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鲁迅的著名小说《阿Q正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有一天,阿Q喝了两碗黄酒,手舞足蹈地说自己是赵太爷本家,结果被赵太爷痛骂一顿,还挨了一记耳光。小说中的赵太爷,是一位势力者,在他看来,像阿Q这样的“浑小子”不会姓赵,也不配姓赵,根本不可能和自己是本家。未庄上的人都认为阿Q不一定姓赵。  相似文献   

2.
鲁迅的著名小说《阿Q正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有一天,阿Q喝了两碗黄酒,手舞足蹈地说自己是赵太爷本家,结果被赵太爷痛骂一顿,还挨了一记耳光。小说中的赵太爷,是一位势力者,在他看来,像阿Q这样的“浑小子”不会姓赵,也不配姓赵,根本不可能和自己是本家。未庄上的人都认为阿Q不一定姓赵。赵太爷为什么认为阿Q不配姓赵?村里的人根据什么认为阿Q不一定姓赵?要弄清这个问题,必须从中国“姓”的传统说起。在古代,“姓”是一种徽号。同一个姓,代表着一个血统的强大民族。从字形上分析,“姓”是“女”和“生”构成的合体字,它最初的意思是为某女…  相似文献   

3.
立传的通例,开首大抵该是“某,字某,某地人也”,而我并不知道阿Q姓什么。有一回,他似乎是姓赵,但第二日便模糊了。那是赵太爷的儿子进了秀才的时候,锣声镗镗的报到村里来,阿Q正喝了两碗黄酒,便手舞足蹈的说,这于他也很光采,因为他和赵太爷原来是本家,细细的排起来他还比秀才长三辈呢。其时几个旁听人倒也肃然的有些起敬了。那知道第二天,地保便叫阿Q到赵太爷家里去;太爷一见,满脸溅朱,喝道:“阿Q,你这浑小子!你说我是你的本家么?”阿Q不开口。赵太爷愈看愈生气了,抢进几步说:“你敢胡说!我怎么会有你这样的本家?你姓赵么?”阿Q不开口,想…  相似文献   

4.
鲁迅先生的两大经典叙事文本《祝福》和《阿Q正传》写的是旧中国“奴隶”的悲剧,分别叙述了劳动妇女祥林嫂和农民阿Q的悲剧命运,祥林嫂与阿Q性别不同,但身份和遭遇却极为相似,两个人同属于社会的最弱势群体,几乎面临着人生一切的不幸和痛苦。无姓的“玩偶”。姓氏是对一个人身份的确认,但我注意到小说里的祥林嫂与阿Q都似乎没有属于自己的确切的姓氏,祥林嫂“大家都叫她祥林嫂……大概也就姓卫”;而阿Q“有一回,他似乎是姓赵,但第二日便模糊了”,因为被赵太爷一个嘴巴给打掉了:“你怎么会姓赵——你那里配姓赵”,在统治者眼里,奴隶是不配…  相似文献   

5.
大小说,多虚构。但我却不明白为什么赵太爷姓赵、赵司晨姓赵、赵白眼姓赵,甚至阿Q也曾经说他姓赵。我好怕,因为我也姓赵。2001年10月1日,我得到了这样一份遗嘱:赵氏子孙:余不日即死。余死不足惜,然所不能忘者,乃宣统三年九月二十一日借与阿Q之三十七枚铜钱(非余吝啬且看下文)。兹因阿Q畏于利率之计算冗杂,两方商讫:一日增一文。至今已一十三年。尔等务必收回,阿Q如死,追于其子孙。切切,务忘。黄纸黑字,清清楚楚,赵氏子孙责无旁贷。但我究竟是赵太爷的子孙,还是赵司晨的后裔,抑或是赵白眼的嫡传就不得而知了。至…  相似文献   

6.
阿Q的姓,不用说,自然是“赵”了,虽然他没有姓成。然而,要是问一句:鲁迅先生为什么要让阿Q姓赵而不让他姓别的,而且又让他姓不成呢? 读读《呐喊》《徬徨》两本集子,很有趣。里面有不少人物都姓“赵”。《阿Q正传》中的那个未庄封建势力的代表人物赵太爷和他的“真正的本家”赵司晨、赵白眼:《狂人日记》中的那个“青面獠牙”的赵贵翁,还有一条狗也是“赵家的”,《风波》中那个又矮又胖的地方一霸赵七爷等等。  相似文献   

7.
四、赵太爷和假洋鬼子的丑恶形象《阿Q正传》除了成功地创造了阿Q这个不朽的文学典型以外,还紧紧地围绕着辛亥革命时代激烈而复杂的阶级斗争,成功地塑造了赵太爷和假洋鬼子这两个主要的反面人物形象.赵太爷是未庄的一个大恶霸地主,是封建顽固势力的代表人物.在辛亥革命到来之前,他依仗权势,一手遮天,在未庄称王称霸,对农民群众进行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他家常年雇有长工、短工,驱使人们日夜为之干活,当牛做马,在榨干人们的血汗以后又任意把人一脚踢走.赵太爷不仅是个贪吝无比的“吸血鬼,而且是个骄横跋扈、凶狠暴戾的“土皇帝”.他因为自己姓赵,就不准阿Q姓赵,他“满脸溅朱”地大骂阿Q:  相似文献   

8.
《阿Q正传》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其中人物语言尤为突出。鲁迅先生在“革命”和“不准革命”两章中,对赵太爷与阿Q和阿Q与假洋鬼子的两段对话描写,算得上是传神之笔,真值得一读。下面是“革命”一章中赵太爷同阿Q的一段对话: 赵府上的两位男人和两个真本家,也正站在大门口论革命,阿Q没有见,昂了头直唱过去。“得得,……”“老Q”,赵太爷怯怯的迎着低声的叫。“锵锵,”阿Q料  相似文献   

9.
鲁迅小说人物命名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传的通例,开首大抵该是“某,字某,某地人也”,而我并不知道阿Q姓什么。有一回,他似乎是姓赵,但第二日便模糊了。那是赶太爷的儿子进了秀才的时候,锣声镗镗的报到村里来,阿Q正喝了两碗黄酒,便手舞足蹈的说,这于他也很光采,因为他和赵太爷原来是本家,细细的排起来他还比秀才长三辈呢。  相似文献   

10.
阿Q本来是个“上无片瓦 ,下无寸土”住在土谷祠里的农民 ,只靠两手帮工挣碗饭吃 :“割麦便割麦、舂米便舂米、撑船便撑船。”他没有家 ,没有孩子 ,甚至连姓赵的权利也被剥夺了 ,处处受人欺压 ,身心受到极大摧残 ,是典型的被侮辱与被损害者。阿Q原本就是封建社会的被压迫与被剥削者 ,但另一方面他也是封建意识形态的自觉接受者和卫护者。阿Q作为世界文学形象的典型和极具思想内蕴深度 ,也许与此有关。阿Q在未庄 ,身受以赵太爷为首的地主阶级压迫 ,可是 ,他与赵太爷一样卫护着封建意识形态 ,“他那思想 ,其实是样样合于圣经贤传的” ,对于一…  相似文献   

11.
阿Q“恋爱悲剧”之后,在未庄生计无着,不得已到城里混了一趟,谁知却顿时“阔”了起来,用时髦话说就是“中兴”了,于是得到了未庄人的新“敬畏”。通观未庄人对阿Q的敬畏,似乎只有两回。一回是阿Q自称姓赵,被赵太爷批了两个嘴巴之后;另一回就是阿Q“中兴”重返未庄之时。其实,未庄的人们似乎从未真正地“敬”过阿Q,赵府、钱府的人且不说,即使是王胡、小D之流,也敢于对他“大不敬”,甚而至于动手同他对打,让他碰几个响头,逼他承认是“儿子打老子”,或自轻自贱为“虫豸”。只是被赵太爷批了两个嘴巴,未庄人反倒对他有几分敬畏,原因自然不在…  相似文献   

12.
宋玮  仄平 《语文知识》2005,(12):25-25
“异称”是对同一对象从不同角度给以不同的称呼的修辞手法。其作用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借助异称塑造形象。鲁迅《阿Q正传》中阿Q宣布投降革命党后,赵太爷以巴结的口吻称他“老Q”,阿Q没有理,赵秀才只得直呼其名“阿Q”,阿Q站住了,歪着头问道:“什么?”于是赵太爷又称“老Q”,赵  相似文献   

13.
《阿 Q 正传》编者在思考与练习五中提示说;“作者在小说中运用了讽刺手法,对不同对象给予了不同态度的讽刺.对赵太爷、赵秀才,假洋鬼子之流是无情的鞭挞和辛辣的讽刺.对阿 Q 则寄予同情;但也讽刺他的不觉悟”,这段提示是十分精当的。《阿 Q 正传》(节选)的讽刺手法表现在下面几  相似文献   

14.
在《阿Q正传》中,“小孤孀”曾出现在以下的场合:其一是作为曲名《小孤孀上坟》中的词被阿Q哼唱出来:阿Q被赵太爷打了嘴巴,回家后想这是儿子打了老子,又想到赵太爷的威风,而现在又是他的儿子,便得意起来,唱着《小孤孀上坟》到酒店去了。其二是有一天吴妈正跟他谈闲天,阿Q心中就想“女人……吴妈……这小孤孀”,于是就下跪向吴妈求婚;吴妈因阿Q向她求婚而寻短见时,阿Q挤到人群去看热闹,心中想:“这小孤孀不知道闹着什么玩意儿了?”于是就遭到赵大爷的一顿追打。其三,也是最后一次,出现在阿Q临刑前,忽然看到了吴妈也在人群中,心中觉得自己…  相似文献   

15.
辛亥革命的风暴卷到未庄,一群鸟男女神情慌张,连赵太爷也对阿Q刮目相看: “老Q,赵太爷怯怯迎着低声叫。可是,革命风暴刚过,阿Q去找假洋鬼子,文章写道:“钱府的大门正开着,阿Q便怯怯的蹩进去……”有的同学提出疑问:“怯怯”一词,为什么在不同语言环境里情不同呢? 诚然,“怯怯”一词,照词典解释,是害怕的意思。但若机械地按词典解释去理解两个不同语境中的“怯怯”,显然是不甚妥当的。  相似文献   

16.
相对于阿Q而言,越太爷就是个文化人了.第一,赵太爷有明确的自我意识和对象意识,不象阿Q那样老搞不清挨打和打人的两个我哪个是自己,也搞不清对象究竟是老子还是儿子.第二,赵太爷有明确的阶级意识,不象阿Q那样只在朦胧地揣测:先前和现在,儿子和老子一一这样一些时空及血缘意义上的分别.阿Q没有利益要求,也没有阶级意识,只在那儿活着.第三,赵太爷有一套封建地主特有的,而且是中国的封建地主特有的用世方式和思维方式.对阿Q的残酷剥削在先.对阿Q的曲意逢迎在后,由于中间的革命风潮.前面的煽耳光就顺利地转化为后面的称Q哥.而阿Q呢,几乎没有什么生存目的,也就无从谈方式.若说方式,那就是他的精种胜利法了.一般意义上的自欺欺人是有着一个心理转换机制的,至少在潜意识中是有着掩饰和回避的意向的;而阿Q的精神胜利法则纯粹是一种自卫的舐伤的本能.不具有人类方式上的悲惨意味.因此我们得出结论:有着自我意识、类意识和自觉自为的行为方式及思维方式的赵太爷是文化人;阿Q没有这一切,其低能和弱智已经到了失却人文内容和形式的地步,便只是自然人.  相似文献   

17.
《阿 Q 正传》的人物描写十分精彩,就是标点符号的运作,也对人物形象的刻画起着重要作用。试看阿 Q 在高喊“造反了!造反了”之后和赵太爷等人的一段对话。赵府上的两位男人和两个真本家,也正站在大门口论革命。阿 Q 没有见,昂了头直喝过去。“得得,……”  相似文献   

18.
阿Q是鲁迅的著名小说《阿Q正传》里的一个主要人物。这篇小说以我国近代社会生活为背景,深刻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中国农村的社会现实和革命风貌。作品里的阿Q是一个落后雇农的典型形象。后来阿Q也曾有过反抗和革命的要求,可是由于投机钻进革命队伍中的假洋鬼子不准他革命,并联合赵太爷、举人老爷,把总等以莫须有的罪名把他逮捕、游街,终于阿Q又糊里糊涂被他们杀掉了。对于阿Q的“革命”,历来存有争议。起初有人认为落后愚味的阿Q根本不可能革命,近来又有人走向另一个极端,即过  相似文献   

19.
在<阿Q正传>里,当"举人老爷的船""将大不安载给了未庄",阿Q宣布自己"造反"以后,赵太爷等人遇到阿Q时,鲁迅是这样写的:……  相似文献   

20.
在<阿Q正传>里,当"举人老爷的船""将大不安载给了未庄",阿Q宣布自己"造反"以后,赵太爷等人遇到阿Q时,鲁迅是这样写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