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秦文 《江苏教育》2005,(1B):34-34
在新课程实验过程中,有关“过程”和“结果”的讨论很多。以前我们重视“结果”,忽视了“过程”,现在有时又过分强调了“过程”,面对“结果”的正确与否轻视甚至忽视。应该说,徐斌老师和秦老师的观点,从根本上说是相通的,但又存在着一些理解上的差异,那么。究竟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过程”和“结果”,在新课程的层面上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去理解,去把握?这恐怕不仅是两间如何平衡,而更重要的是和我们现有评价机制如何有机结合。这是值得广大老师讨论的一个话题。争鸣稿件请寄:南京市草场门石头城9号王伟收。E-mail:wallece@21cn.com.电话(025)83700943。我们将陆续开展类似的讨论,欢迎老师们提供争鸣话题。  相似文献   

2.
读了《江苏教育》(2004年9B、2005 年1B)上徐斌、秦文两位老师关于 过程与结果的文章,感思颇多,现谈谈我的 看法。 如果只是从理论上谈过程与结果谁更 重要,我想这个问题没有继续深入探讨的价 值。而现在争论的焦点是就徐老师所举的案 例中,教者这样的处理和理解到底能否算作 是对新课程的曲解? 秦文老师认为教者只是对教材和学生 的钻研不深,而对新课程所倡导的重视学生 学习过程的理解、把握是恰当的。对于这样 的观点我不敢苟同,首先从教者"我看到了  相似文献   

3.
又到一年的盘点时间,我们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老师正加入到"争鸣"这个大家庭来了。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在不断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同时,我们的教师也同样需要不断地、积极地培养内在的探索意识、科研精神。因此,本刊一直不遗余力地为广大教师提供宽松的平台,营造争鸣的氛围,许多话题引起了众多教师的热烈反响。也许我们的争鸣不一定有泾渭分明的结果,但在讨论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不得不认真地再思考、再学习!这已经是一种收获。  相似文献   

4.
许祥 《成才之路》2013,(16):66-66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高中历史学科应该如何教?学生应该如何学?老师如何才能教得精彩?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艺?这是一个经常讨论的话题?如何走过高中历史学科的三"道"门槛?笔者认为只有把握历史学科的道、门道和味道,才能真正走过三"道"门槛。一、道道是何物?《易经》说"一阴一阳谓之道",意思是:阴阳的交合是宇宙万物变化的起点。另一说法,道即要从头开始行走。那么高中历史教学的起点在哪儿?头在哪儿呢?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堂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管理者.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工作中,准确预设,关注过程,促进生成.精心筹划"预设什么"、"怎么预设",思考如何通过"预设"去促进"生成",通过"生成"去完成"预设".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改革为老师创造了一个新的机遇,“一切为了学生”,这将是老师为之奋斗的目标;赋予学生自由,也将是老师教学中的一种规范。愉快教学,将令老师与学生在教学中共同成长,并使学生在学习中既获得知识又得到个性的培养。而在教学中如何去引导学生成了我们必须要探讨的话题。俗话说“兴趣最好的老师”,特别是对在很多方面都还没有成形的高中生来说,好奇心、兴趣能帮助他们自觉的去寻找和掌握知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抛砖引玉。《礼记·学记》上说:“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意思是:君子教学,要善于启发学生思考。诱导…  相似文献   

7.
课例沙龙     
主持人:史老师,这辑课例我们确定了一个比较形象的话题——"如何使课堂教学更加丰满",想听听您对此的看法。史绍典:说一堂课"丰满",指的是教学的充实与鲜活,这显然是个正面的比喻。  相似文献   

8.
在小学语文教师中有一个广为流传的经典教例, 说的是于永正老师在丹阳师范附小上的一堂公开课"新型玻璃"。课堂上,于老师请一位女学生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结果请的不巧是位"学困生",可想而知课文是读不下去的。一个句子一连七遍,都没读正确,女学生很急,失去了信心,想坐下。于老师却抚摸着她的头,让她深吸一口气,然后一字一字地把这句话在心中默念一遍,并鼓励道:"第八次准能读正确。""第八次"学生终于成功了, 读得既正确又流利。  相似文献   

9.
潘艳 《考试周刊》2014,(1):179-179
<正>"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的爱是影响学生认识的因素中最积极、最活跃的。教师对学生应该有"爱",应该怎样爱,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常谈的话题。老师都知道"爱"的分量与价值,然而却忽视了如何真正地把"爱"说给学生听。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进入心的深处。"所谓"心心相印",不仅老师要走进学生的内心,更要让学生走进老师的内心,感受与分享老师的喜怒哀乐。要让学生走近老师,我们可以从以下  相似文献   

10.
本期讨论的话题是"应用题教学:解决问题还是思维训练"。有些老师认为,应用题教学主要还是解决问题,尤其是新课程已经把应用题教学改为了"解决问题",这说明了解决问题是应用题教学的主要目的。然而,也有老师认为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而不是单纯的生活叠加,不管如何生活化,但最终都要摆脱直观的外壳,培养学生上升到理性思考,体现数学味。究竟新课程理念下的应用题教学是解决问题还是思维训练?如何教学这方面的内客呢?相信您读了后面的这几篇文章之后会有收获。  相似文献   

11.
有过程就会有结果,没有结果或者失败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结果,不经历过程就不会产生结果,因此徐斌老师的"重过程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结果"和秦文老师的"经历过程本身也是一种结果"观点是相通的,只是侧重点不同。"过程" 是因,"结果"是果,"过程"与"结果"孰重孰轻,这是一个伪问题。新课改以前,其实也会重视过程,说"重视"结果,是因为由"结果"这个事实可以追溯分析"过程"这个观念,完善"过程",是为了获得更丰硕的结果。现在我们更多地强调"过程",是因为"结果"尚不能令人完全满意,强调"过程"是为了收获更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正>"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作为人类的一种理解活动,其阅读方式和阅读结果因人而异。正如同一部《红楼梦》,鲁迅曾说:道家看到了"梦",儒家看到了"淫",才子佳人看到了"情",革命家看到了"排满"。由此可见,个性化阅读应该是读者阅读时的个人自觉行为,"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可以称得上是个性化阅读的根本标志。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如何践行新课程所倡导的个性化阅读理念,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人生阅历和独特  相似文献   

13.
信息技术教学过程有一个怪圈:"一讲就死,动手就活,一活就乱,一乱再讲。"动手实践,能把课上"活",难的是如何做到"活而不乱",很费脑筋。有同行建议"把握好尺度",我觉得这太为宏观,对具体操作指导上意义不大。虽然老师们都知道实践比理论更能理解,要放手给孩子们去操作,但实事求是讲,我更愿意采用讲授式教学,中间穿插几次学生活动,只要符合新课标,突出重点,一节课也就过去了。要从实际解决这个"浑水摸鱼"的问题,就需要在教学环节和评价上下工夫,特别是教学过程中的评价。评价是信息技  相似文献   

14.
正世界上的万物之所以千差万别,各有其特殊的本质,就在于其内部矛盾的特殊性,这是科学认识事物的基础,是区别和认识事物的内在根据。因此,只有把握了矛盾的特殊性,才能够找到解决矛盾的方法。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又在哪儿呢?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不但要关注教材"说什么",更要关注教材"怎样说"。语文教学其实是一个通过语言文字理解"说什么",进而由"说什么"到理解"怎样说"的过程。在这里,通过语言文字去理解"说什么"是与其他学科相同或相似的要求,而理解"怎样说"则是语文教学的特殊要求和应该特别  相似文献   

15.
今天来到茶馆做客的,是来自东海之滨的语文同行,他们带来的话题是“语文综合性学习”。语文学科具有综合性,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语文课的“综合性学习”又是啥玩意儿呢?《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哦,原来综合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和理念,我们所希望培养的学生的各种素养,都应该通过综合性学习去实施。有人说,新课程改革的实质,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学习方式的革命。我同意这个观点。“新课程”之“新”,就在于从过去着眼于教师如何“教”,转变为着眼于学生如何“学”。换言之,教师的“教”应该也能够通过学生的“学”达到目的。有老师可能会说了:理念当然好,但如何操作呢?呵呵,别急,让我们一边喝茶一边听浙江宁波东海实验学校的老师怎么说……茶馆掌柜:李镇西  相似文献   

16.
耒阳市的吴老师提出问题:新 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的教学应改变过 去注重结果的传授,让学生经历知 识的形成过程。《数学课程标准》也 指出:"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 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 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 过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虽 然不能让学生完完全全地去重复人 类所经历过的发现知识的过程,但 适当地让他们参与知识发现和探索 的过程,了解某些数学知识产生的 由来,不但有利于学生掌握和理解 知识,而且有利于激发他们学习的 主动性和创造性。如果说传统的数 学教学只重结果,忽视过程,那么新 课程改革后能否就可以只重过程而 忽视结果呢?下面是徐斌老师给出 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自新课程实施以来,有效性便成了一个流行的话题。"有效",顾名思义,就是有效果。那么,我们该如何开展有效教学呢?1.教学内容的有效性朱熹曾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随着信息源的逐渐增多,许多老师感觉到要讲的内容太多了,在一堂课的时间内没办法讲完。的确,新课程理念赋予了我们太多的东西,既要注重语言文字的积累,又要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还要注重朗读的指导,一节课变得很忙碌。可以说,  相似文献   

18.
数学教学改革正在进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也投入了使用,教材改版了,我们的教学理念也应该改变了.那么,在新课程改革下,什么才是一节"好课",我们如何才能上好一节课,成了我们关心的话题.本文意在以函数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用新课程标准来指导教学改革,并且讨论了在教学改革下,我们应该持有一种什么样的教育理论和观念.  相似文献   

19.
一提到"填鸭"式教学,部分老师会把它理解成无休止的、不管学生承受能力而拼命去灌输的行为.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古人说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是"填鸭"与"放鸭"的缩影.传、授的过程是"填鸭",解惑的过程就是"放鸭".新课程改革为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填鸭"与"放鸭"也就成为教师必须要做好的功课.  相似文献   

20.
"语文,就是一个大黑洞."这是我的一句简单的读书批注. 大约是六年前,我读王荣生老师的《语文科课程论基础》,其中有这样一段话: 应该看到,让学生自己去"听"、证学生自己来"说",再加上教师是对话者之一而"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体现了教学对话理论、阅读对话理论的精神,在当前的情势下,作为一种纲领、一面旗帜,也有现实的必要性和针对性.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只是向真理迈去的第一步,我们只是回到了正确的起点.而这一步、这起点,可能已经混进了某些可能会引向歧路的隐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