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是现代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为现代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终极目的应指向学生的数学学习,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提供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必须大力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对数学课程改革的积极作用,使现代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和工具。当今,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改变了传统的数学模式,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王云 《成才之路》2013,(24):13-13
众所周知,将信息技术有效地应用于数学教育教学过程当中是实现数学教育现代化和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手段。《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因此,我们要将信息技术和初中数学课程进行有效整合,为学生提供有效服务。下面,我就以初中数学为例,探索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整合模式,为今后初中数学教学寻找信息技术的切人点,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才能。一、构建数学主题阅读模式,帮助学生突破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4.
<正>《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教师读本》中提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对数学课程内容、数学教学、数学学习等产生深刻影响.课程标准提倡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教学内容,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有机整合."这种作法就是将信息技术融合到数学课程中.计算机提供了一种动态的、画图的手段,它提供了许多有效的途径去表达数学思想.在数学课程设计与实施中,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数形结合环境,促进学生积极  相似文献   

5.
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对数学课程内容、数学教学、数学学习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数学课程应提倡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整合的基本原则是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要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数学课程应提倡利用信息技术来实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课程内容,鼓励学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平台进行探索和发现。  相似文献   

6.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源。让信息技术为数学教学助力,丰富知识的输出途径,改变学生对数学单一枯燥的看法,为数学教学注入新的活力。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巧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教学。  相似文献   

7.
杨石泉 《成才之路》2011,(15):15-I0011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是当前信息技术教育普及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它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教育的核心。在《数学课程标准》里特别强调:"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相似文献   

8.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给各行各业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相结合已经成为当前课堂教学发展的重要方向。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相融合,可以摆脱传统数学教学的枯燥性,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能够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因此,探讨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间的关系是必要的。笔者就如何提高小学数学信息技术课堂效率进行分析,旨在为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做出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9.
加强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是推进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必须清楚地意识到目前在数学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仍存在误区,才能真正实现信息技术对数学课程的重构。信息化环境重构了数学课程目标、优化了数学课程内容、改变了数学教与学的方式,促进了数学教学的多元评价。  相似文献   

10.
苏云 《天津教育》2023,(13):114-116
<正>教育信息化的持续推进使信息技术在初中阶段的课程教学中发挥着愈发突出的作用,可以有效提升初中阶段各科目教学质量和效益。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不仅可以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在数学方面的综合发展。对此,初中数学教师需要准确把握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深度融合的重要性,分析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融合存在的问题,而后采取措施,推动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同时,学校需要重视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的融合,  相似文献   

11.
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对数学课程内容、数学教学、数学学习等产生深刻的影响.新课程标准提倡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教学内容,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的有机整合.信息技术实质性地成为数学课程教与学的必要工具,掌握信息技术已成为学好或教好数学课程的必要条件.这里主要探讨利用图形演示策略、情景激励策略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机整合,引导老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在学习数学的道路上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努力学习的工具.  相似文献   

1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与数学课程整合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要将信息技术有效运用于数学教学,应着眼于对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尤其是数学思维深刻性的培养.将信息技术运用于数学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过程中,能借助信息技术更好地认识和把握问题的实质及其相互关系,从特殊中探索出一般规律,或对已有结果进行变换、推广,从而真正领会数学的精神、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14.
程伯华 《考试周刊》2012,(38):68-69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下面我根据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经验,谈谈对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5.
将信息技术有效地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过程当中是实现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手段。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整合”已成为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对初中数学教学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为了使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有效结合,正确把握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整合的方向,必须要对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整合有一个较为清晰完整的认识。本文在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对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整合进行探究,尝试提出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以及课程整合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中的运用,是从数学教学的需要出发,确定哪些环节,哪些教学内容适合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并选用合适的软件,创造相应的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17.
<正>《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整合,注重实效。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  相似文献   

18.
<正>《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如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使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能够以和谐的状态出现在课堂上,使信息技术和数学  相似文献   

19.
<正>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要"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整合的基本原则是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即把信息技术发展的成果应用到数学教学的实践之中,使信息技术成为与数学新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高度和谐的有机部分.这对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交流和创新能力,培  相似文献   

20.
吴联考 《新疆教育》2012,(20):141-142
《数学课程标准》里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来演绎真实而精彩的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