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英汉语中的定位动词在不同的句法构式中都可分别表达动态和静态含义。对英语定位动词的研究认为,此类动词的动作义由状态义转化而来;而传统汉语研究则认为这类动词的状态义是在静态存在句的构式作用下由动作义延伸而来的。然而对汉语定位动词出现的句法结构、表达的事件类型及其内晨语义特点的分析表明汉语定位动词的动作义也是由状态义转化而来的——从而为定位动词可以同时表达动态和静态场景的特殊现象提供了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2.
现代汉语心理动词的范围和类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根据现代汉语心理动词的分布特征 ,以《现代汉语词典》、《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考试大纲》所收动词为考察范围 ,界定出心理动词 83个。并从动词的过程结构的角度出发 ,把心理动词分为心理状态动词、心理活动动词和心理变化动词等三类。分析动词的过程结构所得出的Vc3 、Vc5和Vd 分别表示双限结构和后限结构 ,这两类中没有心理动词。心理动词属于述人动词 ,我们把这三类动词放在述人动词系统中考察它们各自的位置 ,并分出了小类  相似文献   

3.
现代汉语心理动词的范围和类别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根据现代汉语心理动词的分布特征,以《现代汉语词典》、《汉语水平词汇及汉字等级考试大纲》所收动词为考察范围,界定出心理动词83个,并从动词的过程结构的角度出发,把心理动词分为心理状态动词,心理活动动词和心理变化动词等三类。分析动词的过程结构所得出的Vc3、Vc5和Vd分别表示双限结构和后限结构,这两类中没有心理动词。心理动词属于述人动词,我们把这三类动词放在述人动词系统中考察它们各自的位置,并分出了小类。  相似文献   

4.
完成体形式的完结体动词常被用来表示部分完成或者不成功的事件。否定其终结点的表述并不会被认为有逻辑错误。文章从事件的句法语义结构深入探讨如何取消汉语完结体动词的终结点,提出了三个必要条件:非核心及物动词、施动者作主语以及渐变性状态变化动词。通过使用汉语语料,文章论证并修正了当今国际语言学对取消完结体动词的终结点的前沿性猜想。  相似文献   

5.
关于现代汉语动词、形容词的划分问题,语法学界历来还有一些不同的意见。 赵元任先生在《汉语口语语法》中认为:因为动词和形容词都可以作谓语,或谓语中心成分的词,故把形容词包括在动词一类之中。吕叔湘先生在《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中认为:“如果把形容词合并于动词,把它作为一种半独立的小类,也不失为一种办法。”不但“只有一件事为难:一般所说形容词,其中有的只能修饰名词,不能作谓语,(即非谓  相似文献   

6.
武兴 《现代语文》2016,(4):65-68
状态动词是动词的一个小类。本文通过对林杏光等人主编的《现代汉语动词大词典》中的所有动词从语义特征的角度进行考察,界定出373个状态动词,考察这些状态动词内部的时间结构特征,发现状态动词有五种不同的内部时间结构。A类状态动词无起点、无终点、无续段;B类状态动词无起点、无终点、有续段;C类状态动词有起点、有终点、有续段;D类状态动词无起点、有终点、有续段;E类状态动词起点与终点重合、无续段。  相似文献   

7.
英语动词有四种基本的事件类型(即状态、动作、结果和完成)和四种演变的事件类型(即演变的状态,演变的动作,演变的结果和演变的完成)。而汉语动词只有两种基本的事件类型(即状态和动作),它的结果动词和完成动词则是从这两种基本的动词类型演变而来的,我们在进行英汉语写作与翻译时要注意这种区别。  相似文献   

8.
现代汉语动词作动词的状语,语法学家作过不少的研究。动词是否可以作别的动词的状语,认识不很一致。有的认为能作状语的动词很少,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说:“动词中除助动词外,其他动词很少做状语”(下册,第343页);《汉语知识》也认为:“动词有时候也可以作别的动词的状语,如‘他微笑地看着’”(第174页。着重号为笔者所加,下同)。有的认为个别的动词必须带“地”才能作状语,华宏仪的《实用汉语语法》指出:“有时,个别的动词可以作状语,但必须带‘地’字”(第137页);华中师院中文系的《现代汉语语法知识》也说:“动词作状语的很少。能用作状语的,只有‘关心、同情、注意、拚命’等几个,而且要求带‘地’ ( ‘拚命’例外)”(第16页)。说法虽有差别,但见解都很相近。有的根本不提动词作状语,吉林师大中文系编写的《语文基础知识》(1972年版)和曹蔚文编写的《语法基础知识》都没有讲到动词可以作状语。以上三种见解,在我们看来,并不都符合语言的实际情况。本文拟在专家过去研究的基础上,试图探讨动词作动词的状语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没有”是现代汉语里使用较频繁且普遍的一个词,而有关它的词性的界定也各有不同,有的词典把它看作副词,有的词典把它看作动词。从“没有”的动词性质、副词性质、“没有”的拆分情况、“没有”存在的羡余现象、“没有”在词语修辞上的用法等四个方面可总结出“没有”是一个接缘性很强的词,并就此可看出在现代汉语词汇里确定某一部分词语的性质必须以该词所在的句子和语境为依据进行理解、确证。  相似文献   

10.
心理动词由于内部复杂,统一界定难度很大。文章尝试分为正向和反向两类,并分别从形式上给出界定框架,然后对前者做了细分,将那些用法更接近于形容词的心理动词提取出来,且根据它们的特点设定一个框架。又在这3个框架的基础上,分别对《动词用法词典》和《汉语形容词用法词典》中的心理动词作出判断和归类。  相似文献   

11.
80年代以来,汉语动词研究一直是个热门,研究成果颇丰,研究范围扩大,研究方法多样,研究队伍壮大。对于动词的性质与界定、分类标准和特定义类的研究是当前汉语动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分歧颇多。我们对所见到的已有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总结,以便对今后相关的研究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2.
英语中表示和“看”相关的动词有许多,其含义十分丰富;有的动词表示“看”的状态,如:stare,glare,observe等等;有的动词表示“看”的结果,如:findout,see,等等。尤其描写用眼睛“看”的动词很生动形象,如:盯着看,凝视,偷看等等。动词“看”还有表达观察和发现之意。另外“看”作为汉语中的多音字,其词意以及和“看”字本身连用的短语就更为丰富了。掌握好他们相对应的意思,对文章理解和表达以及对话、交流都很有帮助。下面就归纳、介绍一些与“看”相关的动词和短语。相关的动词和短语。1.照看:lookafter,takecareof,…  相似文献   

13.
中动结构(middle construction)的语法主语基本上是由动词的受事担当,而该动词的逻辑主语(或称施事)在中动句型中则不可见(intangible),很多学者据此认为中动词的施事是隐含的,隐含施事是界定中动结构的本质性区别特征(distinctive feature)。文章通过对英汉双语的中动词进行内在意义的分析认为:中动结构的施事存在与否与中动词的内在意义因子紧密相关。英语中动词在选择上具有的致使不确定性使得施事的存在缺少必要条件,因而施事性并非英语中动结构的本质性特征。而汉语中动词全部选择具有自主性的动词,因而施事性是汉语中动结构必须具有的本质性特征。通过对比,找到了两种语言在施事性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谓宾动词的界定、谓宾动词的句法功能分类、语义功能分类、谓宾动词和谓词性宾语的关系等4个方面对汉语谓宾动词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且指出了目前谓宾动词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今后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黄广泓 《广东教育》2011,(12):40-40
汉语对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存在负迁移影响。本人在教学中注意到有的同学在分析英语从句关联词中表现出来的一些汉语负迁移现象,现加以总结分析。一、忽视谓语动词时态变化,错填关联词英语谓语动词有各种语法形态变化,表示各种语法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构式语法中,构式被认为是语义和形式的结合体。和动词一样,构式也有其独立的语义,汉语中丰富的动词语料可以用来探究并验证这一观点,如动词“灌”。从CCL语料库检索到14557条与动词“灌”相关的语料,分析整合出动词“灌”的构式及其事件框架,基于此,结合构式语法尝试探究动词“灌”与其构式的关系。经分析,初步得出四种关系,即界定关系、因果关系、拓展关系以及方式说明关系。  相似文献   

17.
英汉否定词的分合和名动的分合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英语里否定词最重要的区分是否定名词还是否定动词,不注重区分直陈否定还是非直陈否定,也不注重区分有的否定还是是的否定。相反,汉语里否定词最重要的区分是直陈否定还是非直陈否定,是有的否定还是是的否定,不注重区分否定名词还是否定动词。这一现象进一步证明,英语里名词和动词是分立的两个类,汉语的动词是名词所包容的一个次类。本文还从哲学角度说明英汉两种语言在这方面的差别,并指出讲汉语语法不可过分重视名词和动词的对立。  相似文献   

18.
尽管单音节行为动词、状态动词带补语和同时带宾语、补语的能力存在一些差异,但是,它们的这种能力都明显强于双音化后的与之对应的同素同义双音节动词。这一点在近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都有显著的表现。在汉语的历时发展中,动词后同时带宾语和补语的语序发生了变化,近代汉语中结果补语和可能补语与宾语组合的两种语序到了现代汉语中变为一种语序,结果补语和可能补语只能位于动词的后面、宾语的前面。  相似文献   

19.
从类型学的角度对汉语方言句末助词“在”的意义及分布类型作出概括,认为它兼有表示动作进行或状态持续的时体意义以及肯定的语气意义。同时,联系中古及近代汉语,对其来源进行分析,认为它是由存在动词“在”虚化而来。  相似文献   

20.
深层语义关系与表层句法结构之间的关系一直是语言研究的焦点,本文以汉语的非宾格动词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非宾格动词和非作格动词的对立现象及其深层成因,并结合语言类型学的研究成果就非宾格动词的界定问题讨论了汉语非宾格动词的诊断式,最后本文尝试运用构式语法理论提出了本文的观点,即带地点的存现句不能作为非宾格动词的诊断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