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常会碰到学生提出一些“奇怪的问题”。对学生的这些怪问,一旦处理不好,就有可能影响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但若能随机因势利导,巧妙转移,就能融化“怪问”,化弊为利。下面谈谈自己教学中的几点尝试。1.启发诱导,服务于课堂学生在参与课堂学习时,有时由于思维的深度不够,不能理解课文中的那些看似矛盾而又确在情理之中的地方,因此产生了疑问,便会向老师突然发问。如在教《穷人》一课时,我正要分析桑娜这个人物,突然有一个学生问:“老师,课文中说古老的钟嘶哑地敲了10下、11下……这说明时间已经很晚了…  相似文献   

2.
刘南平 《考试周刊》2010,(15):177-177
在新课程的课堂中,“满堂问”是很多教师在物理教学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以为多问就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就充分体现了让学生自主学习,就实现了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其实,提问应该精心构思.应为实现教学目标而问。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被教师繁杂的“问”弄得晕头转向。我并不反对课堂教学中的“问”,问题是要“问”得恰当,问得科学,问得有重点和层次性.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3.
问与答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亦是推进和发展教学过程的重要动力。在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应具有很强的艺术性,良好的提问艺术能优化课堂教学,使师生间处于和谐的信忠交流中,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要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首先要鼓励学生不懂就问,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巧妙地设问,  相似文献   

4.
初三复习课堂教学中应“问”于何处?我们恰到好处的提问、问在点上、问得开窍、问得“美”,就能使学生在“问”前似山重水复疑无路, “问”后则柳暗花明又一村。所以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预设,捕捉生成的一个个能够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数学问题,并问在点上,这样我们的小组课堂教学才能 更精彩。  相似文献   

5.
一、如何对待学生的“怪问”学生“怪问”是“愉快教学法”、“茶馆式教学”过程中,易碰到的情况。它是学生善于思考的结果,闪耀着学生思维的火花,包含着追根究底,追求真知的热情。教师应把它看作是好事,不能斥之为奇谈怪论,要妥善对待。1.存疑待答。教师对不便当堂回答的问题暂时不答,而把问题留给学生,促使学生去思考。此类问题,教师如果解答,不是三言两语能讲清的,可能会影响课堂教学计划,或者是教师需要查阅有关资料才能解答,可采用存疑待答法,既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又留下了探讨的悬念,也为教师更准确详尽地解答赢得了时间。例如,在讲…  相似文献   

6.
课堂教学应重视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同题意识”。问题是催化剂,能诱发学生积极思考,使他们养成思考的习惯,提高思考能力,有助于开发学习潜能。如果教学能使学生“有问,敢问,会问,善问”,无疑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陶行知曾云:“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巧妙的提问,犹如一颗石子投向平静的水面,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教学过程要善导善控,必须致力于提高“问”的艺术,贵在多问善问。本人在教学中就如何提问有如下体会。  相似文献   

8.
“问”的感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问”是教师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教学行为。课堂教学中一定不能没有“问”,缺少“问”就缺少了生气,课堂就是“一潭死水”,教师就成为课堂的主宰者,学生就会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创造性思维将会受到抑制。那么课堂教学中为什么一定要“问”呢?到底要  相似文献   

9.
邵红 《政治课教学》2012,(10):56-57
当前,很多学生对“历史与社会”这门课抱“无所谓”甚至“厌恶”的态度。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这种情况的出现与“课堂教学呆板单调”“死记硬背的内容太多”等有着直接关系。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将自主学习引入课堂,从而让学生对“历史与社会”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而要开展自主学习,学生必须具有提问质疑的能力。因此,我们要在教学中努力创设情境,搭建平台,培养学生能问、善问、乐问的精神与能力,让学生成为“问”的主人。  相似文献   

10.
孔子云:“敏而好学,不耻下问”,“问”是人们探究未知世界构建已然知识体系的重要途径。所谓“学问”,既“学”又“问”乃成就“学问”,只学不问的人,正如韩愈指出的“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成为两脚书橱而已。陶行知先生曾引用杜威的话说,教学生的法子,先要使他发生疑问,由此看来,“问”是教与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然而课堂教学现状却让人不无担忧。有的以学生的“学”冲淡了学生的“问”,有的以教师的“问”代替了学生的“问”,“问”在求知中的重要作用未能在课堂教学中凸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也就难以落到实处。新课程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问”何尝不是这种学习方式的具体体现呢?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敢问、善问、乐问”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1.
余先钧 《学苑教育》2012,(13):44-45
思维起源于问题,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创新教育要求数学教师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提出带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课堂提问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有效的课堂提问能驱动学生“做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2.
《中小学管理)2000年第3期《教学生“会问”》一文提出:“教师‘满堂灌’自然不好,而‘满堂问’也未必可取。”对此,笔者深有同感。从目前中小学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看,还存在着不少“满堂问”的现象,这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是极为不利的。本文拟就“满堂问”现象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3.
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没有问题,就没有创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学会深思善问,让死板的课堂活起来,成为当前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那么怎样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相似文献   

14.
时至今日,那种“满堂灌”式、独白式的课堂教学,逐渐为人们所摒弃,让学生自己提问的自主性课堂教学愈来愈被人们所重视。但目前语文阅读课堂上学生“不问”“怕问”“不会问”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严重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新课标教学理念格格不入。因此,教师“导问”,让学生敢于质疑,善于提问,应成为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卖柑者言》之一“怪”初语四《卖柑者言》中有“予怪而问之曰”的句子。很显然,这里“怪”是意动用法,译作“予以之为怪问之曰”,即“我认为这件事奇怪就问他”。而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学参考书》上却译作“我用责怪的口气问他”。为了辨明这一词释义的正误,我翻了几本中学古文注释的资料,均与我的看法同。因此我认为教参上的这句翻译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6.
问与答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亦是推进和发展教学过程的重要动力。在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应具有很强的艺术性,良好的提问艺术能优化课堂教学,使师生间处于和谐的信息交流中,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要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首先要鼓励学生不懂就问,其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们以新的理念大胆改革.把原来的“满堂问”变成以“读”为课堂教学的主线.而对“问”则一鼓脑儿地全部摒弃。毫无疑问.提问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和基本方法,“问”能使学生积极思维。也能使老师了解学生。“问”之所以遭到冷遇,并不是“问”本身有错。而是在如何“问”上出现了问题。仅凭“为什么”和“怎么样”两类的提问,往往会使“问”“肢解”课文。那么.如何提问才能做到既启发学生思考又能避免提问的弊端呢?  相似文献   

18.
在课堂教学中,提与问是个“永恒”的主题,是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是师生互动的磁场。不管何时,提与问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的组织形式,是教师实施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也是启迪学生思维的重要途径,决定着一节课的生动与否,提与问始终是个“主角”。笔者就教学中的实例分析提与问的目标指向性、适时性、技巧性的处理。  相似文献   

19.
用同学的话说,翠翠是个“有点怪”的女生。平时,她经常冷不丁地拉住一个同学就问:“你说,人活着到底有什么意义?”“农夫和清洁工,谁更有价值?”问得大家英名其妙。  相似文献   

20.
如今,课堂教学一谈及“提问”这一教法,就似乎让人觉得落入俗套,太传统,其实原因并不在“提问”这一教学方法的本身,而是教师的提问太细、太浅、太碎的结果所致。陶行知先生说得好:“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这说明提问贵在一个巧字,“巧”就要“巧”在能引导学生有所“发现”,产生创新的快乐,而不是机械地再现课文中的语句。从这个角度来说探究提问策略,恰到好处地运用“提问”这一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好方法。一、激活信息重组的提问,疑中求“新”。课堂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