要求给孩子添菜,由于老师对孩子们的进食量不是很熟悉,转眼间孩子们的盘子里又都添上了不少的菜。老师,我吃不了。老师我不想吃了。有的幼儿索性在家长的带领下主动将剩下的倒进了垃圾箱。  相似文献   

6.
三十一、“有一笔巨款早就存放在德国,等待他去领取”朱敏说,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我们家里发生了两件事:一是粮食吃超了,爹爹、妈妈想办法用野菜和红薯代替细粮,把粮食的漏洞补上;二是爹爹不吃肉,吃一点营养餐,孙子眼馋,爷爷最后连营养餐也分给孙子吃了。朱德一家在中南海是孩子多的家庭,大家庭成员是他抚养的十个侄子、侄孙,都是兄弟姐妹的孩子。当年朱德家境贫穷,全靠  相似文献   

7.
田静 《早期教育》2010,(9):45-45
【案例】幼儿L入园第一周情况周一:L第一天来到幼儿园.像其他孩子一样边哭边闹.偶尔会听见他嘴里重复说着:“被被。被被……”教师不明白怎么回事,就指着小床上的被子告诉他:“被被在床上。”这时他哭得更凶:“被被,被被……”尤其是午休时.站在门口边哭边要“被被”。下午。教师将情况跟他爷爷讲,他爷爷说:“L从小养成了抱小被子睡觉的习惯,不过其他时间很少要被子。”  相似文献   

8.
张萍 《师道》2009,(7):107-108
晚饭后,儿子写作业,一边写一边玩,很不认真。我忍不住说了他几句。儿子顶撞起来:“为什么你们大人不用写作业?为什么你们大人吃过饭就可以安稳地看电视、玩电脑,而我们小孩子不可以?真羡慕你们大人!为什么吃苦的都是我们孩子?”如此这样一番谬论,儿子已经不止一次向我“质问”过了。  相似文献   

9.
唐西兰 《宁夏教育》2006,(11):69-69
“你听我说。”“你听我说。”从书房中传来爱人和儿子的争吵声。继而爱人火了,吼着;儿子委屈了,哭着。也不知这是第几次演这样的“镜头”。“你们怎么了?”我轻轻地问。于是,父子俩争着告对方的状。原来,儿子遇到了数学难题问父亲,父亲分析给儿子听,在父亲的提示下,儿子已经有了解题的眉目了,想把解题思路讲给父亲听;但父亲正在兴头上,半路容不得别人打岔,于是导致了“战争”。生活中,我也经常听到其他家长抱怨“:既然你自己知道,干吗还问我?”其实,孩子在问大人问题时,只是思维暂时“堵塞”了。有时,大人稍加点拨,孩子就能自己解决。在这…  相似文献   

10.
肖光 《家教指南》2006,(8):49-50
儿子刚出生,爷爷、奶奶、姥爷、姥姥纷纷给我们送来“育儿经”。我和妻子商量:自己的儿子自己育,原则是:从小就让孩子心里充满阳光,决不让孩子心里留一丝阴影。  相似文献   

11.
林颐 《幼儿教育》2011,(1):13-13
晚餐时,儿子夹起一个鸡翅放在我碗里,说:“妈妈,这是你的。”我夹起鸡翅,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虽然自己不爱吃鸡翅,但不想拒绝儿子,之所以这么做,只是想给孩子一个爱的机会。  相似文献   

12.
以往给孩子过生日,总是一家人在一起吃喝一顿,然后送给孩子一些礼物。孩子过生日大人喝酒吃菜,显得很俗气,意义也不大。我决定改变一下方法,给孩子过个简朴而有意义的生日。儿子10岁生日的那天,他妈在外不能回家,我决定自己主持给他过个有意义的生日。我没有给孩子买蛋糕,只是做了两盘家常菜。就在儿子感到寒碜和  相似文献   

13.
曾看到一幅漫画:爸爸、妈妈都在看书,爷爷戴着老花镜在看报,三岁的小孙子学着爷爷的样子也在看书。仔细看,孩子倒着拿那本书,很是逗笑!笑过之后,想想,原来读书的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关键是你大人如何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来引导。在家里,吃过晚饭后,每天的新闻是必看的。看完之后,是看无休无止的电视连续剧,还是看那五花八门的综艺节目?在对女儿的教育中,我意识到,大人看电视,她也津津有味;大人看报纸,她也乐此不疲;大人批作业,她就做作业……只要我在干啥,她也就相应地干啥。孩子具有极大的模仿性,真“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可是,我发现自…  相似文献   

14.
吴道春 《教育艺术》2003,(12):56-57,18
幼儿在入园前,是家中的“小太阳”,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因此,幼儿在家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到了幼儿园后,孩子这种地位就会消失,他就会产生失落感。因而,我们有必要引导幼儿调整自己。  相似文献   

15.
胡杨 《家长》2011,(7):10-11
还没到暑假,先生就跟儿子说:“该跟爷爷联络感情去了。”我则说:“雯雯表妹盼着你回家跟她一起探险呢!” 孩子的爷爷家在河南焦作,姥爷家在河南漯河,虽然都在河南省境内,却需要六七个小时的车程。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坚持在每个暑假都带孩子回去看望。  相似文献   

16.
儿子的爱心     
每当有人问儿子他最喜欢谁时,儿子总是毫不犹豫地回答说:“最喜欢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这么多人我都喜欢。” 儿子的回答使我欣慰,因为我知道这是一个不到3岁的孩子的爱心。 他看描写SOS儿童村的电视剧,当他知道了那些孩子都没有妈妈时,就动情地对我说:“妈妈,你当我和他们的亲妈妈吧。” 儿子对小动物们也充满了爱心。给他讲故事,结局如果是大灰狼吃了小白兔,他则会流下泪来,并一定要  相似文献   

17.
儿子非常成功地在幼儿园度过了第一天,心情愉快,没有哭闹,没有苦恼。我们去接他时,幼儿园里所有接触儿子的老师都开心地告诉我,儿子唱歌给他们听,还给他们念书。他玩得很高兴,午饭自己吃的,吃完了整份午餐。他自己去上了厕所……这一切实在太让我惊喜了!我相信,这是我的“攻略”起了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晏红 《家庭教育》2006,(5S):32-33
例1自助餐厅:想吃多少就吃多少,钱才花得值? 爷爷、爸爸、妈妈和琳琳,一家人去自助餐厅吃西餐,面对众多、香甜、好看的花式品种,琳琳每样都想尝尝,于是选了一大盘。爸爸说:“在自助餐厅要吃多少取多少,不能剩下太多。”琳琳点了点头,吃完一盘,又盛了一大盘鸡翅,还有水果。爸爸说:“在这里吃不完不能打包,你不能再盛了。”但是爷爷说:“琳琳,盛吧,想吃多少就吃多少,这钱才花得值。”最后,琳琳果然剩了不少,服务员清盘的时候说:“你们剩的太多了,需要按两倍付费。”爷爷的脾气很急:“我们怎么知道孩子吃不完?你们太抠门了!”服务员坚持按店里的规定收钱,爷爷一赌气:“我吃了!”说完三下两下吃了剩下的鸡肉,后来回家胃很不舒服。这顿饭吃得来时高兴,回去时生气。  相似文献   

19.
感受压力     
中央电视台曾经播过这样一个节目,主持人请大家就“感受压力”发表自己的感想,一位中年人给大家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儿子因为受到“孔融让梨”的启发,吃水果的时候就拣了最大的一个梨让给大家,递给奶奶,奶奶说:“乖孙子,你吃。”给爷爷,爷爷说:“好孩子,你自己吃吧!”给妈妈、姑姑,她们非但不吃,还大大地表扬了他一番。孩子很是得意。到这位父亲的时候,他毫不客气咬了一大口,看着被咬掉一半的梨,孩子愣了一下,然后伤心地大哭起来。最后,这位父亲又说,“以后他再让梨的时候,是绝对不会给我的!我觉得,这就是压力,让他们…  相似文献   

20.
我的儿子是个大大咧咧的孩子,可当大人们拿他开玩笑时,他从来不信。我一直不知道这是好事还是坏事,总觉得他精明但缺少了孩童的天真和可爱。一个星期天,一家三口来到乡下我妈妈家。村上的人和他开玩笑,说了什么我已不再记得,但清晰地记得儿子一如往常不信他们。我想趁机更多地了解孩子的心理,便紧追问了一句:“你信不信他们的话?”“不信”。“为什么?”我很奇怪,要知道诸如此类的玩笑,往往使他这样大的孩子判别不了真假。“因为我不听大人的话。”当时,我一听儿子的回答便愣住了,从他的“我不听大人的话”中,我似乎明白了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