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很多老作家都讲,小说的故事好编,关键是“零件”难找。这里提到的所谓零件就是指的必要的生活细节。为什么说它难找呢?因为细节的面积虽小,却“惊人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巴尔扎克语),这样的细节是缺乏丰富生活体验的作家难以信手拈来的。一部小说若缺乏思想含量比较丰富、个性特征比较鲜明突出的细节描写,就会一览无余没有嚼头,读来象喝白开水似地索然寡味,其中的人物也会象患了软骨病的人那样站不起来,这样的作品  相似文献   

2.
韩蓁 《今日中学生》2006,(20):81-82
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细腻逼真的细节描写,就没有文学.有个文学前辈曾这样对我说:"写小说,塑造人物一定要注意细节.细节就好像是零件,没有零件,机器就造不出来."回想我学习写作的那一摞摞失败的稿件,的确是这样啊.  相似文献   

3.
<正>多年来,上海高考现代文阅读的选文类型一般为社科类和文学作品(以小说或散文为主)各一篇。社科类文章和文学作品的解题都需要从文本中提取和整合信息,社科类阅读要梳理论证思路,把握主干信息,文学阅读则强调在整体把握主旨的基础上关注那些看似“无用”实则却有“大用”的信息,比如小说中的细节。“细节”看似无用,因为删去一些细节似乎不太影响对小说主旨的把握(我们日常阅读的故事梗概或情节提要,一般都没有细节),而细节其实有“大用”,因为细节往往决定了小说的格调、风貌、节奏和情韵等,甚至可以说,作品的艺术价值、作家的写作功力,正体现于小说的细节中。  相似文献   

4.
学创作离不开细节描写。作家沙汀曾这样说过:故事好编,零件难找。这里所说的零件即指学作品中的细节。何为细节?《辞海》云:学作品中细腻地描绘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最小的组成单位。作家们历来都重视对细节的描写。名作家杜鹏程惊诧于一个好的细节的选取,他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谁能估量出这个细节会发出多么强烈的光和热!”  相似文献   

5.
一个现代化的学校犹如一部结构精密的机器。性能先进的机器必须有性能优良的零件。但是,零件好,并不等于一部机器就一定好,只有把各种类型和一定质量的零件合理地组合,才是一部高效能的机器。同样,一个学校要高效能,也必须是各类不同人员按比例有机组合。如果比例失调或水平配置不当,这个学校的功能将受影响和阻碍。因此,对于一个学校来说,要很好地进行教学,不仅要考虑到人员个体“智能结构”,还要研究人员组合的群  相似文献   

6.
陈莹莹 《文教资料》2012,(33):72-74
铁凝是当代作家中很有特色的一位,她的日常生活叙事是由点点滴滴的生活细节构成的生活之流,这些生活细节具体体现在衣食住行上,铁凝尤其会选择在“食”中感受人间的烟火与暖意,体悟人的生存状态和内在心理,彰显日常生活的本真意义。“吃”乃人生存之本,我们从铁凝的小说中捕捉到一种美食情结,即作家在小说中对美食的一种反复书写。本文将阐述铁凝小说美食情结的具体表现,同时简析铁凝小说美食情结形成的原因及其对作家创作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五年制第十册和六年制第十二册第22页练习六第10题为:“右图是一个机器零件,求它的体积。如果每立方厘米重7.8克,机器零件重多少公斤?”  相似文献   

8.
小学语文课文细节初探四川邓何周,吴明伟一、细节的重要性如同生物体的细胞、机器的零件,细节是细的,无可非议。但细节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它是重要的。细节描述高手王愿坚说:“有文学价值的东西,永远不会小。”在《马背上的小红军》中,小红军“鼓鼓的”干粮袋,装的...  相似文献   

9.
刘定一 《上海教育》2002,(15):38-39
在我看来,问“怎样上好一堂课?”很像问“怎样写好一篇小说?”这对作家不是一个问题,如果你不是作家,知道了答案还是写不好小说。换一种说法,问“怎样上好一堂课?”等于是问“怎样当个好教师?”教师往讲台上一站,用不到半节课,学生已经掂出这位教师的分量。  相似文献   

10.
字形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一道难关。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指出:“在教学中要把汉字的音、形、义紧密地结合起来,着重指导学生认清字形”。下面,谈谈我是怎样根据汉字的特点和学生认识事物、学习语文的规律来突破字形难关的。一、由简到繁,循序渐进,扎扎实实教好汉字的笔顺、偏旁部首、独体字。笔画是汉字结构的基本单位,好比机器的零件。偏旁部首和独体字好比部件。笔顺好比零件和部件的装配方法。只有熟悉了机器的零件、部件和装配方法,才能装配好一台机器,  相似文献   

11.
施蛰存小说具有鲜明的悲剧意识。“感伤”是贯穿其文学全程的“情结”,成为作家本人俯视众生、关注人性的一种总体态度。从某种意义上说,要深入理解施蛰存其人及其作品,把握好“感伤”是不可逾越的重要环节。探讨施蛰存小说文本层面上所表现出的感伤,可以透视作家本人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12.
眼睛,是人的心灵的窗户。要表现出一个人的“灵魂”,无论画家还是作家,都不会放过对人物眼睛的描绘。鲁迅小说刻画人物形象的主要方法之一,就是“画眼睛”。他说:“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我怎么做起小说来》)。《祝福》对祥林嫂的眼睛描写了三次:一次不如一次有神,真切地反映了人物每况愈下的生活历程。《伤逝》对子君眼睛的两次的描写亦是神情毕肖。在鲁迅的创作中,大量的“画眼睛”却不局限于肖像描写,而是指最能显示人物精神世界的典型细节。孔乙己那件“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的长衫,就是孔乙己的“眼睛”。在《故乡》里,二十多年后的闰土见“我”不再喊“迅哥儿”而虔诚地叫“老  相似文献   

13.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 ,小说教学是很重要的一块 ,入选语文课本的小说许多是脍炙人口的美文华章。如何引导学生欣赏小说的美 ,从而提升中学生的审美理念 ,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本文从小说细节描写的艺术功能角度来作一些分析和探讨。一、小说细节的“造型”功能小说主要是通过塑造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 ,而典型人物的塑造必须通过人物言行情态的细致刻划方能实现。也就是说成功的人物形象是用细节去构筑的。高尔基曾指出 :当作家“在任何一个人身上找到指出和强调说话、手势、姿态、相貌、微笑、眼神等等独特的特点的时候 ,这些人物在他的…  相似文献   

14.
每一部小说,无论短长,都有它特定的结构。而不同的结构则显示不同的意义。中国新时期小说,开始时并不怎么讲究这类习惯上叫做形式的问题。人们关心的是“写什么”,而不是“怎么写”。八十年代中期以后,小说界发生很大变化,一批年轻作家在外来文学和理论的影响下,开始关注小说的形式。于是,如何把一个“故事”“讲”好,就成为这批作家关心的主要问题。格非,是这批作家中极富特色的一个。作为六十年代出生并一直生活工作在校园里的年轻人,格非对书的阅读肯定比现实生活的阅历要多得多。也许正是这种身分导致了他对阿根廷那位世界级…  相似文献   

15.
王朔曾经是小说界的一面旗帜,我在网上甚至看到这样一篇文章《北京新生代作家:大树底下好乘凉》(作者不详),大意是说现在北京新出来的一批作家,肯定要走王朔的路子,因为王朔小说实在是影响很大,销量可观。此文的作者依次类推,认为北京文坛在不久的将来肯定还会出现张朔、李朔、×朔,他们在王朔这棵“大树”下“好乘凉”。  相似文献   

16.
马素 《少年科学》2013,(7):24-27
美国科幻作家罗伯特·希克利曾经描写过关于“万能制造机”:一台奇特的大机器,机身上杂乱地安装着刻度盘、小灯和各种指示表。故事的主角之一阿诺尔德站在机器前,按下按钮,对着机器响亮而清楚地说:“我要硬铝螺帽,直径为4厘米。”接到指令,机器发出低沉的轰鸣声,灯光闪烁,闸板缓缓打开,眼前赫然出现了一颗闪光发亮已经制好的螺帽。  相似文献   

17.
据统计,中学语文课文中80%是文学作品.学习文学作品必然涉及细节描写,教好细节描写是学好文学作品的一个关键.什么叫细节?简言之,它是指文学作品中描绘人物、事件或环境的最小组成单位.打个比喻,一部作品犹如一台车床,细节就是车床上的“零件”.车床虽然由许多零部件构成,但缺少了某一个“零件”就不能转动,或者至少是不能转动自如,这就是“零件”的功能.细节描写就是对细节的刻划,是对人物的外貌、行动、心理、语言或周围事物、环境某一细微特征所进行的具体而细致的描绘.它是文学作品完整地描绘人物性格、事件发展和环境、景物的不可缺少的手段.  相似文献   

18.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越来越主要的依靠人的智力。赵紫阳总理在六届人大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重视智力开发是实现经济振兴的必要前提。”智力开发是现代化的关键。大学生的最优“智能结构”问题。是智力开发的一个重要课题。什么是“智能结构”?比如一台性能好的机器,必须由质量好的零件来装配,但质量好的零件不一定能装配上一台性能好的机器,这儿有一个结构是否合理的问题。又如碳原子由于结构方式不同,既可形成石墨,又可形成金刚石。我们搞教育的,  相似文献   

19.
一个小测试     
“一树一菩提,一沙一世界”,生活中的一切都是由细节构成的。这正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所说:“如果没有小石头,也不会有大石头稳稳当当地矗立着。”在生活中也是这样,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要注意细节,从小事做起。很多人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重视细节的人往往要比不重视细节的人获得的机遇多。  相似文献   

20.
进入80年代以来,不少小说作家一再指出:小说是一种相当解放、相当自由、包容性很大的文体。如王蒙说过“真正好的小说,既是小说,也是别的什么”,他强调:“如果用历史的眼光来观察,小说似乎是写得越来越自由、越来越散漫无稽、越来越无可无不可了。”李陀提出要“考虑为小说观念的发展建立科学的动态模型”。冯骥才呼吁“必须创造一种相当广泛、自由、包容性大的形式”的小说。这些看法实际上都涉及到对小说文体的关注和构筑设想。当代小说创作实践已将小说文体的命名提到小说理论研究的日程上来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