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高等教育与高深知识是一个"关系共同体",甚至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依凭经验考察、历史总结和理性推理可知,高深知识是走进高等教育的入口,是理解高等教育的一把钥匙,高等教育功能或价值则依凭高深知识而释放:高深知识既是高等教育孕生的必要条件,又是判定高等教育特殊性的根本所在,也是高等教育、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形成超循环关系的链条;大学学科是高深知识不断分化与综合的产物;大学课程是专门化、逻辑化和系统化的高深知识。  相似文献   

2.
高等教育与高深知识是一个"关系共同体",甚至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依凭经验考察、历史总结和理性推理可知,高深知识是走进高等教育的入口,是理解高等教育的一把钥匙,高等教育功能或价值则依凭高深知识而释放:高深知识既是高等教育孕生的必要条件,又是判定高等教育特殊性的根本所在,也是高等教育、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形成超循环关系的链条;大学学科是高深知识不断分化与综合的产物;大学课程是专门化、逻辑化和系统化的高深知识。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与高深知识是一个"关系共同体",甚至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依凭经验考察、历史总结和理性推理可知,高深知识是走进高等教育的入口,是理解高等教育的一把钥匙,高等教育功能或价值则依凭高深知识而释放:高深知识既是高等教育孕生的必要条件,又是判定高等教育特殊性的根本所在,也是高等教育、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形成超循环关系的链条;大学学科是高深知识不断分化与综合的产物;大学课程是专门化、逻辑化和系统化的高深知识。  相似文献   

4.
大众化过程中大学教学理念的变革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由于招生规模扩大带来高等教育精英色彩消褪,大学的办学理念、师生关系、大学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大学与大学之间的关系,都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大学教学理念也正在发生着深刻变革。如从单纯的高深学问向高深学问与高深技能并重扩展,从单纯的知识学习向复合型学习转变,学术旨趣与职业取向渐趋融合,以及"有教有类,各类分享"教学理念的形成等。为保障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健康发展,积极稳妥地推进大学教学理念变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教师作为构成大学组织的基本要素,其发展对大学以及高等教育系统的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大学教师在专业方面的知识权威是其工作的基础。大学教师通过获得高深学问,从而获得专业方面的学术权力。大学教师学术权力影响的大小取决于他们在发展高深学问领域中的地位、角色与作用。增进大学教师在高深学问领域中的权威与影响力是提升高等教育水平以及科学研究水平的至关重要的途径。因此,促进大学教师的发展应主要着眼于其在高深学问方面的发展,实现其知识人的角色。  相似文献   

6.
<正>大学课程研究、教学研究是近年来高等教育学科一个崭新的、生机无限的增长点。王一军博士的新著《当代大学课程秩序论——在"高深学问"与"个人知识"之间》,对大学课程哲学原理进行大胆探索,是这一生长点上萌生的新芽。专著立足于高等教育大众化、生存方式数字化、社会组织学习化的时代背景,围绕大学课程研究中的知识问题.引入"个人知识"概念作为研究主题,把大学  相似文献   

7.
论高深知识与高等教育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高等教育研究通常不关注高深知识,而高深知识却是高等教育的基础所在。本文主要论述了:第一,高等教育学的实践取向使其忽视高深知识;第二,高深知识与高等教育的关系至为密切,高等教育研究不能忽视高深知识;第三,对高深知识的外部和内部特征进行了初步的讨论。对高深知识的研究不仅能为高等教育改革提供更好的依据,而且对完善现有高等教育研究的理论体系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组织的定位与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伯顿· R·克拉克在《高等教育系统》一书中认为 ,高深知识是高等教育系统占支配地位的特征 ,高等教育部门 (大学和学院 )的“学术工作都是围绕特殊的理智材料——高深知识组织起来的”[1] ,高等教育组织是各个民族控制高深知识和方法的社会机构 ,这是伯顿·R·克拉克给高等教育组织的定位。这种定位无疑是很有见地的。事实上 ,现代大学的三大职能 ,都是围绕着高深知识而展开的。以高深知识为逻辑起点的高等教育系统只能定位于文化领域之中 ,学术是它的生命。正是与高深知识这种天然的联系决定了高等教育组织不同于其他的社会机构。“我们…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是高深知识最为重要的制度化载体,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场域,高深知识与大学紧密地联结在了一起。在大学中,既要把高深知识更充分地贯穿于大学的学科、课程、专业之中,也要让选择以学术为志业的大学教师能够去发现、探究、传承、应用高深知识,同时还要让高深知识在大学中能够促成大学生灵性智慧的生成,以更好地促成高深知识的价值在大学得以生成。  相似文献   

10.
刘文霞 《教育》2012,(29):57-58
大学发展史表明,知识观是影响大学制度的一个重要因素。"知识材料,尤其是高深的知识材料,处于任何高等教育系统的目的和实质的核心。"历史上,大学经历了形而上学知识观和科学知识观两个时期,不同时期的大学制度形态特征也明显地反映了两种知识观上的差异。如今,后现代知识观的出现更是给大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现代的大学应该持有什么样的知识观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大学制度形态才能更好地释放其"知识能量"呢?知识观视野中的大学制度  相似文献   

11.
"一带一路"高等教育共同体是基于价值共通、话语共建、目标共推、资源共享、风险共担等原则构建起来的共同发展的新理念、新模式,是对利益关系、发展愿景、社会文化以及运行秩序等有着共同体认的价值共通体,是"一带一路"区域政治经济一体化的"外溢",也是深化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关系的有效载体。推进"一带一路"高等教育共同体建设具有良好的社会基础和政策平台,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制约挑战和实践困境。未来应立足于相互之间的优势互补,构建"阶梯式"的高等教育共同体实践模型,同时加强制度化建设,先行推动中国高等教育一体化;回应经济社会需求,强化高等教育的社会参与;发挥高等教育的知识、文化等优势,营造改革、试错和包容的共同体文化;做好沿线各国高等教育的"政策嫁接",避免"点菜式"的选择性改革;重视高等教育合作背后的话语价值,提升"一带一路"高等教育共同体话语权。  相似文献   

12.
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知识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质上,大学是一个生产、传播与应用高深知识的地方,但在实践中大学并不重视对于高深知识的管理,更没有将知识管理作为大学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在质量危机的大背景下,高等教育领域实施质量管理已经势在必行,但是对于如何进行质量管理,如何建立适合于大学的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体系仍然没有明确结论.结合大学组织特性以及当前质量管理理论的最新进展,在高等教育领域通过质量管理改善大学组织绩效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有效地在大学内部实行知识管理.大学如果要从传统组织转变为质量组织,知识管理是不可缺少的手段.  相似文献   

13.
"大学的哲学"是研究大学中"人"和"事"存在的缘由与内在规定性的学问。"大学的哲学"的逻辑起点是"人"的发展与超越。"大学的哲学"涵盖了"高等教育哲学"和"高等教育学"。大学的职能与功用是人才培养、"高深学问"探究和学术成果的应用转化。大学师生以"高深学问"为客体或中介,开展个体之间"主体-客体-主体"的交往实践,以实现"人"的自由发展与快乐的表演;通过个体与群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交往实践,实现大学的运作及其职能。  相似文献   

14.
伯顿·克拉克认为,知识材料尤其是高深知识材料,处于任何高等教育系统的目的和实质的核心,高深知识的特征影响整个大学组织。在大学变革过程中,虽然以高深知识为核心的大学特性不曾改变,但知识本身却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随着知识的社会功能的增强,知识追求的功利性彰显,以及知识探索过程中不断加重的对外依赖性,大学与象牙塔之外的社会结合的越来越紧密.作为高深知识的制度保障——学术自由也不得不面对大学在遗传之外的环境对其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历史透视,我们可以看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本质就是人们通过改造或变革组成世界高等教育系统的各要素而结成的国际间以高深知识为中心纽带的网络关系的交往实践。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历时性特征是:始终都以承认知识的普遍性价值为根本动力,以高深知识在大学间的交流为普遍目的。而在新全球化时代背景之下,高等教育国际化与高等教育全球化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主导力量不同、前提条件不同、价值诉求不同。  相似文献   

16.
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视野的大学课程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布鲁贝克所主张的"认识论和政治论张力下平衡"的高等教育哲学观,观照中国大学课程实践,中国大学课程存在诸如学术自由与社会控制的矛盾;课程起点重视高深学问与社会实际问题的矛盾;课程评价追求科学化,存在量化课程评价与质性课程评价的矛盾等.中国大学课程变革可以尝试以下路径:确立社会本位与学术本位统一的大学课程目标;形成多元相对起点的大学课程结构;大学师生成为课程建构共同体;大学课程走向高标准、多样化的量化与质性评价的融合.  相似文献   

17.
校院关系是大学内部治理中的重要结构因素.作为大学中二级机构的学院与其他一些社会组织中的二级机构相比所具有的主要区别在于:学院是基于某一专门领域的高深学问而组成的,每所学院在高深学问的传授与研究上具有独立性.如何在保障学院的学术独立性的同时,协调大学与学院的关系,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使大学作为一个办学整体更好地发挥作用,这是近年来一些国家高等教育改革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大学的校院关系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在计划经济时代政府集中统一领导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下,校院关系具有典型的行政化特征.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之后,伴随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扩大学院的办学自主权、调整校院关系成为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8.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大学文化尤其是教师文化深受大众文化、科学文化、学科"割据"文化等影响,大学教师的自我批判精神逐渐弱化.大学教师理应通过坚守对高深知识的理性探究、守护学术自由等举措强化自我批判精神,促进专业发展,提升教育素养,培育健康的大学文化.  相似文献   

19.
大学是一种特殊的学校,是"实施高等教育的学校",是"研究高深学问"、传授普遍知识与公开追求真理的地方。育人是大学的本真,大学的一切活动要体现大学的育人本真。大学的职能与功能可以发展,但大学的本质与本真不可改变。当前,我国大学存在育人本真的迷失,存在大学本质异化的危险,大学必须积极主动进行改革,探索其理性回归育人本真的路径,以预防大学本质的异化,使大学真正回归到应有的发展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20.
在宏大叙事成为备受质疑的言说方式的今天,高等教育之所以还能够作为一个整体成为全球化研究的对象,与其突出的知识组织性质密不可分。在古典大学时期,高等教育机构是传授知识、训练心智的专门场所;在民族国家框架下,高等教育是以高深学问(知识)为中心构建起来的专门组织;全球化背景下,高等教育依然是全球知识生产网络上的重要节点。高等教育所传承和创造的知识的政体性、民族性和普适性及其相互关系,构成了高等教育全球化的内在矛盾和张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