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道经在明中后期先后出现了官方编纂的《正统道藏》和《万历续道藏》,成为保存清以前道教典籍的重要文库。清代的官方未编纂道教丛书,而民间编辑道经的风气颇盛,影响最大的当推《道藏辑要》。其突出的学术价值在于该书收录了一些明代《道藏》未收经书,而这些增衍的道经则又是考察道教文化在清代新变方向的重要文献。在这些经书中,题名吕岩的文献共计二十二篇,从以上的学术角度看,这些吕祖文献同样是我们窥察吕祖信仰变迁特点的重要材料。我们在《运城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上发表论文介绍了十部经典,本文再从《道藏辑要》中所辑录而《道藏》未收又题名吕洞宾的道书中选出六部经典,做一简介。  相似文献   

2.
《道藏》除了收录道教教义、符箓、科仪、仙传故事之外,还收录了先秦诸子、道教徒诗文集、文人对道教经典的注解等。《道藏》杂而博收的特点曾遭儒、释两家非议,然细观其所收书内容,几乎每部典籍都与道教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道藏》收书情况反映了道教"杂而多端"的特点以及编撰者通融开阔的视野,凸显了道教的普世情怀。  相似文献   

3.
《云笈七籖》是道教最大的一部类书,保存了《大宋天宫宝藏》的精华,素有"小道藏"、"道教小百科"之美称。其产生于道教比较兴盛的北宋时期。该书作者张君房崇奉道教,曾参与《道藏》编纂工作,后富有创建地辑成《云笈七籖》。《云笈七籖》现存四个版本,《正统道藏》收录的共有122卷,内容涉及广泛,包括经籍宗旨、道教源流、洞天福地、养生修炼、赞词颂歌、神仙传记等。深入探究《云笈七籖》的作者及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分析《云笈七籖》的版本、内容与特点,对于深入研究《云笈七籖》和道教文献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我国著名道教圣地武当山最近又挖掘出一副珍宝——《武当山炼性修真玄机寿字图》(附图见后)。经初步鉴定,这是一幅在全国首次发现的武当山道人养生功理图,从而为道藏文库增添了新的宝贵的一页。 “灵图”是道藏中的一大类目,其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关于道教经典原著的图解;二是以图象为主的单独著述。新发现的《玄机寿字图》当属后者。 我国道藏历史源远流长。早在东晋葛洪的《抱朴子·遐览》中,已记载有道教经典图符一  相似文献   

5.
文章依据唐以前正史、《道藏》文献的载述,对中国历史中黄帝修道传说的繁衍予以系统考辨.指出道教将黄帝纳入其仙传谱系,一方面说明道教作为中国本土宗教,与中华传统文化有着根本的联系,二者可谓同源共宗;另一方面也表明道教在与佛教争衡中,为了增强自身的力量,不得不倚重世俗帝皇宗租的权威,意图以“华夷之辨”来弥缝本教教理、教规之弱势。它是一种值得重视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刘芳 《文教资料》2013,(35):32-33
作为李白游仙诗的代表作,《梦游天姥吟留别》不可避免地蕴含了大量的道教文化.本文试图从诗中的道教意象和诗中的道家思想,一具象一抽象两个方面来挖掘其中的道教因素,从而寻找道教文化与李白思想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7.
唐代是道教经书编纂史上的重要时期。以敦煌道经写本题记为中心,探讨唐代《道藏》的编撰与道经的传写及经法传授的有关问题意义重大;唐代道经传写是《道藏》经典得以传播的方式,反映了唐代崇道的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8.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徐湘灵、历史系副教授王春淑等著《太平经译注》( 12 4万字 ) ,1999年 11月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太平经》是道教早期重要经典 ,内容丰富 ,具有极其珍贵的文献史料价值。从 2 0世纪开始 ,学术界就开始展开对《太平经》的研究 ,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其中尤以王明先生的《太平经合校》为重 ,它为人们提供了一部比较完整的《太平经》 ,标志着现代学界中人对这部原始道经第一次全面整理与研究。但该书历来无注 ,这给研究者带来诸多困难。《太平经全译》根据敦煌经卷、道藏、类书等原始资料 ,运用音韵学、校勘…  相似文献   

9.
武当山道教壁画内容以道教典籍的总汇《道藏》中的《玄天上帝启圣录》真武修仙故事为主题.其艺术形式各具时代风格和地方特色.具有一定的艺术欣赏价值。  相似文献   

10.
道经是中国古籍的重要组成部分,里面保存了大量具有特殊道教文化蕴涵的词语,这些词语大多没有被大型辞书所收录,这也造成了准确解读道经的一大障碍。由于未能准确把握这些词语的意义,一些道经整理本如《中华道藏》常存在校点失误等问题。本文用文化求义的方法,分类考释了出现于道经中的若干文化词语,并阐释了其产生和存在的文化背景,以期对道经文献的解读和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四川成都二仙庵方丈阎永和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重刊《道藏辑要》时将朱道生翻刻八卷本《张三丰全集》进行校订,并增补《无根树词注解》与《如意宝珠》各一卷,作为17种新增道书之一,收入"续毕集"。此书在清代共有3种刻本,体例不一,内容有别,优劣得失,兼而有之。考察阎永和重刊本的时代背景、版式特征、补辑内容以及文献价值,有助于人们客观地看待这部道教经书。  相似文献   

12.
何仙姑作为八仙中的唯一女性,以其善良和无所不能为人所喜爱,人们对其籍贯和仙迹进行了不同的构设和传说,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有增城说和永州零陵说。论文在遍览《道藏》和实地考察基础上对何仙姑的籍贯进行了新的论述,力主何仙姑籍贯之湖南永州说,意在恢复仙姑真相,重树湖南零陵在道教中地位,帮助零陵地区道教事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敦煌出土的S.二○六○写卷,现存于英国伦敦不列颠博物院东方部图书馆。《敦煌遗书总目索引》中刘铭恕先生编的《斯坦因劫经录》在该写卷编号下面注明:“《老子》,存第五十三章至第六十一章,有双行注。”可知是《老子道德经》残卷。但是注者是谁,却自出土以来鲜有论定,因此一直未受到学术界的重视。笔者在研究道教思想史的过程中,通过考察敦煌道经写卷与检核《道藏》典籍,考辨认定这个卷子应是唐代四川的著名道教学者李荣所著的《老子注》残卷。李荣的《老子注》是道教重玄学派的重要代表著作之一,成书于初唐,大约在元、明之际亡佚,仅在明朝编纂的  相似文献   

14.
王光德、杨立志所著《武当山道教史略》一书,是以武当山道教为研究对象的通史著作.它所考察的对象自有史以前直到现代;所涉及的领域,道教思想自不必言,此外还有自然、文化、政治、宫观的建筑样式和艺术功能等,几乎包括与武当山道教有关的所有东西.为完成这一研究,著者参考了道教文献、正史、野史、地方志、个人文集,甚至小说笔记等方面资料.准确地说,它是以处理与武当山道教有关的所有问题为目标而成书的.  相似文献   

15.
吕洞宾是中国道教史上和民间信仰中非常重要的人物。今年两岸三地在芮城永乐宫隆重纪念吕祖诞辰1208周年,堪称旷世盛典。为了纪念这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圣贤,本文在清代《道藏辑要》中所辑录而《道藏》未收又题名吕洞宾的道书中选出十部经典。做出提要,以此纪念前修并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夏怡 《文教资料》2011,(36):191-192
李白是盛唐时期最伟大的诗人,他的思想,他的情感,无疑都寄托在他的诗里。在李白留有的近千首诗歌中,有一百多首与神仙道教信仰有关,这些诗,或许正是破译李白诗歌作品中所蕴涵的深厚道教文化的解码。本文即以《梦游天姥吟留别》为例分析其中的道教文化。  相似文献   

17.
在《西游记》研究史上,丘处机《长春真人西游记》一书的存在主要与《西游记》作者的探讨联系在一起,人们几乎忽略了二书相似的命名.不过,由于丘处机的西游使道教地位遽升,从而激化了佛道二教的矛盾,导致了数次佛道大辩论,并以道教的失败告终,引起当时对《道藏》的大规模禁毁,于是,《长春真人西游记》长期未为人所知,所以虽然二名相近,但似并无因袭关系.梳理唐僧西天取经故事的源流,第一次以“西游记”为名的是元人吴昌龄的《西游记》杂剧,此剧孙楷第先生曾指为杨景贤之作,实不可信,仍以吴氏为当.从《西游记》杂剧现存孤本中可以看到将此剧与《西厢记》联系在一起的文献记录,可以推测,《西游记》一名实为吴昌龄仿拟《西厢记》而成,然后,取经故事也被纳入到这个命名之中,直到最后《西游记》小说使这一命名成为取经故事的总名.  相似文献   

18.
道经是我国古籍的重要组成部分,里面保存了大量具有特殊道教文化蕴涵的词语,这些词语多不为大型辞书所收录,是准确解读道经的一大障碍。由于未能准确把握这些词语的意义,一些道经整理本如《中华道藏》常存在校点失误等问题。用文化求义的方法,分类考释了出现于道经中的若干文化词语,并阐释了其产生和存在的文化背景,以期对道经文献的解读和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道经是中国古籍的重要组成部分,里面保存了大量具有特殊道教文化蕴涵的词语,这些词语多不为大型辞书所收录,是准确解读道经的一大障碍。由于未能准确把握这些词语的意义,一些道经整理本如《中华道藏》常存在校点失误等问题。文章用文化求义的方法,分类考释了出现于道经中的若干文化词语,并阐释了其产生和存在的文化背景,以期对道经文献的解读和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道经是我国古籍的重要组成部分,里面保存了大量具有特殊道教文化蕴涵的词语,这些词语多不为大型辞书所收录,是准确解读道经的一大障碍。由于未能准确把握这些词语的意义,一些道经整理本如《中华道藏》常存在校点失误等问题。用文化求义的方法,分类考释了出现于道经中的若干文化词语,并阐释了其产生和存在的文化背景,以期对道经文献的解读和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