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音乐作品是传递音乐的载体 ,任何音乐作品都要表现一定的情感。我们通过对作品的感受来理解作品中美好的寓意和丰富的情感内涵。这种感受是一种抽象的思维过程 ,要进入到音乐作品当中去 ,完全要由老师来讲解、引导 ,不然 ,学生的思维是难以进入角色的 ,学生就感觉乏味。所以 ,在课堂上 ,我就将要讲授的作品运用多媒体进行整理、配音、编辑 ,作品的历史背景画面、作品描述的景象、作曲家介绍、创作风格的分析等内容 ,课堂上都一一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大量的景象、声象资料很直观地把音乐作品比较全面地展示给学生认识。这样 ,学生的思想和作者…  相似文献   

2.
作为音乐创作过程中最重要环节的音乐表演,不仅在音乐表现价值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显著的作用,同时还为作品的深度表达带来了强劲推动.通常观众们会认为乐谱的谱写过程是极富创造性的,而忽略了音乐表演者对作品的展现力.一部音乐作品是否拥有较高的音乐价值和欣赏价值,一方面在于在作曲家对与乐谱的谱写和创作上.然而在实际的音乐表演中,表演者不仅仅是一种对音乐作品的复制和机械性展示,更多的他们也是音乐作品的创造者.音乐表演视角下这种音乐作品的二次表达与创作,在展现着音乐表演者艺术造诣的同时也在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来诠释着音乐作品本身.下面就结合实际情况来对音乐表演角度下的音乐作品二度创作展开讨论,希望能够为广大的音乐文艺工作者在诠释音乐作品中带来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3.
音乐表演是赋予音乐作品生命力的二度创作,是联结音乐创作与音乐欣赏的纽带。本文就艺术学相关角度,从音乐表演与音乐文本作品的关系、其活动的基本特征与规律、应当注意的基本问题等,对音乐表演艺术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勃拉姆斯钢琴音乐创作概述入手,通过对其音乐作品的比较研究,分析其不同时期钢琴作品,领会勃拉姆斯钢琴音乐作品在音乐文化发展中独特的风格特征及音乐魅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旨在研究传统晋剧音乐素材在现代歌曲创作中的应用。简要介绍了晋剧的源流及现状,分析了晋剧唱腔的主要特点;介绍了我国作曲家应用晋剧音乐素材进行创作的已有成就并作重点作品分析;展示了本人尝试使用晋剧音乐素材的部分创作成果。通过这项研究,力图使传统与现代、民族风格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创作一批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年喜爱的优秀歌曲作品,为民族戏曲音乐的研究与应用开辟新的途径,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作出有益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音乐是最具感染性和灵活性的艺术形式之一,每一个优秀的音乐作品都来源于生活。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着手,运用多种富有生活气息的素材,活化小学音乐课堂,使课堂教学更符合学生的内心需求。学生在生活素材的引导下,愉悦地欣赏音乐的美,创造力和想象力得到培养,进而为音乐素养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隋鹏威 《考试周刊》2011,(29):219-220
音乐鉴赏是指学生对音乐作品的鉴定和欣赏,也就是说欣赏者以主观的情感体验对作品作出评价。鉴赏力具有整体性,它要求欣赏者在对音乐各个要素感受的基础上,能对音乐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同时更具主观性,因为尽管每个人对音高、节奏、速度、力度、音色、和声、织体等有相同的感觉却因个人的阅历、文化修养、审美情趣等不同,对作品的理解、评价各异,甚至大相径庭。因此,高中音乐欣赏对学生进行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这种能力与促进素质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在新课程改革下,学生对音乐鉴赏课的倦乏,正是教师在新时期下面对的一个极大挑战。作者就如何提高高中学生对音乐欣赏课的兴趣及音乐鉴赏能力谈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在高中音乐教学中,“音乐欣赏”是素质教育一个特殊的活动环节,对学生审美能力培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长期以来,高中音乐欣赏教学普遍采用“三步模式”:倾听音乐作品——介绍作品的作者、创作背景、内容形式——分析作品的题材、曲式结构。学生在整节课中只能被动地“听”音乐,“听”教师对音乐的介绍,逐渐地学生对教材所涉及的音乐作品失去了兴趣,对音乐教师失去了兴趣,对音乐课也失去了兴趣。  相似文献   

9.
小学音乐思维型教学模式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深入领悟音乐作品的表达主题及内涵,构建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和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文章就小学音乐课堂思维型模式的构建策略进行探究,以期对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水平有所增益。  相似文献   

10.
稿源采珠     
浙江 王平谈中央音乐学院博士生毛羽对埃格布莱希特《音乐思维》一文的解读中提到:"没有音乐思维,就没有音乐作品;没有对大量音乐作品的抽象化与系统化,就没有音乐理论。因此可以说,音乐思维在双重流动性的意义上是音乐理论的源头。"对于一线教师,我们不能渴望任教班级的学生都是音乐天才。  相似文献   

11.
在高中音乐教学中,“音乐欣赏”是素质教育一个特殊的活动环节,对学生审美能力培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长期以来,高中音乐欣赏教学普遍采用“三步模式”:倾听音乐作品——介绍作品的作者、创作背景、内容形式——分析作品的题材、曲式结构。学生在整节课中只能被动地“听”音乐,“听”教师对音乐的介绍,逐渐地学生对教材所涉及的音乐作品失去了兴趣,对音乐教师失去了兴趣,对音乐课也失去了兴趣。  相似文献   

12.
俄罗斯的音乐可谓享誉世界、代代相传,为人们贡献了一部又一部出色的作品。其中许多音乐作品都与动物息息相关。本文通过对多部音乐作品的分析,从文化学的角度对作品中动物的象征意义做了深入研究,并试图总结出作曲家通过动物元素所体现的创作动机。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高中音乐教学一直以一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着:如从作曲家生平简介、作品创作背景、作品内容概括到分段讲解、完整欣赏等。一节课下来,教师讲得筋疲力尽,学生听得似是而非,对所学的音乐作品基本没有具体的音响感知,因而对其进行的音乐相关知识的教学更是效果不佳。在音乐课堂上,学生厌烦疲劳,昏昏欲睡,课堂气氛沉闷而缺乏活力。这已成为高中音乐教学目前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在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切地感受到,要改变这一现状是作为音乐教师的一项首要工作。就音乐课而言,方法和途径有很多,但最重要的一点是:要使学生对音乐欣赏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能让人回味,使人能够在愉快的语言氛围中很快接受,进而掌  相似文献   

14.
在微电影创作中音乐是不可或缺的,音乐与画面是不可分割的整体,音乐为画面提供了一种声音语言,给人领会作品的空间,也为作品故事情节的发展、衔接提供了音响与音效,更能突出人物内心世界的变化以及情绪的复杂。但音乐并不是单纯的为画面来配上声音,主要的目的是画面与音乐融为一体成为一个完整的高品质作品。本文就微电影制作中的音乐制作手法进行了一定的总结和思考。  相似文献   

15.
音乐要素是指构成音乐的各种元素,各种元素以不同的形态交织在一起,形成不同的音乐形象,表达不同的音乐情感。学生在初中音乐课中应当学习和掌握音乐要素,了解音乐要素的表现作用,更深入地理解音乐作品,最终达到音乐审美的体验。文章介绍了音乐要素有哪些,每个音乐要素有哪些不同的形态,怎样通过这些要素来赏析音乐作品,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幼儿园音乐活动效果,搜集优秀民间音乐作品36个,从中选择适合幼儿的音乐素材31个,通过整理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幼儿园民族民间音乐教育体系。在使用民族民间音乐素材上要注意:歌唱活动引入容易上口的素材,选择具有典型方言特色的民歌民谣;欣赏素材的选用不必拘泥于作品本身固有的思想和寓意,而要尊重儿童的理解;民族民间集体舞蹈教学要遵循感—知—娱—学—创的基本规律;韵律活动中要选择节奏明快、感染力强、有一定情节的音乐。在运用民族民间音乐进行教学时应注意:教师的角色定位要有"留白"意识,要给幼儿留有自由的、富有个性的创作机会;注意发现典型,以点带面,充分调动幼儿间的互相学习和交流;教师除音乐专业知识外,还应不断拓展知识面,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教育素材。  相似文献   

17.
在钢琴演奏中具有丰富的音乐想象力才能体验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正确塑造艺术形象,使音乐充满活力。本文就钢琴作品演奏中,如何对作品进行分析理解、发挥音乐想象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时间进程不断延伸和音乐的快速发展与进步,现代的扬琴音乐作品得到了迅速蓬勃有力的发展,其中有了很多创新的各种作品形式。本文就扬琴曲《觅》进行详细分析,对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历程,乐曲特别的表现形式,新颖的音阶结构,独特的演奏方法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让人们通过《觅》一曲对现代扬琴音乐作品达到充分的理解和把握,学习者更能得心应手的完成此曲的演奏。  相似文献   

19.
音乐的聆听     
郝姗姗 《新疆教育》2013,(13):170-170
课堂中我们应多倾听学生的思想,让他们谈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对音乐作品在他们这个年龄段的看法。也许我们会听到许多全新的理念,让许多古老的、古典的音乐作品穿上时代的新衣。如果我们仍是传统式的教学法,板着面孔对学生,师道尊严的外衣永远脱不去的话,那我们将失去的不只是学生的爱戴,更多的是你得不到学生的时代思想,无法与他们沟通。另外,聆听声音始终是初中音乐课堂的主要内容,要想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美感,首先需要的就是设置情境,加强聆听的魅力。给学生一个音乐背景,设计完美的音乐聆听环境,重视初中音乐课堂中音乐聆听所占的比重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在音乐教学中,指导学生对经典音乐作品的欣赏是进行审美教育的最佳方式。经典音乐作品中的美是全方位的、立体的,不同阶段的学生对作品中美的感悟是不同的。音乐作品的欣赏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老师要在学生的心灵和作品之间搭一座桥,通过这座桥学生和音乐作品进行交流,让音乐走进学生的心田。所以,在音乐教学中,老师应通过指导学生对音乐作品形象的感受、了解、体验来学习音乐家创造美的音乐语言、表现手法和表现形式,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用美好的音乐塑造美好的心灵,磨练美的性格,使美的人格得到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